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六首,看看宋朝的正月十四试灯节

初衣胜雪 2022-02-13 17:34:14

正月十四诗词六首:来宵虽道十分满,未必胜如此夜明

正月十五是元宵节,风俗古老,这是自汉朝以农历一月作为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日,从先秦流行的民间祭月和祭火传统,在漫长历史过程中,融合佛道,形成了巨大的早春民俗。民间在这天,用灯火点亮人间,灯月交辉,喜庆吉祥。

在唐朝,以道教为国教,正式将正月十五叫作“上元节”,官方和民间此日同庆,长安和洛阳解开宵禁,灯火通明,笙歌鼎沸,人们四处踏春,灯火璀璨,通宵达旦。

宋朝开国之后,有相对太平安稳的时期,此时上元节已经扩展到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官方放假三天,而民间的欢快则延续更久,涵盖了整个正月。

那么宋朝的正月十四,为什么也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呢?

一,从民俗来讲,经济的繁荣和稳定,一天肯定不能承载更多的内容,灯节的正规日子虽然是正月十五,但是提前工作早已经完备,所以就形成了正月十四,叫作试灯节的说法,点燃的灯火怎么会熄灭呢?相反这是将灯市提前,许多人可以提前看灯,许多安排,比如同僚间的庆祝,亲戚间的相聚,都可以提前。所谓试灯,只是一个说法而已。无论从民俗还是经济上来讲,已经是人流攒动,节日气氛爆棚了。

二,从月亮的月圆周期来讲,虽然通常认为十五的月亮是正圆,实际由于实际天象的原因,最饱满的月亮有可能提前在十四,也有可能延迟到十六或者十七。所以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都是看月亮的好日子。

三,从早春季节气候上来讲,此时风云多变,阴晴不定,但是上元节实际的热闹从正月十四延伸到正月十六和十七,兼顾了很多人的时间和经济,就算正月十五那天有雨,总不会天天有雨,也让人们庆祝的心情得到释放。

“正月斗杓初转势。金刀剪綵功夫异。

称庆高堂欢幼稚。看柳意。

偏从东面春风至。

十四新蟾圆尚未。楼前乍看红灯试。

冰散绿池泉细细。鱼欲戏。

园林已是花天气。” 北宋 · 欧阳修《渔家傲 其一 》

正月自然是一个有众多节日的好月份,过年,立春,人日,正月十五。虽然季节的春天刚来,人间的热闹和迎春非常饱满,你看看那头上戴的,身上穿的,无不争奇斗艳。尤其是宋朝,男女流行重大的节日簪花,花枝满头,若是早春时令花少,那也难不住巧手的女性,用各种纺织品做成绢纱花朵,装点在头上,一片喜气洋洋。

男女老少欢度新年新春,更何况,这样的日子,看见东风来,一切欣欣向荣。

虽然正月十四,并不是月亮最圆的日子,但是家家户户红灯笼已经点上,说是叫试灯,实际让人眼睛惊艳。

比如园林中已经挂满了红色的灯笼,池塘冰开,游鱼戏水,梅花开遍了园林,当然点缀梅花梢头的是无数的红灯笼,还有络绎看灯赏春的游人。

虽然上元节的正经节日是十五,可是人间的热闹早已经提前。

“都人行正乐,天气忽微阴。

尽恐明朝雪,如何此夕心。

轮蹄迷道远,鼓吹乱更深。

我独甘幽静,青灯照苦吟。 ” 宋 · 孔平仲《正月十四夜》

这也是北宋的正月十四,都市里的人正忙着游春看灯。所谓行乐,是指游玩散步这种娱乐。宋朝和明朝流行上元节,穿着白色的衣裳,提着灯笼,出来行走,这种风俗在明清两代更为盛行,称为“走百病”,几乎一晚上游完全城。

宋朝的正月十四,街上已经到处是人了,大家提着灯笼,一边走,一边看灯,一边说笑。忽然间,天色阴沉下来,且云气寒冷。

都害怕明天下雪,结果更多的人出来,加入了散步看灯的队伍,简直这是正月十五的正日子一样热闹。

马车滞留停留在很远的地方交通阻塞,而半夜里还有笙箫的狂欢,担心明天有雪,简直倾城出动,在街上狂欢。

而恰恰这个诗人不想赶这个热闹,独自留守在家中。这是难得的闹中有静,他听着市声,起伏的鞭炮声,独自在家里的灯下做诗。这也好,因为写得很客观。可以想得出他的妻女是怎样匆忙出门赶热闹的。他带着点无奈和嘲讽。

确实,对于大男人来讲,正月十四的热闹有那么好看吗?又没有月亮,不过是人看人罢了。但是,这也就是传统佳节的快乐,就是要这么多人,一起快乐呀。一城的人陪你散步,一街的灯火照耀,一年也就这几天哦。

“灯光暖热夜催春,天半楼开饮近臣。

驰道横头起山岳,露台周匝簇朱轮。

隔帘艳色多相照,下马轻豪各竞新。

我已暮年殊趣向,浓油一盏桉边身。”北宋 · 梅尧臣《和王景彝正月十四夜有感 》

天子赐宴群臣并且看灯,也提前到了正月十四。

这当然还在年节当中,天子宴请的地方,是皇宫靠近宫外马路的高楼,在高楼之下,宽阔马路的尽头,搭建了巨大的露台和灯山。

重臣率领家人,接到皇帝的宴请,朱轮马车停满了城楼下。

贵妇和官员锦绣衣裳,珠光宝气,盛装走进来,不亚于选美大会。

在这样的场合,梅尧臣一身官服就显得寒碜了,况且很可能他没有带夫人前来。

他老了,又不能不参加这样的聚会,但他的心情却融入不了,独自端着一盏浓茶,靠在柱子上,看着这些新贵和丽人。

他或者觉得这样的盛大颇为奢侈吧,又或者只是自己不再年轻,现在只是一个凑数的老官员,显示皇帝对他的恩恤,重要的场合没有忘记他。

梅尧臣出身贫寒,以直著称,他的冷眼里,多有忧患。和皇帝愿望的那种太平盛世的氛围格格不入。

“凤烛星球初试灯。冰轮碾破碧棱层。

来宵虽道十分满,未必胜如此夜明。

留上客,换瑶觥。任教楼外晓参横。

春风从旧偏怜我,那更姮娥是故人。”宋 · 朱敦儒《鹧鸪天 其九 正月十四夜》

正月十四是试灯节,也就是这夜很多人家里开始挂灯,虽然热闹的景点一定璀璨,但是正是有时间的从容,所以正月十四的灯,通常不会是最绚烂。

但是很多聚会都在此夜开始进行了,比如朋友间的。家庭的则集中在正月十五。

但是正是这样,十四的月亮升起来时,好像没有十五日那么圆满,但是正是此夜灯火烧微,反而更能显出月色的清美皎洁。

所以他用了一个对比,十五的月亮虽然最圆,但是人间灯火最胜,反而压过了月色,所以我觉得此夜最美最好。

在这样的楼上喝酒,可以看到灯光,又可以看到月色明丽。

更重要的是席上的美女还是旧相识,这场春夜春月宴,就别有情感的滋润和饱满了。

花未全开月未全圆,故人相守,分外有着美好。

“正月十四夜,如何月便团。

似知吾辈出,预借上元看。”南宋 · 杨万里 《溪边月上二首 其一 》

喜欢杨万里的俊朗。

你说正月十四的夜晚,为什么月亮这么圆呢?

他此时和朋友远离城市,在溪流边赏月。

他是明知故问。他父亲最喜欢研究易经,杨万里自然比别人懂得更多的天文知识。

他就是特地选择在正月十四来看一年最美最圆的春月,看他选的地方,溪水玩月。

他骗得过别人,骗不过我。

比如他骗同行的人说,这月亮一定是看到我们出来,特地将明天的圆,挪到今天了。

实际上,他远离尘世,特地来看这月亮,是有备而来。

杨万里一生乐观,是继承了他父亲那种睿智,每每从低谷中看到生机。熟读易经的他自然知道月相盈亏,甚至比别人更在意真正的良辰美景,这是自然给予他的知识和财富。

他大抵也懒得说清十五的月亮为何十四圆。

月在心中。

“去年风雨暗元宵,今岁悬知月色饶。

突兀一灯离海峤,苍茫万点赴星桥。

足声殷地仍车马,人语喧天更鼓箫。

定是封夷畏娥婺,断无轻吹一丝摇。”南宋 · 项安世《 正月十四夜月色奇甚 》

上元节,世俗的人看灯,好静的人赏月。

是心中有月,才会在意这早春的圆月。

去年的风雨,整个元宵节都是黯淡的,我怎么知道今年的月色这么美好?

仿佛是一盏明灯,忽然离开了海岸线,这样奇丽的月色,让很多人提着灯笼涌向海边的观景桥,远远看去,就像流星逐月一样。

我俯瞰下去,看见街道上有无数的车马,人语喧嚣,更有音乐奏起。

但是这都不影响这轮月亮的皎洁美丽,空气中一点风都没有,就看见这轮春月,稳稳升到了天顶,像夜明珠一样璀璨晶莹。

从这里可以分析出,这是雨后天晴的月色,因为诗人并不能肯定是否可以看到此夜的月亮

正是这种不确定中,晴朗的夜空,春月升起,给人意外的惊喜。

这里也可以看到,正月十四,赏灯赏月活动就已经开始。

宋朝之后是元朝,盛大的中元节被压抑了。到了明清两代又恢复,作为民俗大节,赏灯的风俗被强化,赏月则淡化了,变成另外一种形式,就是吃汤圆,赏灯,看烟花。

不过,当代自然环境保护得这么好,新春新月圆的美,如果是天晴,可不要错过,正月十四到正月十七都是最美的赏月夜,让那春天的月光,沐浴你我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图片来自网络。

0 评论: 1 阅读:325
评论列表
  • 2022-02-13 19:46

    正月十三晨起雪大落》 早起天地白, 一望百里皑。 上元节前落, 何物起尘埃? 千年元夕夜, 鱼龙玉壶开。 三五时又到, 无灯无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