专访丨李少红:选演员到底在选什么?

骨朵星番 2019-11-05 14:31:16

文| 南风

回忆起自己与陈坤、周迅等演员相处的点滴,李少红觉得自己对他们最大的指导,是在他们入行时提出的一个难题,“你们要有一个自己的选择,是选择当明星还是选择当一个演员”。

这番话对于他们尤为重要,也让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以后想走的路,是做一名优秀的演员。

在李少红的戏里,大部分都是初出茅庐的年轻演员,有些人经过时间的累积或呈现出一种稀缺的演员特质,而且在这些演员身上,多少都有些相同的特质:

悟性高、演技好、人品佳、耐得住时间的考验。

“基本上我们培养出来的演员都是从我们制作的戏里走出来的,后来他们慢慢都变成了一线的演员,也成为一代演员的标准。所以你就会觉得,其实他们身上具备不具备这种潜力,对选角来讲还是挺重要的,最后会影响到他们的表演生涯。”

这也是为什么从李少红的戏中走出的演员会对她一直感恩的原因,她是那种心甘情愿作为灯塔、照亮演员前方的导演。

01

综艺首秀:感觉自己被“拉下水”

严格来说,《演员请就位》是李少红参加的第一档综艺节目,如果满分10分的话,李少红觉得自己只能打6分。

长期从事幕后工作的她一开始完全没有搞懂赛制和玩法,有时候坐在一旁的赵薇还会帮她解释。

镜头里的李少红很多时候是不苟言笑的,甚至露出一种少有的呆萌感,“我觉得我好像比演员还紧张,很不习惯。”

的确,导演公开在综艺节目里选择演员不但有违选角常识,也和李少红对导演一职的一贯认知有所不同。

“有点违反了我自己原来的信条,原来就觉得我们导演好像都应该是幕后的人,不应该也在台前表演给大家看,这对我来讲挺有挑战的。”

促使她转变固有观念的,是时代的变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拓宽了传统选角的渠道,演员行业也不再是专业表演院校学生们的天下,而且演员成名的方式更是跳脱出了“影视作品”这一固定指标,扩充到综艺、短视频等多种类型里。

作为资深从业者,李少红感知到时代变化之快。她意识到,电视选秀和从其他渠道走红的自带流量的艺人一样,同样是当今影视制作中不可忽视的选角渠道。

“再出新一代的演员的话,会和互联网、和平台有直接的关系,这上面其实涌现了很多人才,所以也不可小视,这也是我最后决定愿意到这来选择新演员的一个很大的原因。”

节目录制前,导演组为了保证录制效果只向导演们透露了大致规则,告诉李少红需要点评演员们的演技,“我就只是觉得说可以多看点演员。因为他们一开始跟我说有五十多个演员,我想五十多个肯定还是会有一些有潜力的苗子,可以选一点好的苗子的。”

从未参加过类似节目的李少红就这么被“拉下水了”。

“后来我才逐渐发现,何止是点评,我们还要拍自己的先导宣传片,还要拍剧照、配合节目组的很多规则,越来越觉得不单是考表演考演员,这也是在考导演。”

高压之下,很快,李少红生病了,“被折磨的。”

怪不得节目播出后有观众评论,《演员请就位》的另一个名字,叫做《导演请就位》。

02

“把表演当竞技”是一种挑战

“我就是来选择我下部戏的演员的”,抱着直接目标的李少红却没想到在《演员请就位》中,体验到了完全不同以往的选角方式。

“首先我得考虑如何把我们组的演员都留下来”,针对观众对于选角的不解,李少红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

“其次,我要考虑到下面的安排,他们怎么搭配能成为一组有化学反应的人物关系,能够组织成为一台戏,我也要从这方面考虑,这个是最现实的。”

一档竞技类的节目,规则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台上点评得如何天花乱坠,回头还是要面对选择和淘汰。

“最难的是时间短、任务重、压力大,这种半舞台半影视化的形式,有些不适应的演员就比较吃亏。”

选手们的即兴表演能力和应变能力决定了他们的结果走向。

“但是没选谁也不代表他/她不好, 只凭一次片段表演,还无法断定一个演员真正的水平和潜力。”

竞技比赛时常会出现峰回路转,很多演员的潜质可能无法在第一次演戏中看到,但随着节目内容释放,也会有意外的惊喜。这也正是粉丝们一边嬉笑怒骂一边紧追不舍观看的原因。

尽管竞技比赛和影视表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冲突,但导演们却必须要面对PK和选择,因为表演虽没有绝对,但比赛却只有输赢。

为了让年轻演员们更好的发挥出潜力,导演们对于作品创作也分外上心,几期节目下来,李少红排练的《雷雨》被评价为最具艺术感的作品,沙溢一人分饰三角演技可圈可点。

其他片段如《致青春》《大明宫词》《请回答1988》在微博观众投票环节也分别拿到了8.7、9.3和9.8的高分。

03

感受力是培养出好演员的钥匙

李少红之所以看好《演员请就位》这样类型的节目,是因为它的出现不但拓宽了选角渠道和思路,也给了演员多面展示的机会。

“你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集中从几个层面看到演员的多面性。相比以往,这个节目让你看到演员潜力的机会更多。”

为了把年轻演员的潜质挖掘出来,李少红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感受”。

回忆从自己戏里走红的演员们,李少红觉得他们现在能够取得这个成就,跟他们最初能够找到这种表演方法有直接关系。

“我始终认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身为导演要给他们的是引导,是让他们找到方法,打开自己的大门。”

然而感受力很难用公式展示出来,“它有赖于导演的不断引导,让演员能够找到自己的情绪记忆点,体味角色、设身处地推想作品中人物的情感”。这在表演里是很基础的东西,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

“表演一定是有感而发,你自己首先要被感动,才可能感动观众,我觉得不管是感情戏,还是你去演一个人物,都要有感觉才能够演好。所以我觉得很多人说看一个演员在荧幕上一直在那哭他不感动,其实有眼泪并不代表你会感动观众,还是看这个人物的感觉是不是到位了。”

尽管随着时代发展,李少红转变了很多观念,但在选择演员上,她仍然坚持着。面对标准,她尤为严格。

她希望从她作品里走出的年轻演员能成为真正的好演员,经得起时间考验。

如今,《演员请就位》已播出五期,观众能够看到李少红在不断调整和适应。

但无论如何变化,她来这个节目的初心不会改变。

正如她录制节目初期在微博上说的那样,“认识了很多年轻的演员,在他们身上看到了对表演的热爱,每一次和他们探讨作品都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梦想永远都是有温度的。”

0 评论: 0 阅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