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振奋人心的体育电影,愿大家看完《中国乒乓》,也能在自己的行业里绝地反击

赵博聊电影 2023-06-04 21:49:28

这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这是我在看了《中国乒乓》时的感想。它远比想象中的要真诚得多。整个片子行云流水,有笑有泪有痛,每个情感点都把握得恰到好处。但这并不是一部夸张的电影,也不是一部强行灌输集体记忆和时代符号的电影,而是集中在一场乒乓球比赛上,精雕细琢,恰到好处。

电影将三场比赛的场景重现了出来,将体育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情节跌宕起伏却又行云流水,严酷的训练,令人眼花缭乱的竞技场面,比赛失败时的状态,还有拿到冠军时的那种感觉,这些都让人难以忘怀。整个片子,就好像一本充满了激情的漫画,大气而又完整,让人热血沸腾。在看电影的时候,目光会紧紧地锁定在每个进球上,会为进球而呐喊。当我们看到了1995天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的那一幕时,虽然我们已经做好了必胜的准备,但心还是提到了嗓子眼。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乒乓球队都在创造着令人自豪的传奇,但在看了影片之后,这个固有的观念就被打破了。那些传说中的人物,都是在每次的努力中走过来的。

90年代初期,中国队员在管理、训练等方面都陷入了困难的处境。当时的男子乒乓球教练,接受了新的挑战,他带着其他人,在1995年的天津赛上,扭转了局面。《中国乒乓》很快能把我们带回90年代初期,那段充满了热血和活力的日子里。年纪大一点的,可能会对这个角色有点印象。性格狂野的魔鬼教头,率领着一批不被重视的“残兵败将”,在一次的比赛中,展开了一次激情的对战。

为什么这个剧情会这么感人?首先,他的起步实在是太低了。从1988到1993,中国男子队输得很多。所以,男主说:“我有信心在两年内拿到奖。”但这一巴掌,却是来的如此之快。战队有过很多次失败。特别是在1993年的哥德堡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输掉了这场比赛。在中国乒乓的低迷时期,男主可谓是“狠”,既然没有退路,那么他就只能往上走。他对每一个人的内心都很了解。为了让五人发挥自己的优势,他对队伍做了全面的调整,并安排参赛,在欧洲锦标赛上,积极地去调整他们的身材与风格。最后,在一九九五年天津举行的第四十三届世乒赛上,中国五虎将战胜宿命之敌瑞典,重新夺得了这一殊荣。

为了重现中国男子组合在那一年里的“浴火重生”,影片对当时的氛围,人物形象,技术动作等方面都做了全面的重现。大至90年代在竞技场上成百上千的群众表演,小至运动员的衣料布料都在胶片上反映出一个精确的时代。更要突出的是,惊险刺激的比赛场地是影片的主要卖点。影片的热血是建立在足够专业和逼真的动作上。这部电影选取了98个球的对战,并将其还原成了电影中不同的比赛场景。所有的进球,都是按照当时的录像来打的。

为了让这部电影更真实,更专业,节目组还专门找了一位教练,给他们讲解。几位主角在拍摄之前就经过了艰苦的训练,从一开始的一知半解到现在的乒乓球大师级。导演曾经说过,无论在什么地方拍戏,都会有一张球桌。可问题是,他们根本抢不到这张桌子,所有人都在拼命的炼。半夜三点多了,居然有人还在打乒乓球。

《中国乒乓》的表达方式很简单,也很直白。这部电影并没有涉及宏大的历史和跨越世代的雄心壮志,对诸如家族道德之类的内容也只是简单地略过。整部影片是以从低谷往上攀登为中心的。这才是影片最受欢迎的地方。在世人眼中,他们已经站在了世界之巅,好像随时都应该获得一枚金牌。可谁也不知道,他们到底是怎么熬过这段时间的。而《中国乒乓》正是向我们展示了怎样面对挫折,怎样在逆境中奋起反抗。在这部电影里,也是一种实现自己理想乃至自我拯救的方式。

电影里有一个让人感动的细节,陈文从国家队离开,经营起一家烤肉铺,他看到中国男子乒乓球队在场上取得胜利,他默默地流下了眼泪。这不仅仅是因为男兵重新回到了世界上最好的水平,更多的则是一种感慨。认真打球不仅是为了赢,而且也是为了让自己发光。所以我们才会感慨影片中的一个经典镜头,男主将瑞典对手的幕布换成他们自己的,这才是让人热情激动的原因。

我要说的是,《中国乒乓》无论是上映放映还是拍摄过程,他们付出的心血,或者说,他们对这部戏的热爱,让人感动。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乒乓》会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感觉。

0 评论: 0 阅读: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