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神作《搏击俱乐部》被阉割,作者出面吐槽,我却觉得问题不大

8分电影 2022-01-27 21:15:45

没想到啊没想到。

搏击俱乐部》以这样的一种方式火了。

或者说又火了。

腾讯视频上线了这部1999年上映的高分经典,许多中国观众终于可以通过正规途径看到了。

不过有影迷却发现,腾讯把人家的结局给改了。

本来可以列入影史经典行列的结局,不仅被直接删掉,而且还多了几行字幕。

直接被改掉了。

本来震撼而浪漫,又能给到观众想象空间的结局,变成了主角被抓,因精神病被送进精神病院,十几年后康复出院……

国内影迷对此发起了声讨,在豆瓣《搏击俱乐部》页面的讨论区已经有网友开启了吐槽模式。

不知为何连外媒也开始关注此事。

“Vice”、“综艺”等媒体都报道了《搏击俱乐部》在中国遭到结局修改。

据说这是负责引进,买下了版权的公司对影片做出了修改,在得到审批之后,才直接卖给了腾讯。

如果这一消息属实,那么腾讯视频真是无辜当了背锅侠了。

经由权威媒体报道之后,就连小说的原著作者也知道了此事,并在社交媒体发表了“感慨”。

搏击俱乐部》改编自恰克·帕拉尼克199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本来这本小说平平无奇,但被大卫·芬奇电影的方式把故事拍出来之后,这个IP一下子就火了。

毕竟故事最核心的反转,在小说里要看到后面才被震撼,在电影却可以恰到好处。

恰克·帕拉尼克才因此从一个打工人,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全职作家。

所以他对电影的改编应当是较为满意的,对于影片被篡改,也是十分有意见。

在拍《搏击俱乐部》的时候,大卫·芬奇已经凭借《七宗罪》扬名立万,所以他有着足够的掌控权。

然而这部如今看来的经典,都市男人的圣经,当时却是大卫·芬奇的滑铁卢。

是的,和雷德利·斯科特《银翼杀手》、《天国王朝》一样,这也是一部依靠着光碟翻身的经典。

反正是连布拉德·皮特这个当红小生都救不了的票房,最后片方福斯依靠DVD的销量获得了不菲的回报。

大卫·芬奇3年之后依靠小成本的《战栗空间》实现票房盈利,重新赢回了制片厂对他的信心。

搏击俱乐部》在经过DVD的传播之后,造成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就犹如片中泰勒创立的搏击俱乐部在社会上病毒式蔓延那样,越来越多的观众被这个故事所震撼,所感染,所改变。

甚至还有人效仿电影那样,真的搞了搏击俱乐部的活动。

就是找愿意的人,狠狠地打一架,但打完之后要当什么事都没发生,哪怕被打到要进医院也不能有怨言,因为第二天还要继续乖乖去上班。

国外还有人搞了约架APP,令到搏击俱乐部跟上了时代的发展……

不明所以的人只感觉只是被电影洗脑了吧,无端端干嘛要找人打架,非要弄疼自己?

但活在这个没有钱就万万不能的时代,谁又能保证自己不被洗脑呢。

各种广告诱惑着你买你根本不需要的东西,让你觉得好像没有这样东西,就好像缺了一块肉,这何尝不是一种消费主义的洗脑。

何况学着《搏击俱乐部》找人打架,并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模仿,并不是像模仿超级英雄那样的cosplay。

故事提供的只是一种宣泄的方式。

你不一定非要去打架,去疯狂奔跑,去打砸自己家里的家具,或者在讨厌的上司面前狠揍自己一顿。

道理和打游戏看电影听音乐,在终于不用工作的时候放松身心是差不多的,只不过方式更为极端一些,而且不需要任何的消费。

更加能够和最纯粹的自我相接触。

真的有太多太多人,活得太不自在了。

上学的时候要顾虑考试成绩;

好不容易毕业了,又要面临就业压力;

等适应了工作节奏,爸妈和三姑六婆就来催婚了;

结婚生娃了,上有老下有小,难怪男人们都宁愿在车上多抽一根烟,再多听一首歌,也不愿意早点回家了。

和平时代,当经济越来越好的时候,人类的自我却是越来越难以寻找。

世界像操控木偶一样操控着你,你有你想要做的事,但现实却总会成为阻碍。

于是有人就宁愿活在《楚门的世界》、《黑客帝国》的虚拟世界里,也不愿在现实,和现实对抗。

因为那真的是太累人了。

所以为什么“元宇宙”的概念一出,就这么火呢?

那是逃避现实的一个途径,只是打不过就逃,显得有些窝囊罢了。

无奈的情绪之中,都总是带有愤怒。

搏击俱乐部》则是带着观众,通过泰勒这个角色,一起愤怒地去对抗现实。

主角杰克在泰勒的引领下,逐渐脱胎换骨,摆脱了失眠症的困扰,他不再是一个打工仔,他是一个拥有强烈自我意识,不再被世界所操控的强者。

大卫·芬奇在视觉上加入了男性荷尔蒙的觉醒,这使得影片多了一层解读。

杰克重新焕发男性魅力,是夺回自我意识的一种外在体现。

传统来讲,男性就应该要有点男性气概;

而人也应该拥有自我,为自己而活。

杰克一开始相比泰勒要柔弱,可以看作是他失去自我,而随着爱德华·诺顿越来越猛的表演,他越发具有男性魅力,也越能够按照自我行事。

最终,和泰勒达成了“和解”。

诚然,腾讯上线的内地网播版结局,毋庸置疑,对原本的故事是一种伤害。

但不幸中的万幸是,《搏击俱乐部》最核心的内容是保留住的。

那就是自我意识的觉醒,对消费主义的反抗。

你要买什么是你的基本需求决定,而不是广告强加在人类身上的定义决定。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有勇气去对抗现实,所以我们都需要一个泰勒,去帮助我们更大胆无畏地去找回自我;

坚持自我;

实现自我。

我们要反抗的不是社会,不是法律和秩序,而是外界对我们自我的恶意操控。

一些秩序,还是要遵循的。

外国人不了解中国,这只能由时间去给他们解答为什么,我们没必要解释什么。

但《搏击俱乐部》能够上线,在保留原片90%以上的基础上,在如此大环境下已经算得上是幸事。

但如果平台方能够注明有删减改动,能让普通观众理解这并非就是作品原来的样子,那就更好了。

反正电影的重点不是杰克最后是否进精神病院,而是他找回了自我,不再需要担心工作,关心家里的宜家家具。

确实你不能奢求所有人都有耐心去看懂《搏击俱乐部》。

但只要有这样能引领人们去与现实搏斗的力量存在,而不是像资本怂恿你进元宇宙逃避现实,那一切还不算是太过糟糕。

对了,扮演鲍勃的演员米特·洛夫前阵子不幸离世,享年74岁。

在此默哀1分钟。

其实影迷不必因为看懂原版电影,而对播出删改版的平台,还有觉得这是无聊烂片的观众嗤之以鼻。

幸运的不是我们看过《搏击俱乐部》。

幸运的是我们能够找到自我,不被任何的主义所操控。

0 评论: 2 阅读:304
评论列表
  • 2022-01-29 19:37

    还记得当年耐着性子看完电影给我的震撼!是的,电影前半段太闷了!看完后就想说声:牛X

  • 2022-01-29 11:54

    既然反对电影的思想主题,就干脆别放,魔改就是不尊重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