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少芬鼓励女儿发脾气:孩子发脾气,妈妈第一句话很重要

凯叔讲故事 2021-09-27 11:23:19

作者 | 茱茱

周末在小区遛娃,遇到这么一个戳心的场景:

孩子想要捡地上的一个脏东西,妈妈不让。

孩子秒哭。

妈妈尽量保持克制,用冷淡的语气说:别闹了,再闹我们就不玩了,回家!

这么一说,孩子哭得更凶了。

妈妈干脆两手抱在胸前,站在距离孩子两米开外,异常冷静地说道:别闹,这样没用。

老实讲,我年轻时,也常觉得孩子发起脾气来,太无理取闹。

也会像这个妈妈一样,对孩子说:“别傻了”“屁大点事,有什么好哭的。”

直到后来学了心理学,才意识到,尽管父母并没有犯什么大错,却无形中给孩子带去了极大痛苦。

在大人眼里很小的事,却可能是孩子眼中的大事。

哪怕孩子的行为可能需要规范,但他们的情绪释放,绝对是没错的。

当我们拒绝去看到孩子的内心世界,有意无意就回避掉了孩子的痛苦。

尤其当我们表现得过于冷漠,这样冷静的反应,会更让孩子愤怒和无助。

因为那个冷漠的妈妈,真的距离自己好远,好远。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其实“共情”是最好的回应。

蔡少芬在《妻子的浪漫旅行》中,就做得非常好。

那是个母女三人一起吃饭的场景。

蔡少芬正忙着和大女儿说话,没注意到小女儿一直边上在喊“妈妈”。

被忽略的小家伙火了,直接敞开嗓门,嚎啕大哭。

蔡少芬没有批评女儿,更没有制止孩子哭,而是轻轻拍拍女儿的背,温柔地说:“我知道你不开心了,你哭吧。”

小女孩哭了一会,情绪看起来缓和些了。

蔡少芬又问女儿:“你舒服了没有?”

小女儿回答:“我舒服了。”

这样的对话,真的太暖了!

蔡少芬的做法厉害在哪里?

面对孩子哭闹、发脾气,父母选择训斥、打骂或者冷漠处理,等于对孩子说:“你不可以有情绪,你不可以发脾气,但我可以。”

这对孩子不仅不公平,而且也做了坏的示范。

而蔡少芬却选择做一个情绪稳定的妈妈,这首先给了女儿好的榜样;

其次,她开口的第一句话是说“你哭吧”,这就直截了当地告诉孩子:

宝贝,不要担心你的愤怒。

不要担心妈妈承受不了。

我允许你有情绪。

这是很正常的事。

这就会给到孩子很好的安全感。

孩子长大后会知道,情绪就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它既不会吞没谁,也不会伤害谁。

生活就是这样有爱有泪的模样。

这种孩子成年后,人格将会更完整。

他们面对真实的生活和真实的人,会足够强大、足够皮实,更能适应现实社会。

心理学家曾奇峰说过这么一句话:

“如果孩子冲你发脾气,他就是在说两件事:一个是我爱你,另一个是我撑不住了,需要你伸出援手。”

个人非常认同这句话。

假如日常生活中,父母都能够从下面这两个角度,去“听一听”孩子发脾气背后的潜台词,那么我们的亲子沟通,将会变得容易许多——

“妈妈,我爱你”

朋友讲过她自己的故事。

当时她家小女儿才几个月。

那天,她正在陪小女儿玩,大女儿突然莫名地冲妈妈吼:“你就不带我玩儿!你眼里就只有妹妹!”

朋友知道,大女儿是觉得自己的爱被剥夺了。

表面是在发脾气,其实背后的潜台词是:妈妈,我爱你!我怕失去你!

朋友于是抱抱大女儿,温柔地说:“来,宝贝坐在妈妈怀里,妈妈给你读绘本。”

小小的人儿,瞬间就安静、柔软了下来。

因为小女孩从妈妈那里得到了确认:不管怎样,妈妈都是爱我的。妹妹没有夺走妈妈对我的爱。

还有什么,能比失去妈妈的爱,更能让一个孩子惊慌和痛苦呢?

所以,请记得,当孩子跟你发脾气,可能是在用激烈的方式表达对爱的呼唤。

这个时候,请把重点放在孩子说话的内容上,而不是孩子说话的态度上。

你的温柔回应,很快就能让孩子安静下来。

“我撑不住了,需要你伸出援手。”

下面这个事,是我的亲身经历。

那天早上,我儿子有明显的起床气。

眼看着去幼儿园要迟到了,他还赖在床上,哼哼唧唧闹情绪。

接下来,我艰难地把他从床上拖拽起来,穿衣服、刷牙、洗脸。他几乎处处不合作,怎么说都不听。

从早上7点半墨迹到9点才到校。

整整一个多小时,他都表现得棘手、难以亲近,可把我气坏了。

直到后来,幼儿园老师打来电话,告诉我,儿子发烧了。

这时,我才后悔自己早上没能更细心点、再耐心点。

他之所以各种发脾气,只不过是因为他真的难受呀。

一个言语能力有限的孩子,当他发脾气,甚至流泪、尖叫,很可能只是累了,或者生病了。

他们感到无力,也缺乏方法去处理不舒服的感觉。

只知道很难受,到了受不了的程度。

“爸爸妈妈,帮帮我吧,我撑不住了。”

这个时候,父母需要做的,并不是一味容忍孩子那些无法接受的行为;

我们要做的,是在规范、引导孩子行为的同时,允许孩子有情绪;

把慈悲心加入我们的反应当中,这样我们的应对方式会更温和,而不至于因为误会而“误伤”了孩子。

说到底,当孩子因为一个很小的事冲你发脾气,貌似“无理取闹”,不是孩子故意要针对你,而是他们陷在了自己的痛苦里。

此时,不要着急制止孩子的情绪,而是试着去看看,孩子为什么会这样。

就像蔡少芬做的那样,试着给孩子身体上的抚摸。

待孩子情绪缓和后,再试着去给孩子的情绪命名,并适当引导:“宝贝,我看到了你很伤心/愤怒……你看,这个事情可不可以这样……”

总之,允许孩子有情绪,甚至反复有情绪,但每次都要通过共情和引导,跟孩子达成“共识”:下次怎么办会更好。

孩子,就是这样一点点成长的。

最后,把我很喜欢的一段话,送给每一个亲爱的你:

不管多大的孩子,不要只在他可爱、好相处、有吸引力的时候爱他、接受他;

也要在他闹情绪、惹麻烦、难以亲近、令人生气的时候,爱他,接受他。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自己整个的人,无论好的一面,还是坏的一面,都是被父母接纳的。

这会滋养孩子,也会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人格更加完整、健全、有力量的人。

— End ——

作者:茱茱,文艺女中年。部分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5 评论: 6 阅读:4776
评论列表
  • Max
    2021-10-06 19:54

    哪个庙里没有冤死的鬼啊 [吃瓜]

  • 2021-10-05 01:31

    没啥感觉,鸡汤喝多了会发月半。

  • 2021-10-02 17:46

    我就是鸡汤喝多了,太肆无忌惮了

  • 2021-10-02 14:03

    可妈妈也是人 妈妈也会累 他去了幼儿园别人都会百分百照顾他的情绪吗 差不多就行了 一百分妈妈谁愿意谁去当

  • 四姐 15
    2021-09-29 00:10

    说的真对,认同!我应该从孩子的角度看事情的

  • 2021-09-27 17:54

    我错了,妈妈爱你,希望你原谅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