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信不信佛的人都爱看:《西游记》说的是什么

徙竹散人 2021-01-26 16:38:59

大话西游

要谈《西游记》那就跟佛教脱不开关系,如来佛祖、玉皇大帝、观音菩萨等等,这些没有一样不是佛教的内容。甚至很多说佛教是迷信的人也是看着西游记长大的,而且年年看,还年年看不烦。一般的看法是:孙悟空比较憋屈,而唐僧的肉眼凡胎不识好歹。

那么真的是这样吗?如果唐僧和孙悟空只是代表一个人的不同维度,而唐僧和孙悟空的矛盾又象征着一个人的内耗呢?老外的有些以“人格分裂”为切入点而被誉为经典的电影多如牛毛,且以“烧脑”为卖点,而我们只需要一部《西游记》,不但老少咸宜,而且经久不衰,还能把这些说明白,不但说明白,还给出了对治的方子。

大乘佛教有两个支线,一个是般若中观,一个是法相唯识。实际上《大话西游》走的是“般若中观”的路子,而《西游记》走的是“法相唯识”的路子。

“法相唯识”把人的各种自性功能分为八识,前五识“眼耳鼻舌身”,第六意识,第七末那识和第八阿赖耶识。

西游记

师徒四人的寓意

猪八戒代表前五识欲望,孙悟空代表第六意识妄想,沙和尚代表第七末那识“我执”(他的那副担子就代表一切我来担),唐僧代表第八阿赖耶识自性本体。

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父无母,所以这就是妄心的“无始以来”,也就是无明,虽然你不知道这一念怎么来的,但只要来,自己就一定会被它所支配。

所谓“落花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连东风都要怨,东风惹着谁了?人这一生实质都在和这个妄心拉拒,降服住它,你就是“斗战胜佛”,降服不了,就是各种“大闹天宫”,结果被压了500年。

山之厚重

孙悟空就是“舒适区”

500年后,孙悟空只是明白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有了恭敬心,但毛病还是在的,于是观音菩萨又特别“观照”他一个头箍。

从《三打白骨精》开始,进入对第六意识妄心的“调伏”阶段。这个过程对每个人来说都极其痛苦,就是要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舒适区”开战。

舒适区

人们都喜欢待在“舒适区”里,也就是生来就会追求甜的、味重的、好看的、好用的等等这些,于是一旦碰上了苦的、清淡的、难看的、不好用的等等就会心生烦躁,然后希望得到自己顺手的,如果得不到继而会引发痛苦,甚至开始焦虑。

这一切都是“舒适区”的“先入为主”比出来的。所以,一旦人跳出了舒适区呢?痛苦自然而然就没了,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故曰:“修道乃逆天事。”

第六意识的妄念非常神通广大,“胡思乱想”四个字人人都有体会。《西游记》里用孙悟空能钻进别人肚子里说明“依他而起”的意识心是无孔不入的,既能揣度自己,也能揣度别人。

但只要你揣度别人的时候带着动机,就一定会被反噬,眼下看不到只是时候还没到罢了。《大学》所谓“言悖而出者,必悖而入;货悖而入者,必悖而出”,因果是同时的,是动机导致的,不会随着自己的想象走,只会跟着实际操作来。

所谓“好心办坏事”,多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行动的能耐和思路的高明,而并非是为了单纯帮助别人,你品你细品,是不是这样。“自知”是非常难的,老子才会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空灵

如何对待自己的“孙悟空”

但是妄念也是“存在者”,它是“自性”的本自具足,若不具足妄念,则非是具足。

妖怪也是“存在者”,唐僧会被妖怪带着飞是说自性被“依他而起”的欲望带得山呼海啸,孙悟空主动去救就是“入局”,一切被动应对都是因为已经“入局”,孙悟空往往打不过妖怪,每次都要各种菩萨来帮忙,代表了局中人的“打压念头”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找不到病根会让问题越来越严重,最终陷入焦虑,种种因为想消灭痛苦而起的念头都是“我与我周旋久”。

风雨交加

所以,观音菩萨只是给孙悟空带上了紧箍咒,并没有要消灭孙悟空,又给他指了条明路——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同时他还会有两个师弟一起上路,这个过程就是八识转四智的“转识成智”,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

“事上磨”!磨得越光滑,便能与外境越不黏着。

有学子问赵州禅师:“未审出家誓求无上菩提时如何?”师云:“未出家,被菩提使;既出家,使得菩提。”

0 评论: 2 阅读:128
评论列表
  • 2021-01-30 11:10

    西游记真正宣扬的是佛,道,儒三教共存,核心的理论其实是阳明心学

  • 2021-01-28 07:44

    作者看得是电视剧吧[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沙悟净因你坠马牵蹬有功,封你金身罗汉菩萨[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八戒挑行李,沙僧可是专职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