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小人物”太多是败笔?错了,他们才是《大决战》的点睛之笔

七话影视 2021-07-25 13:09:01

开播一月,电视剧《大决战》收视率一路飘红,网络热度稳居上星剧首位,成为继《觉醒年代》之后又一部主旋律“王炸”。

这部聚焦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的故事,分两条主线进行。

一条是以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与蒋介石集团隔空对弈,一方稳定布局,一方刚愎自用,核心人物的大局观与决战谋略,是两方对决的灵魂。

另一条是林、聂、陈、粟、刘、邓等人指挥的前线战役,辽沈时期林彪的思索,淮海、平津时期几位名将的布局,震撼又动人。

两条故事线相辅相成,与经典电影版《大决战》剧本结构有呼应之处,但电视剧版在两条主线之间,又设置了一个以虚拟“小人物”为核心的群像故事线。

开局的孤胆英雄武雄关便给观众带来了高泪镜头,随后每一个阶段几乎都有一个或多个虚拟“小人物”交互递进,让观众印象深刻。

对于他们的存在,部分观众也提出了质疑。

作为主旋律电视剧,《大决战》已经有很多真实人物拖底,加入大量虚拟的角色,是否冲淡了故事的真实感?成为作品败笔?

在这方面,七话觉得观众的感官体验其实是最佳答案,虚拟“小人物”不仅没有“淡化故事真实感”,反而是《大决战》的点睛之笔。

丰富战争群像

《大决战》有太多历史课本上存在的人物,有国之名将也有英雄烈士,还有国民党集团的那些曾经与我方作战的名将,完全不缺观众熟悉的名字。

但,除了让观众铭记的历史名人,在战争环境下,还有形形色色的“小人物”,他们不是历史课本的主角,却是历史的主人公。

英勇牺牲的武雄关是比较常见的英雄形象,看起来没有“真实”原型,却是很多无名烈士的代表,他的原型千千万万,一点也不虚假。

武雄关未婚妻王翠云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女性代表,从一腔热血追随爱人的女孩到成长为土改工作人员,再到战地医疗兵,让观众看到了女性的贡献。

编剧还设置了多个国民党小兵角色,乔三本、丁大胜是两个典型代表,他们都曾贪生怕死,都曾为了生活或被迫上了战场。

但在两军交战中他们受共产党人影响,逐渐由迷茫、退缩的国民党底层士兵“叛逆”成我军战友,找到了属于他们的信仰。

剧中还有很多支持共产党的“普通”农民,全国的胜利不是一位英雄造就,而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由千千万万群众的支持完成。

战争时代下的“小人物”群像越丰满,故事的真实性越强,他们与主线角色相辅相成,共同还原了影响中国人命运的大决战。

烘托主线精神

主旋律作品的优劣往往在于精神的传递,优秀的作品靠行动感动观众,肤浅的作品则靠口号背书,一个真实,一个书面化。

《觉醒年代》便是典型代表,编剧从来不用台词告诉观众南陈北李有多么伟大,因为他们寻找救国之路的艰辛与热血,已经感染了观众。

《大决战》核心故事在三大战役,将部分镜头放在战士与群众身上,能让观众更全面看到战争胜利背后的精神支持与信仰力量。

编剧设置了三个类别的“小人物”来烘托主线精神,一类如武雄关、杜广生、王翠云,他们是思想成熟的战士,坚定、无畏。

正是因为共产党士兵都如武雄关、杜广生般不畏个人生死,坚持为胜利而战,为人民而战,才有了让国共党始终难以企及的基层力量。

另一类是迷茫的战士,国共双方其实都有,典型代表是房天静与乔三本,他们分属不同的阵营,但最初参军的想法是一致的:混口饭吃。

他们把参军当成了领工资的工作,福利不好就想撂挑子走人,遇到危险就退缩,他们不是坏人,却也不是合格的军人。

在国民党军队混饭吃的乔三本最终发现自己纯粹挣军粮并不能让家人过上好日子,相反,他曾效忠的国民党,间接逼死了母亲妹妹。

在“叛逃”的过程中,乔三本混入共产党队伍,从觉得他们“太傻”到被震撼,从不理解到尊重,也逐渐成了一名不畏生死的英雄。

在共产党队伍混饭吃的房天静则不断蜕变,武雄关、好友接连牺牲,让他找回战士的使命感,成了英雄武雄关的“继承人”。

最后一类是老百姓,以少年梁士英与老发叔为代表,蒋介石始终不能理解为什么那么多老百姓支持共产党,梁士英便给了直接答案。

少年梁士英没有什么国家大义概念,穷苦人家出身的他完全不懂,但梁士英知道底老百姓最需要什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全村的穷人都能种上地。

为什么当兵?“为了帮天下所有的爹看好地!”

少年简单的思维背后是共产党真正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体现,到底哪个政权下生活的老百姓更能享受待遇?老百姓本人最有话语权。

第一类“小人物”诠释了共产党人精神,第二类“小人物”接受并延续了共产党人精神,第三类小人物体验并亲身回馈了共产党精神。

他们的存在烘托了主线精神的伟大,又切实向观众解答为什么共产党队伍会越来越强大,国民党队伍会越来越涣散。

承接故事“小”爆点

《大决战》的大爆点多集中在经典战役,比如济南战役、塔山阻击、围剿黄百韬等,同时朱瑞等名将的牺牲,也给作品带来高泪冲袭。

这些爆点与高泪点让故事节奏更加有感染力,但49集的故事纯粹靠名人名战来承担爆点对追剧体验来说其实还不够完美。

大量小人物的故事线见缝插针融入主线,也间接弥补了这一诉求。

高泪有武雄关、乔三本、梁士英、老发叔等人的牺牲,尤其是老发叔,三个孩子都牺牲在战场,并没有压垮这位老人。

因为他知道儿子是为什么而战,自己也要完成儿子的路,让未来的中国人可以幸福地活在阳光之下,让更多农民能有田种。

老人机智劝降国民党的片段很热血,在战场上呼喊国民党年轻士兵吃包子的镜头更是让观众破防,他是一名父亲,也是一名为普通人民而战的英雄。

高燃有王翠云、房天静等人,他们不断成长后在战场上继承武雄关精神,给观众带来一个个热血感人的镜头,持续传递着故事的感染力。

这些小人物的存在,让《大决战》战场故事更加真实、有共情力量,也让追求紧凑节奏的观众艺术诉求得到满足,这样的他们,怎能不是点睛之笔呢?

0 评论: 0 阅读: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