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后加入美籍,晚年改回中国籍,杨振宁回国是为了养老?

光说 2021-11-27 15:43:38

1957年,杨振宁和李政道因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而同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消息一出,全世界华人都沸腾了。

而随后杨振宁选择了继续留在美国,并在7年后加入美国国籍。

2017年,中国科学院官方发布消息称,杨振宁先生已正式转为中科院院士,就职于数学物理学部。什么时候外国国籍也能成为中科院院士了?

人们震惊之余,才发现杨振宁早已经于2015年放弃美国国籍、转回中国国籍。

杨振宁改国籍一事在互联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而被讨论最多的就是:杨振宁在建国初期为什么不回来却加入美国国籍?

现在中国发展好了,93岁高龄的时候才改回国籍,这是回来养老么?

由于对科学界了解不多,大部分人不知道杨振宁先生对于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意义,更不了解他多年来一直密切中国教育事业,并积极投身于中国科学事业的发展。

考入大学,进入物理领域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父亲杨武之是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1929年,杨武之应邀到清华大学参与筹建数学系,7岁的杨振宁跟随父母住进了清华园西院11号。

在清华园,杨振宁度过了难忘的8年时光,杨振宁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他在物理学和数学上的惊人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38年夏天,杨振宁在父亲的支持下参加高考,并以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被西南联大化学系录取。

勤学刻苦的杨振宁利用开学前夕的空闲时间,自修了物理学后,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入大学后他就果断提交申请转到了物理系。

西南联大物理系聚齐了国内顶尖学府的物理学精英。

杨振宁在吴大猷、王竹溪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对称性分析和统计力学领域,为他以后在美国的求学、科研以及获得诺贝尔奖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留学海外,攀登学术高峰

二战后,美国逐渐成为世界科学中心。1945年,杨振宁拿到了庚子赔款奖学金,与20多名各个学科的优秀人才一起登上了飞往美国的航班。

杨振宁的导师是闻名世界的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素有“氢弹之父”之称。杨振宁曾经为了报效祖国,放弃了自己擅长的理论物理,而转学新中国发展急需的实验物理。

然而人各有所长,杨振宁也在研究实验物理的过程中不断受挫。在导师泰勒的及时开导下,杨振宁重新回到了顶尖的理论物理领域。

1948年6月,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获得物理学哲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就进入了令全世界研究者向往的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进修博士后研究,并在这里迎来了他的学术黄金期。

20世纪4、50年代,科技高速发展,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科学仪器日趋精密。科学家们在宇宙射线里探测到了新的粒子,宇宙守恒问题因而备受。

杨振宁与同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李政道共同研究这一课题。1956年,他们冲破难关,提出了在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

1957年12月10日,杨振宁和李政道成为了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大厅中最耀眼的两个年轻人,向全世界证明华人一样可以站在科学界的顶端。

在诺贝尔奖的获奖感言中,杨振宁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为中国人的骄傲,为能致力于现代科学的发展而自豪。

父亲杨武之得知消息后热泪盈眶,为儿子的成就感到自豪。他出国劝杨振宁回国:新中国正是大力发展科技的时候,国家需要你。

杨振宁陷入沉思,斟酌着回答:父亲,我所专研的理论回国并不能直接用在科研上,且会浪费大量的财力;理论物理上还有很多领域等待探索,我留下来,才能研究出更先进的物理知识,将来祖国发展起来,我一定会带着这些成果回去,传授给更多的学生。

杨武之前后劝说了3次都没有说服儿子,他虽然很失望,但是也没有强求。

留在美国的杨振宁废寝忘食地做研究,然而他逐渐发现,只有美籍的科学家才能进入最一流的实验室,使用最先进的设备,拿到最完整的研究数据。他不得不选择加入美国国籍。

杨振宁知道自己的成就和父亲的教育密不可分,幼年期就给他灌输爱国思想和专研的精神。多年后再次回到清华园的杨振宁,深深地怀念着父亲,他知道父亲一生都没有原谅他。

为中国科技发展往返中美两国

1971年,在两国领导的共识下,“乒乓外交”打破了冻结20多年的中美关系,杨振宁立即申请回国探亲。

美国政府深怕杨振宁回国后不再回来,人才流失,对杨振宁提出两点要求,不能拿签证也不能定居。

在中国领导的帮助下,1971年7月,杨振宁登上了回国的飞机,当他踏出机场门的那一刻,热泪盈眶。面对阔别了26年的祖国,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杨振宁回到家看望父亲,为没有在父亲身边尽孝而愧疚,而父亲杨武之依然难解心结,希望他回到祖国,更是对他加入美国国籍一事难以释怀。

毛主席和周总理也对杨振宁回国非常重视,亲自接见并邀请他去国内几所著名大学进行学术交流。几天的交流结束后,周总理找到杨振宁深谈,让他对国内科学教育提出意见。

杨振宁对周总理直言不讳:他发现很多大学里的教授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却做着简单的研究,这是对人才和资源的浪费,也对我国的学术发展不利。

而且我们国家对基础数学和理论研究不够重视,这是很多学科发展的重要基础,现在不重视起来,会制约以后的科技发展。

周总理认真听取了杨振宁的意见,并向毛主席汇报,他们认为杨振宁一语道破了中国教育的弊端,立即着手对中国教育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杨振宁此次回国,看到了国家的发展壮大,热血沸腾。探亲结束回到美国之后,杨振宁受邀在世界巡回演讲。

他抓住机会,在各种公开场合谈论中国的国情与中国的发展,向西方国家展示真实的中国,消除他们的误解,为中国在世界舞台树立正确的形象。

还是美国国籍的杨振宁这样做无疑是冒险的,但是他毫不畏惧,他为祖国所做的一切都为海外华人做了表率。此后他每年都会回国,致力于架起中美科学家之间友谊和交流的桥梁。

1972年,杨振宁再次回国探亲。杨振宁很中国经济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关系,经常参加各种学术交流会。

一次去中科院交流过程中,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提出,他们计划造出粒子加速器,也就是正负电子对撞机,用来观察微观粒子的信息。

杨振宁听到后表示反对,他指出目前新中国经济基础和理论物理基础很弱,并没有形成系统,这不是一个建造粒子加速器的好时机。

我们现阶段应该把大量资金投入到培养科学人才上,而不是用在一个造价昂贵却不能推动中国物理发展的机器设备上,这是浪费钱。人才储备够了,经济发展上去了,建造机器设备才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面对很多人的质疑,杨振宁指出美国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开始建造粒子加速器时,预算是30亿美元,可是真正开始建造以后发现这些远远不够,最后追加到80亿美元,美国民众对此表示强烈的不满。

而以中国的经济状况,是很难支撑这么大的资金投入的。可以在以后条件成熟的时候再建造。

杨振宁还向国家提出一个重要建议,要培养既懂科技又懂经济的人才,设立一个专门协调科学技术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部门,推动科技和经济共同繁荣。

直到80年代,经济和科技发展了以后,我国才启动粒子加速器的项目,并且投入的资金比70年代的预计减少了80%。这也印证了杨振宁的深谋远虑。

回到祖国,奉献自己的全部

1997年,清华大学邀请杨振宁回国任教,杨振宁本身对清华大学就有深深的感情,于是欣然同意。

杨振宁先生希望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中国多培养顶级物理学人才,以报答祖国的培养之恩。

在清华大学的讲台上,杨振宁面对台下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将最基础的物理概念娓娓道来,将枯燥的知识讲得引人入胜。

他还用自己的私人关系,邀请众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各个学科的专家前来清华大学做演讲,开拓了学生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对高精尖科技领域的兴趣。

杨振宁回到清华大学后,带头成立高等研究中心,并出任荣誉主任一职。为了建造高等物理研究院,杨振宁将自己在美国的房产变卖,再加上多年的积蓄一起捐献出来。

同时将自己在清华大学任职的薪资留下了少部分用来基本生活,其余的也都拿出来用于学术研究。

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在很多科技领域都追上了美国,有一些甚至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的凝聚力越来越强。

杨振宁致力于把国外先进的科学理论技术带回到中国,也要把各个学科顶尖的科技人才吸引回国。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姚期智、聂华桐等世界一流科学家先后回到祖国。

落叶归根,半个世纪后改回国籍

2015年,杨振宁放弃美国公民的身份,改回中国国籍。

对此颇有微词的人,多是因为他没有像邓稼先、钱学森等人在国家艰难的时候回来,而是在国家发展壮大的时候才想起来回归。

但是人们却忽略了,每个科学家所研究的方向不同,直接导致在不同时期发挥的作用也不同;更是忽略了他即使加入了美国国籍,也始终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多年来怀着赤子之心,对中国科技和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杨振宁在学术研究上精益求精,一生成就无数,他的多项学术研究推动了物理学和数学的飞速发展。

随着年纪的增大,人生阅历的增加,内心深处流淌的中华民族的血液沸腾着,为中国物理学发展呕心沥血。

杨振宁历来的讲话中一直体现出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落叶归根是对自己和对父亲的慰藉。

而我们也不应该揪住一点小瑕疵不放,而忽略了他背后的丰功伟绩。

参考文献:

[1]高原. 杨振宁:清华园里的“大先生”[N]. 新清华,2021-09-30(004).

[2]邹文卿.杨振宁科学-经济思想与中国科技创新[J].自然辩证法通讯,2021,43(07):108-113.

[3]重返国籍——杨振宁的家国情怀[J].中国总会计师.2017(06).

0 评论: 0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