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留不住高端人才,因为产业和城市管理水平不太好,高校不给力

小茶茶楼语 2022-09-29 08:19:03

郑州为什么留不住人才?其实就是产业不行,城市管理水平也不行

郑州的问题在哪里?其实就是产业不行,城市管理水平不行。

郑州的城市建设,在北方可能仅次于北京、天津和青岛。从火车上看,郑州比石家庄强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所以我常常说,河南人说郑州的城市建设搞得好,还是有道理的,不完全是虚言。

但是,光有好看的大楼就能代表城市的实力强吗?武汉的城市建设可能比广州还强,某些地方甚至不亚于上海与北京,你能说武汉比广州强吗?能说武汉与北京上海平起平坐吗?任何一个武汉人都不敢这样说!某些郑州人竟然敢说郑州比武汉强,不知道哪来的底气!

郑州的城市管理水平明显落后于GDP的增长速度,这是有目共睹的。去年的洪水,根源是天灾,但人为因素也不可忽视,这就显而易见的。

有郑州人说,这场雨下在成都或武汉会怎么样?

我可以告诉你们,郑州的暴雨如果下在成都,肯定会出问题,但不会像郑州那么严重。下在武汉,也会造成短时间内全城淹水,但武汉建成了大量的泵站,甚至不乏亚洲排第一的泵站,排涝能力比成都强了不止一个档次,后果只会比成都更轻。武汉是抗洪的老司机,经验来自于惨痛的教训。郑州以前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惨痛,于防洪方面自然不会上心。去年的暴雨,其实就是老天爷在教郑州如何建设城市。

再者,武汉和成都的城市管理水平也不是郑州可以企及的。不承认这一点,只怪老天,只会甩锅,不解决问题,那是懦弱的表现。

郑州城市管理水平不行,远不止体现在这一点。比如,随意给储户红码,充分表明郑州对信誉毫不在乎,想怎么搞就怎么搞。再有,今年上半年的120事件和医生集体跳槽到郑大一附院的事件,也说明了郑州的管理还很粗放。

昨晚跟同事吃饭,聊起郑州时,他一点好感都没有。几年前他去郑州出差回武汉,在郑州东站过安检时,背包被人偷走了。他的包里装着笔记本电脑、现金等物品,价值超过2万元。他找郑州东站查监控,监控竟然没有拍到。郑州东站的管理人员也很不上心,根本没当一回事,此事也就不了了之。都什么年代了,居然还在火车站偷东西,而且监控也拍不到,说明什么问题呢?

所以说,别看郑州的大楼、道路都已经很不错了,花坛修得一个比一个好,其管理能力依然比较落后,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郑州的城市管理能力不足,产业也不怎么样。有个网友给我留言说,郑州可能从来没有想过要进行科技孵化,而是仗着人口多、人工成本便宜赚快钱,不愿意将更多资金投入到科技领域,尤其是未来科技领域。因此,郑州的产业链一直比较低端,不是富士康这样的代工产业,就是与能源和农业有关的产业,含金量不高,科技含量更少。

郑州网友常常说,富士康就是高科技企业。富士康引进了大量高精尖的机器,这是事实,但要说郑州富士康就是高科技企业,我只能说,郑州网友的见识太少了,把一个代工厂当高科技企业,这是郑州的悲哀。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郑州已经形成了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食品、铝及铝精深加工6个千亿级主导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指的就是以富士康为首的代工产业。跟成都、重庆比起来,同样是代工业,郑州的规模明显小很多。跟苏州比,差距就更大了。而且,随着人工成本上涨,郑州富士康极有可能撤离郑州。据某些网友说,富士康当初看中的是南阳,怕郑州瞧不上,没想到郑州主动出击,将其截胡了。郑州当初强行留下富士康肯定是对的,否则郑州的经济不可能达到今天的高度。

汽车产业指的就是宇通客车、上汽乘用车、郑州日产、郑州海马等车辆制造基地,比亚迪也将强势入驻。相比之下,重庆、武汉、合肥、长春等汽车制造大牛,都比郑州强得多。武汉已经迈向了万亿级产业,郑州还在努力打造千亿级产业,差距之大,一目了然。

装备制造方面,据大河财立方报道,郑州经开区在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初步形成了以物流装备、煤矿机械、工程机械和特种机械、电力装备、精密仪器等为主体的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聚了郑煤机、中铁装备、海尔、富泰华等一批行业龙头。其中,郑煤机是世界最大的煤炭机械生产商,中铁装备生产的盾构机稳居行业世界第一,海尔也在这里建成了全国行业内最大规模的热水器智能制造基地。郑州在煤炭机械方面确实有优势,因为河南煤炭储量很大,周边的山西、陕西也是产煤大省,给郑州的煤机产业带来了巨大的机会。但在工程装备方面,郑州并没什么优势,长沙、徐州、柳州这三大城市,哪一个都比郑州强。

总体来看,除了新材料时下比较热门,其他5个产业都是很传统的产业,而且含金量也不算太高。其实,含金量低一点也没关系,苏州与广州的三大支柱产业,都不是什么含金量高的产业,但人家规模大,动不动就是万亿级别,这是郑州无法企及的。武汉正在打造的万亿级产业就有3个,5000亿级产业有一个,千亿级产业就更多了。

按理说,郑州应该是河南管理最强、产业最强的城市,郑州都这个样子,河南就更加不用说了。

去年年中,湖北提出要打造5个万亿级支柱产业、10个5000亿级优势产业和20个千亿级特色产业。到年底,河南针锋相对地提出要培育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和30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

湖北的35个产业写得清清楚楚,其中万亿级产业:汽车制造、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以“光芯屏端网”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大健康;5000亿级产业以高端装备、绿色建材、低碳冶金、现代纺织、先进材料、节能环保为主;千亿级产业为: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北斗及应用、航空航天、高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高端数控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专用设备、智能家电、安全应急,以及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信息网络、生物医药、光通信及激光、智能终端、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创意、电子信息材料。除了5000亿级产业没写全,其他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相比之下,河南写得很笼统,只说“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19个千亿级产业链”,将“聚焦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型材料、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现代轻纺、绿色建材、汽车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化工等重点产业,加快培育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和30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延续了河南一贯的不打草稿的风格。

2018年,河南提出,郑州机场的航空货运量将在2025年达到300万吨,这是大河报白纸黑字公布出来的,不是我瞎说的。到2021年,河南终于知道原来的目标定得太高了,改口称“到2025年,郑州机场货运实际货邮吞吐量达到100万吨”。从300万吨一下子猛降到100万吨,由此可见河南制定发展计划时有多不务实!很显然,鄂州花湖机场投入使用,对郑州机场的冲击也是很大的。

所以,河南所谓的“培育7个万亿级、3个5000亿级战略支柱产业集群和30个千亿级现代化产业链”,目标确实很宏远,但最后肯定要进行调差。先把牛吹出去,给大家多打点鸡血,等到实在完不成了,再草草调低奋斗目标,这就是河南的套路。郑州作为河南的省会城市,肯定深得真传。

郑州的管理水平不行,产业含金量不行,其本质就是高校不行,人才不行,高端人才培养不出来,也留不住。

我们聊天时常常说,河南最精英的人才在北京和上海,其次就是在武汉。凡是考到武汉来的学生,除非家大业大,或者关系过硬,一般不会回河南去,而是直接留在武汉。我常常说,不要觉得湖北人口少,武汉就缺乏潜力。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高校,只要放开对河南招生,武汉就有用不完的人才资源。目前,在武汉的河南人少说也有100万,甚至更多。尤其是信阳人,工作到武汉,上学到武汉,就医到武汉,购物到武汉,仿佛武汉就是他们的省会城市。信阳的同事常常说,如果把信阳划给湖北就好了。

河南人愿意到武汉来发展,这就充分说明,武汉确实比郑州强大得多。高端人才都培养不出来,或者培养出来了也留不住,怎么可能发展好呢?(2022年9月28日于海口)

0 评论: 5 阅读:281
评论列表
  • 2022-09-30 18:09

    就一个都市圈问题,一会1+4一会1+8,省内的洛阳都市圈先不论合不合适,一会省里支持成立,描绘的前景如何如何,然后为了壮大郑州都市圈,就很随意的裁撤了,难道省内城市的发展如此儿戏?为了郑州的发展竟然拿省内第二经济城市如此玩弄戏耍,还要编造一堆对大家如何如何都好的话术,骗谁呢,开封的河南大学,建设之前说在郑州设立分校,建设好了之后告诉我们总部搬到郑州,这已经不是巧取豪夺了,这是赤裸裸的明抢,然后告诉我们,河南大学放到郑州,发展前景会远远超过开封等等,郑州近二十年的发展,说白了就是建立在省内其他地市的眼泪之上的,这样的城市怎么可能走得远,以前快速发展,可以吃省内,省内如今被吃得差不多了,自己还是什么都不行,速度当然会慢下来,当然,他们还会会紧盯着省内,就看省内那个城市有什么好东西会被它盯上吧。。。

  • 2022-09-30 17:58

    郑州本来就是个垃圾,自己发展没能力,就开始天天想着从省内城市抢税源,抢人,抢企业,抢银行,抢大学,作为省会城市,从来没有努力过自己培养企业,跟省内城市抢投资,抢交通,然后告诉我们一句话,郑州有区位优势,然后就是一堆胡乱编造的各种理由,好像这些企业这些人,不放在郑州,省内其他城市也留不住,活不下去似的

  • ling 9
    2022-09-29 13:44

    谁说留不住了?你竟然看不起大郑州?把高新人才买的房子烂尾不就真正的留住人才了吗?[捂嘴巴] 这真的是未曾设想的道路呀

  • 2022-09-29 11:13

    确实,踏踏实实修炼内功,少吹牛,不要动不动跟这个比跟那个比,没有必要。

  • 2022-09-29 10:40

    这是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