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十年代全国流行的“的确良”,为什么会被淘汰?其实它换名字了

济南新闻网 2023-03-29 09:24:48

记得一句很火的顺口溜:天边大大的太阳亮堂堂,阿哥阿妹穿的是的确良。“的确良”对于45岁以上中老年人而言,如同多年未见的老友,瞬间打开记忆的闸门。不过,要是对90后、00后说“的确良”,都不知道是什么东西。

“的确良”是一种当年全国流行的服装布料,七十年代登陆我国后迅速受到热捧,先是让城里人津津乐道,很快让农村人爱不释手,影响了至少两代人。的确良为啥有那么大的魅力?它是如何风靡全国的?现在还有吗?

能够完美演绎国人文化、历史和社会变迁史的,除了美食、中医等瑰宝外,服装是一个优秀的载体。

过去数千年,国人是按身份穿衣,有钱人穿丝绸,平民穿麻布,有个名词叫“布衣”,指的是平民出身。等到宋代棉花传入我国后,经过明朝大力推广,逐步让棉布成为民间主流服饰面料,一直延伸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国际上,针对服装面料的研究从1920年代起进入高潮,1928年,纤维面料在美国出现;1941年,英国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原料,后来美国购买专利进行规模化生产,英文名叫Dacron,中文翻译就是“的确良”,叫“涤纶面料”。

50后至70后儿时的回忆,最深刻的不是家里兄弟姐妹好几个,而是吃不饱、穿不暖、物资短缺,买啥都要“票”,如粮票、布票。

当时棉花产量严重不足,相应地棉布也“限购”。一件新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一直穿到老幺,缀满了补丁。所以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说法。

不仅棉布要有布票,按计划才能买,而且棉布衣服容易起皱,不耐穿,让许多家庭巧妇伤透了脑筋。那个时候,穿不烂的衣服才是好衣服,而且当时的审美观念,棉布衣服离不开蓝、黑、灰、绿四大颜色,极为单调。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国家通过广东港口进口了涤纶面料,人们对它的印象是“怎么扯、怎么拽都不烂,经得起反复洗、反复磨和反复晒”,一下子抓住了许多人的心。于是,“的确良”的名字迅速传播,而且名字还有“的确凉”、“的确靓”等叫法,它们都精准概括了布料和衣服的优点。

的确良——指的是布匹做成衣服后,不起皱、不缩水、不褪色、不怕熨烫,不易扯烂,经久耐穿,性能优异。

的确凉——指的是夏天面料穿在身上,质地细致,顺滑挺括,易洗易干,让人感觉有精神,气场瞬间提升了。

的确靓——指的是面料有多种艳丽颜色选择,极为新潮,穿上之后心里美得很,形象好得很,男的帅气、女的靓丽,品位高。

当时的确良面料不便宜,很多年轻人追求美,以买到“的确良”衣服作为第一攒钱动力和首要工作目标,出现了一些极具时代特色的现象:

抬高身份:的确良是身份的象征,不是知识分子,就是干部家庭,这种观念在当时深入人心。

相亲利器:如果有人送给相亲对象一套的确良衣服,这门亲事就基本是板上钉钉了。

参军指引:当时部队换成的确良军装,吸引了大批优秀青年参军入伍,保家卫国。

人群焦点:想短时间成为最帅、最靓的男女,无需化妆和打扮,一件的确良就能解决。

时尚引领:哪怕一件的确良短袖要花掉半个月工资,也无法阻挡中青年人心中的“时尚梦”。

当时,国家在全国建设了四大化纤基地,1979年初辽宁产出了第一批“的确良”短丝并纺成细布,我国实现了“的确良”国产化,极大缓解了民众追求时尚、喜欢新潮布料但价格高高在上的矛盾。1982年,我国第一家“的确良”生产工厂在浙江开工,为的确良进入千家万户打下了基础。

的确良,成为七八十年代街头巷尾的主流服饰,女孩子更喜欢各种“棋子格”、“小碎花”等流行元素,男青年讲究穿上的确良变得挺拔、俊朗,成为一代人美好的回忆。

的确良从引进、国产,到流行,只不过十多年时间,很快成为当时服装面料的“顶流”,而过去占绝对优势地位的棉布,被挤到了角落。

不过,的确良作为一种化工面料,缺点也是很明显的,有4条:天热它也热,天冷它更冷,夏不清凉、冬不保暖。不如棉布吸汗,下雨或汗湿后,会成片紧贴皮肤,很不舒服,而且近似透明,非常尴尬。不符合作战要求,主要是易燃,不慎着火后成为安全隐患。不透气,很容易让人有憋闷感,不耐寒,天冷穿多少的确良都没用。

的确良衣服随着时间推移、随着慢慢丰富的物质条件出现、随着更多更好的面料被大众选择、随着审美观念的提高,逐步消失在人们视线里,被人遗忘,定格为七八十年代流行元素的回忆。

后来,人们逐渐总结出经验:化纤面料是负责美和帅的,棉花面料是负责舒服和暖和的。如果把它们按合适比例混合,生产的衣服就能结合各项优点,避开缺点。这个观念至今仍在运用。

现在,的确良已经基本听不到、看不到了,业界更多的是用它的本名“涤纶”来称呼,或叫“聚酯纤维”。很多衣物用棉花+涤纶的组合,既保暖又耐用,美观时尚。

小伙伴们,你们知道“的确良”吗?有没有穿过呢?

0 评论: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