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贩卖焦虑,到手撕第三者,《三十而已》让自己沦为狗血剧

马庆云的影音娱 2020-08-03 09:18:49

文/马庆云

8月3日,电视剧《三十而已》遭遇“全集泄密”,几位主角的最终“命运”也全部曝光。很多观众自觉抵制盗版,拒绝非正规途径下载观看。但是,几大主角的结局,已经被部分营销号大肆曝光。《三十而已》大结局内容,已经无孔不入地被观众知悉。基于该剧全部的剧情内容,老编认为,这是一部贩卖焦虑的狗血剧罢了。

电视剧本身就是故事性的影视语言,必然有矛盾冲突。而呈现中产阶层焦虑的内容,自然就带着矛盾冲突的故事性。因此,影视剧本身创作与拍摄中产阶层正在思考与面对的生活、工作问题,并不存在艺术创作上的错误性。可是,《三十而已》真正的问题,不是呈现了这些焦虑的内容,而是把贩卖这些焦虑,只是把“焦虑”当作幌子,并未真诚面对。

这其实就是影视剧需要面对的“真实性”的问题。呈现焦虑的内容,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呈现了焦虑之后,影视剧后续在做什么。在电视剧《三十而已》的剧情开局,确实呈现了较为不错的中产焦虑状态。顾佳的家庭,面对了事业上升期的焦虑,面对了孩子上幼儿园的焦虑等等。钟晓芹家庭面对的,则是,是否要孩子的焦虑。王漫妮面对的,是恋爱困境的焦虑。

这些内容,在大的焦虑层面上,也都是观众们所要普遍面对的。这其实就是我们寻常的工作危机、爱情危机和孩子危机等等。电视剧《三十而已》通过这些大家“习惯性”的危机与焦虑,迅速和观众建立了好感。但是,建立好感之后,该剧却并未对这些危机提出基于现实的走向内容,反倒是将剧情引到了狗血撕扯的层面上。

在《三十而已》当中,三组角色(家庭),最终其实都是面对“第三者”的问题。整部电视剧作品,最终沦落成了手撕第三者的狗血剧内容。顾佳家庭,手撕的是林有有这样的第三者。钟晓芹家庭,面对的也是钟晓阳这样的“第三者”。而王漫妮方面,更是自己成为海王“家庭”的第三者。

《三十而已》在开局用焦虑勾住观众之后,后续全部采用“第三者”的剧情内容,推动叙事,制造剧情跌宕感。这种离婚、第三者、手撕等等,都是狗血剧的老套路了。当然,很多观众依旧对这个乐此不疲。而电视剧《三十而已》越到最后,越无法完成自己开局创作的中产阶层的焦虑困境内容,越只能用烂俗的“第三者”内容苦苦支撑。因此,说这部电视剧作品是贩卖焦虑,并不为过。

该剧缺少更为真诚的态度,去严肃面对中产阶层的焦虑问题。焦虑的内容,在剧情当中成为一个幌子,真正呈现给观众的,基本上清一色的“第三者”内容。对于一部电视剧而言,这样的剧情模式,实际上是架不住推敲的。部分观众当然对这类剧作觉得非常好看,但好看的内容背后,却是营养价值的缺失。类似的例子,最近几年,泰剧方面,这种第三者式的狗血撕扯,也不在少数。

纵览《三十而已》全集,王漫妮脱衣回怼梁正贤,陈屿逆袭钟晓阳,顾佳扇嘴巴子于林有有等等,尤其是女性崛起的这些内容,对于观众而言,尤为具备追剧快感。可是,这种缺少更多现实因子的内容,不过是对一种中产焦虑的错误表达罢了。在《三十而已》的剧情当中,所有的中产焦虑,最终都走向婚姻的败北。这不是现实的失败,而是编剧对生活认真观察的失败。

其实,对于《三十而已》而言,是否应该出现第三者的剧情呢?“第三者”作为现实的一种客观存在,出现一下,无可厚非。但是,整部电视剧,三大角色,全部都是这样的内容,只能让观众认为,编剧乐此不疲了。

真正优质的影视剧内容,不仅仅是对生存焦虑的呈现,更是要通过后续的剧情,对这种焦虑进行人文主义关照。当然,关照的方式,断然不是剧情当中的三大角色,都处于或者成为“第三者”的状态当中。一个很好的开局,扔到狗血剧的大染缸当中,本身就是不负责任的创作方式。

每个时代,都应该有独属于自己的优质影视剧内容,不仅仅承担时代的焦虑,而且应该有一种更为高级的人文关怀,去面对这些焦虑。比如,在冯巩老师主演的作品《没事偷着乐》当中,呈现的是一代人的住房焦虑,但这个焦虑最终并不会走向什么第三者和狗血撕扯,而是主人公对于生活的积极面对态度。这是典型的艺术创作的自觉性。

反观我们当下的很多影视剧作品,开局贩卖几处中产阶层的焦虑,稍后便进入到了老味道的狗血撕扯剧当中,跟观众假托知己,实则扔给观众的,是太多的毫无营养价值可言的影视盒饭。基于以上认知,老编觉得,《三十而已》充其量算是半部好剧。

0 评论: 0 阅读: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