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前,那个在奥运会上假唱的林妙可,如今热度已消失殆尽

文史天下谈 2022-01-28 17:23:43

你记得2008年那场盛大的奥运开幕式吗?你记得那个在开幕式上唱响《歌唱祖国》的“红衣女孩”林妙可吗?提到她的脑海中第一个想到的关键词是什么呢?

一场奥运开幕式使一个人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你好,请问你是林妙可的母亲吗,我们是奥运会开幕式组委会的工作人员,因为看到妙可的一些作品,觉得她和我们在开幕式上需要的孩子很符合,请问你能带妙可来我们这里试个音吗?”

奥运会开幕前的四个月,林母接到的这通电话,将林妙可与奥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

时间退回到1999年,北京一个充满艺术氛围的文化家庭迎来他们的第一个孩子,是个漂亮的女孩,给她取名为林妙可。

或许是遗传了亲人的艺术细胞,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她就对电视上那些一边唱歌一边蹦蹦跳跳的“小人”充满兴趣,每天都会对着模仿那些“小人”跳舞。

林母因此发现女儿对音乐方面的兴趣。本着培养女儿的目的,林母送她去学习音乐和舞蹈。那时候林妙可的生活被音乐和学习充斥,忙碌又宁静。

这种宁静被一个广告的拍摄邀请打破。

林家一位从事广告行业的亲戚,在一条广告的拍摄选角时想到长相可爱,笑容甜美的林妙可,认为她很合适,就请林母带着她去试镜。

在这场试镜中,年仅五岁的她丝毫不怯场,不畏惧镜头,成功地完成试镜的任务,拍摄了广告。

这条广告,让林妙可“半只脚”踏入娱乐圈。从此,她的母亲不断地为她接各种广告拍摄,甚至还带她参演影视剧。

这些都没能让小小的她在大大的娱乐圈中引起人们的关注。林妙可人生真正的转折点是那通邀请她试音的奥组会的电话。

当时,林母欣然同意试音的邀请,在她看来,奥运会是一件举国同庆的大事情,如果自己的孩子能够在上面表演节目,孩子能够得到锻炼,她脸上也有光。

到了试音现场,工作人员先后让林妙可唱歌、弹琴。最后工作人员告诉林母:“妙可的表现很好,具体结果要等通知。”

这一等便是两个月。六月中旬,林母接到奥组会的电话,告诉她:“恭喜你们,妙可通过了试音,希望明天能够带妙可来商议具体的事宜。”就这样,林妙可开始开幕式节目的训练。

与此同时,另外一个小朋友也开始训练,她就是杨沛宜。

杨沛宜凭借自己优秀的声音条件通过教育系统的逐级选拔,进入到最后的训练阶段。

两个孩子各有千秋,也都有缺点。林妙可外貌甜美可爱,不怯场,有表演经验,音准有所欠缺;杨沛宜音色好,音调准,因为换牙,外貌条件不突出。

面对这两个不同的孩子,奥运会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一度陷入纠结。奥运会开幕式是个大事,不能出一点错,选角必须能够展现国家形象。

起初,张艺谋认为林妙可的形象佳,音准问题在大合唱的配合下应该不会有很大问题。但相关的技术团队不断强调她的音准问题,让他有些吃不准。

为保证表演得万无一失,他们拟定林妙可上台表演,声音采用杨沛宜录音的方案。

谨慎之下,张艺谋询问奥委会国际转播团队这个方案意见,他们告诉张艺谋:“我们认为这是一个情景式表演,所以这样做是没问题的。”

就这样,使用杨沛宜的声音,林妙可表演的方案最终确定。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这个方案给林妙可带来了一场长达数年的暴风雨。

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

林妙可甜美的笑容和背后甜美的歌声传到现场观众的心里,传入大街小巷,传进千家万户。

全国人民都认识了那个在奥运会开幕式上扎着马尾辫,穿着红裙子的女孩。

“啊,怎么会有这么可爱的孩子,唱歌还那么好听!”

“真是太好听了,好感动!”

诸如此类的赞美刹那间涌入林妙可的生活。她的资料和信息在网上不断被转载、评论,各个媒体蜂拥而至想要争取她的采访,她甚至在第二天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

人生如戏,这些如狂风暴雨般的赞美在四天之后戛然而止。

奥运会音乐总监陈其钢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我们最终采用的是方案是林妙可上台演出,播放杨沛宜的声音。因为她的外貌优势是无可指摘的,杨沛宜的声音是我们团队公认无可指摘的,两者的结合是最完美的,能够最大化地展示我们的国家文化。”

刹那间,舆论炸开了锅,随之而来的负面评价也如狂风暴雨般砸向林妙可。

人们紧紧抓住“假唱”大做文章。在媒体和大众的眼里,林妙可成为 “偷走杨沛宜人生的坏女孩”、“说谎者”,对她的评价急转直下。

从此,她的人生和“在奥运会上顶替别人声音的女孩”密不可分,她的一举一动都被媒体无限地放大,她人生中的失败被媒体放在公众中群嘲。

诚然,林妙可在奥运会假唱。可一个年仅九岁未经世事的孩子又能决定什么呢?她不过是听导演和父母的话,认真表演节目,为这场奥运开幕式的贡献力量。

假唱事件前,媒体将林妙可渲染成甜美可爱的歌唱小天使,年少成名的小童星。

假唱事件后,媒体紧紧抓住“假唱”这一点不放,大肆渲染林妙可“偷窃者”的身份,却可以忽略陈其钢说的“她不知道自己在假唱”。在这场风波中,她是最无辜的。

媒体为追求商业利益,抓住大众的眼球,一味片面地报道有关林妙可的负面新闻。

而这种大肆地渲染不断地给大众传播一种刻板印象,林妙可轻而易举地获得本来属于杨沛宜的名气和荣誉,她是个坏孩子。

这种刻板印象是不容易消除的,在媒体的利用下越发深刻。因此,当人们看到一些林妙可不够优秀的消息时,就会自然地联想到当年的负面新闻,两者叠加,造成恶性循环。

奥运会后,大量的广告和商业活动甚至影视剧在短时间内蜂拥而入。林妙可频繁地在公众面前“刷脸”,这种举动被人们贴上“急功近利”、“虚荣”的标签。

事实上,林妙可的拍摄相比奥运之前并没有明显增多,但由于每次拍摄都被媒体紧盯报道,所以大众才会认为她拍摄大量增多。

接受采访时,她无时无刻的笑容在人们眼中变成假笑,被贴上“虚伪”的标签。

面对“你最喜欢哪个合作的明星”、“你的成绩怎么样”等类似的问题,她避重就轻地回答被打上“圆滑世故”的标签。

她在剧照中的托腮姿势,被人们形容为“做作”。

她慢慢长大,容貌发生变化,没有长成人们预期中的“美女”,被大家说成“长残”。

小孩子的外貌变化是不可控的。林妙可成年后,五官端正,与普通的女孩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没有人们期望的那么美丽。

媒体与大众便将“长残”的标签贴在她身上。可“长残”的标准是由大众媒体和公众按照自己的标准赋予的,一味地以批评、蔑视的态度对待一个孩子,这显然是不公平的。

林妙可好像做什么都是错的。这种舆论在2013年达到顶峰。

2013年的一天,和往常一样,林母接女儿放学,在学校门口吃面。林妙可看着服务员抻面,觉得非常有趣,便提出自己试一试。

她抻面的样子被母亲记录下来,觉得很可爱,就发在了林妙可的微博上。

一条记录生活的微博,评论区的言论却不堪入目。大量成人露骨的言论放在一个未成年孩子的微博下显得触目惊心。

面对这种情况,林母非常生气,用林妙可的微博写道:对人身心,健康有害的言论就应除根,不准他在网络生存,不准他污染网络空气……以此表达她对那些糟糕言论的不满和愤怒。

这条微博得到大量的关注,甚至得到创新董事长李开复的评论,他认为言论自由很难定义,劝她容忍这些不当的言论,而不是一味地删除。

这一评论引来人们对于“言论自由”和“侮辱诽谤”的讨论,使得“网络暴力”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经过理性分析,人们对林妙可的印象似乎有所好转,不再一味地发表关于她的负面评价。

平静的生活总是过得很快,转眼间林妙就到了高考这个关键时刻。所有人都想看看这个“奥运女孩”到底能上一个什么样的名校。

在艺考中,林妙可先后落榜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戏剧学院,以专业第六的成绩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

和她同届的明星考生相比,她的成绩显得平平无奇,大量的报道又扑面而来,嘲讽她是现代版“方仲永”,认为她一心只有名利,没有认真学习……

一些人甚至旧事重提,将她与已经留学美国的杨沛宜相比,认为她现如今的处境令人唏嘘。

显而易见,林妙可仍然生活在公众的负面舆论下。

世间大有虚荣贵,百岁无君一日欢

无风不起浪,深入人心的林妙可的负面形象是由媒体大肆渲染传播的,她的母亲却是一切负面新闻的推动者。

林妙可成名之后,林母不愿将女儿交给专业的经纪公司,她认为那些公司都没有用,只能从中抽成,不仅女儿失去自由,还得不到什么好处。

因此,林母辞了职,一手包办女儿所有的生活和商业活动,成为林妙可的经纪人。

林母认为自己的女儿参加过奥运会,长得漂亮,知名度高,一心想将女儿培养成大明星。当这个想法与林母不够专业的经纪行为相遇,使林妙可在娱乐圈中的活动成为“笑话”。

每当林妙可参加商业活动时,林母总是按照自己的眼光为女儿挑选衣服。年长的林母不够了解当下的流行趋势,老气、过时的穿搭她的形象大打折扣。

“土”、“村”、“大妈穿搭”的标签紧紧地贴在林妙可身上。

当奥运的热度消减之后,林母为了经济利益,不认真分辨活动是否适合年龄尚小的孩子,就一味地应下。13岁的林妙可为酒吧打广告,为助孕基金站台代言,这些消息令人瞠目结舌。

更夸张的是,林妙可在参演的影视剧中和一位37岁的男演员有感情戏,令人大呼震惊,不能接受。

林母将女儿的一切活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由于自身专业知识的欠缺,她无法为林妙可找到丰富的资源,做出合适的包装与规划,无法为林妙可遭受负面舆论压力时提供及时的公关,甚至无法为林妙可做出符合时代流行趋势的服装和造型。

显然,林母“耽误”了林妙可的演艺前程。在生活中,林母也牢牢地控制自己的女儿。

为了不让女儿受到负面新闻的影响,林母不允许她玩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让她上网。在那个网络快速发展的年代,这样的做法很大程度上加速林妙可和社会的脱节。

为了更深入的“了解”女儿,林母几乎是全方位地监督林妙可。一次采访中,她骄傲地说道:“我和我女儿关系很好的,她的手机密码、微博密码什么的我都知道,我们两个之间没有秘密。”

但是仔细想想,一个没有秘密的花季少女是多么可怕。

林母的控制使得林妙可失去一个孩子正常的成长过程,过度的商业活动挤压她的校园生活,使她失去学习文化知识的最好机会。

这些获得经济利益的活动也没能进一步发掘林妙可的艺术天分,音乐和表演她都没能沉下心来积累经验,细心学习,甚至消耗掉她的灵气。

曾经和林妙可合作过的演员濮存昕在采访中很直白地说:“她是一个孩子。但她的拍摄太多了,应该停一停,像个正常的孩子一样上学成长,表演应该是高中以后再做的事情。”

显然,林母在女儿的人生中一直起着主导作用。这中主导使林妙可的小半段的人生都处在混乱的状态,她既要学习又要参加活动,既要唱歌,又要演戏。

繁忙却没有目标的林妙可对自己的了解不够深刻,那时候的她甚至不知道自己以后在娱乐圈中往哪个方面发展。

进入大学以后,林妙可的生活逐渐脱离母亲的控制,她减少参加活动,公开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难得享受一段时间无忧的校园生活。

在这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她静下心来学习专业课程,钻研表演;交到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她们一起学习娱乐;更加“接地气”,体验到普通人的生活。

更重要的是,在大学里她找到自己以后的发展方向,她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演员。

现在,林妙可已经从南艺毕业,不再盲目听从母亲的安排,努力寻找适合自己的活动,格外珍惜录制歌曲,参加节目的机会。

她最近的一次登台是2021年的国庆前夕,受到央视的邀请参加《回声嘹亮》这一国庆特别节目,演唱《歌唱祖国》。

接到邀请的林妙可非常激动。距离她上次登台已经有将近一年,她非常怀念站在舞台上的感觉。

为了能够呈现出完美的舞台效果,林妙可非常努力。她私下一遍又一遍地练习那首她已经熟烂于心的歌曲,生怕自己音调不准。

彩排现场,在不耽误其他人员的情况下,她诚恳地请求工作人员帮她多排几次,以防现场出现差错。

为上镜好看,她逼着自己再瘦一点,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减重将近十斤。

业精于勤,林妙可的付出没有白费,她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完美的演出。

身材纤细的林妙可身着红色长裙,清秀的脸庞化着精致的妆容,用清澈嘹亮的歌声再一次唱响那首《歌唱祖国》。

很多人说这场节目仿佛把他们带回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他们再一次看到那个九岁的“红衣女孩”,但这一次是她自己的声音。

遗憾的是,林妙可并没有因此获得过多的关注。人们对她的印象止步于“原来她唱歌也还不错”,没有兴趣也没有渠道对她进行深入的了解。

现在已经2022年,林妙可的热度在这14年当中已经消失殆尽。在日异月殊的娱乐圈中林妙成为沧海一粟。

但换一个角度来说,她也摆脱了“做什么都好像不对”的怪圈,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

只要她能够继续沉下心来磨练演技,努力争取,一定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希望以后的她能够坚信,岁月一定不会辜负她的努力、辛苦和承受的压力,所有的美好都会如约而至。

0 评论: 0 阅读: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