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强大脑”齐聚,最强地级市在下一盘什么大棋?

北京西路瞭望 2020-11-23 21:16:07

62位大学校长、14位院士、33位科研院所领导,上周,这些来自全国的“最强大脑”齐聚苏州,《中国产学研合作苏州宣言》正式发布,“大院大所合作热力图”为苏州“发展热力图”再加一码。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段,放宽落户限制、简化落户和居留流程、扩大人才优购房规模.……涵盖6方面18条硬举措助力青年人才发展的《姑苏人才“青春无忧”计划》对外发布。

在全省上下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定位,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新局面的重要时点,苏州发力集聚青年人才,广邀“最强大脑”,这是在下一盘什么样的大棋?

牵手大院大所集聚大智慧

近百家高校、科研院所,近千名院校专家和企业代表齐聚,11月19日,大院大所合作发展大会在苏州召开。

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举办这样的大会?

“更大力度推动开放创新,更深层次开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进一步汇聚国内外优质创新资源,不断提升苏州科技创新策源功能。”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在欢迎致辞中说。

科技创新是赢得未来的关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11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再次指出,“要勇于创新,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并要求,“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激发各类主体活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连续11年居江苏首位,科创板上市企业数列全国第三,“最强地级市”苏州有责任也有条件率先破局。

先来看看大会取得的成果:包括校地合作、重大科技创新载体、重大科技创新项目在内,当天共有112个项目签约落地,投资总额575亿元。

大会还现场发布“苏州·大院大所合作热力图”,以苏州科技产业发展信息空间布局为宗旨,以大院大所、重点产业、高新企业为点,以科技孵化、载体资源、金融服务为线,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全产业链。同时发布的,还有《苏州大院大所合作政策》。

“瞭望君”注意到,政策涉及载体建设、人才创新、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合作五个方面20条举措,加大力度支持大院大所建设科技创新载体、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开展科技创新和实施科技成果转化。

在载体建设方面 ,鼓励大院大所在苏州建设国家实验室、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产业创新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对新建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给予不低于5000万元支持。对大院大所在苏州新建的国家质量基础建设基地、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分别给予最高3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支持。

在人才创新方面 ,实行“揭榜挂帅”机制,面向海内外大院大所引进顶尖人才(团队),“一事一议”给予量身定制、上不封顶的特殊支持。支持大院大所发挥人才“蓄水池”作用,对产业发展急需引进的全日制硕士及以上青年人才先行给予一次性生活(租房)补贴,其中博士不低于5万元/人,硕士不低于3万元/人。给予博士后进站生活补贴、配套科研项目资助、留苏安家补贴、公积金贷款优惠等“一揽子”支持。

在科技创新方面 ,苏州鼓励大院大所建设的科技创新载体承担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每个项目给予最高100万元的支持,承担多个项目的科技创新载体最高支持500万元。对大院大所建设的科技创新载体获批国家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产学研协同创新基地的分别给予最高300万元、100万元的支持。

再来看看苏州与“大院大所”的渊源。

目前,与苏州建立合作关系的大院大所有238家,共建平台载体130多家、产学研联合体1870个,实施合作项目1.36万项、总经费超260亿元。

“瞭望君”注意到,早在1998年,苏州就与中科院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正式拉开院地合作序幕。中科院在苏州建设的科技载体机构已达34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20%,集聚各类人才5000多人,形成特色鲜明的“中科院效应”。

“大院大所”集聚“大智慧”。作为高端“创新源”,“院所合作”正持续提升苏州整个区域的“人才集聚度”和“创新浓度”。根据《苏州日报》报道,目前,苏州人才总量达293.4万,其中高层次人才总量突破27万,引进海外留学人员超4.8万,多项人才指标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有了人才,才会有创新成果。去年,苏州新增省级以上工程研究中心16家、企业技术中心163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31家,位列全省第一。苏州还成功创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这是江苏首个、全国唯一的由民企成立并建设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

此番苏州深化与“大院大所”合作,如何各展所长、强强联合?许昆林提出希望:

在谋求创新成果落地上出更多实招,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推动一批原创性、引领性的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

在搭建重大创新载体上出更多硬招,聚焦产业转型发展、创新未来需求,携手共建一批产学研联合体,合力争取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锻造苏州高端科创资源的“新长板”;

在深化人才交流培养上出更多新招,源源不断地向苏州输送高素质人才、服务地方高质量发展。

为各路英才搭建完美舞台

事实上,这些年,从苏州国际精英创业周到姑苏实验室再到“科学家日”,再到苏州市领导率队赴高校揽才的“校园苏州日”,这些举措透露出经济强市苏州对人才的渴求、对创新的迫切。

同样在上周,“校园苏州日”以走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圆满收官。

这场由苏州市市长李亚平亲自带队的引才活动,可以说将这座城市满满的引才诚意、含金量十足的引智举措,都带到优秀毕业生面前。

今年9月启动的“校园苏州日”,由苏州市领导带队赴14个城市、20所高校招揽人才,并同步推出海外线上招聘。

数据显示,苏州龙头企业、领军人才企业、外企、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1723家次单位,此次带去4.2万个岗位需求,吸引1.3万毕业生参与,收到简历超2.3万份,达成意向6600多人,达成校地合作、产学研合作250余项。9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留学生,通过云端平台同步参与相关活动,直播浏览量超1.1万人次。

端出“金饭碗”,引来金凤凰。每场招聘会都开辟“专业化青年人才定岗特选”专区,针对名校优生,提供市县两级国有企事业单位岗位。根据统计,专区共提供市县两级国有企事业单位岗位405个,计划选聘637人。

“瞭望君”注意到,与常规的校园日活动不同,苏州创新搭建与高校的合作桥梁,推出“技联高校”系列产学研对接会,从人才招引的“必答题”发展成为校地深入合作的“加分项”。

不仅要引才,更要留住才。 苏州对科学、对创新、对人才的礼遇也从不吝啬。上周,《姑苏人才“青春无忧”计划》对外发布,明确给予落户、居住、就业、创业和生活一条龙保障。“瞭望君”注意到,这是自继7月推出“人才新政4.0版”后,苏州向各路人才抛出的又一诚意满满的“橄榄枝”。

根据计划,苏州将——

★加快培养集聚一支以35岁以下为主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青年人才队伍。

★力争3年内实现新增参保大学生超过200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不少于60%。

“苏州将以更优越的人才新政、更舒心的服务新政,全面营造更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全力打造‘创业者乐园、创新者天堂’,为各路英才搭建完美舞台。”许昆林说。

答好聚才用才留才必答题

按照计划,明年,苏州要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000个;到2023年,“智能化”“数字化”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

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 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国内各大城市人才争夺战不断升级的今天,苏州要保住“第一方队”的位置,必须依靠人才为城市的发展不断赋能。

应该说,在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时代背景下,苏州把人才工作摆上更重要位置,不仅是对标国内先进城市的客观现实,更是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需要。

“人才是第一资源,苏州今天所取得的发展成就与一直以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密不可分。”10月15日,许昆林在苏州市委人才工作专题会上强调:

要勇于担当、大胆探索、凝聚合力,加大人才工作力度,持续优化人才政策,营造适合各类人才成长的最优环境,不断为苏州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大支撑。

如何更好地聚才、留才、用才,是每一座城市必答的综合题。针对更加系统全面营造适合人才成长的最优环境,许昆林提出明确思路——

要加强政策梳理,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不断完善全链条服务,分门别类、精准施策,使人才政策更有针对性、更有效率;

要积极对标先进地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努力实现苏州人才政策“综合更优”;

要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力量,积极推动“政府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坚持“谁是主体谁主导”原则,通过政策引导、资金配套等手段做好支撑、保障和服务,为用人主体赋权,为市场力量加码,多渠道多元化吸引海内外人才。

说到底,人才引进是一场持久战,拼的不是一时的政策优惠,而是人尽其才的磁场效应。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许昆林鼓励苏州各地各部门勇于担当、大胆探索:

要解放思想,通过改革不断破解各领域碰到的难点堵点问题,努力以人才高地策应产业高地建设,以高层次人才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

要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从源头抓起,远近结合、长短结合提高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

要搭建更多“双创”孵化平台,强化基金支持,更好发挥财政引导作用,为创新创业“松绑减负”,激发人才活力。

要加强人才政策宣传力度,让广大创新创业主体知晓政策、善用政策。

要切实优化配套服务,在探索建设 不同标准和模式的人才公寓等方面加大力度,让各类人才在苏州工作和生活更舒心。

既要吸引人才落户苏州,也要加快本地人才的培养。10月18日,在苏州大学纪念建校120周年发展大会上,许昆林希望苏州大学继续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在汇聚创新要素、引育卓越人才、增强城市能级等方面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为苏州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作出新贡献。

延伸阅读

书记市长这一周| 奋斗无止境,追梦脚不停,把关心关怀落实到行动中 10月各设区市空气水环境等指标改善情况如何?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权威发布 江苏省纪委监委首次面向全国招聘金融企业纪检监察组人员 国办通报表扬!江苏这3项经验做法有何典型性? 江苏省与中信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整合新华日报记者 陈明慧

素材来源苏州发布 姑苏人才苏州圆桌

值班主编 孙巡

编辑 小芋圆

新华日报社全媒体时政新闻部出品 欢迎转发 侵权必究

版 权 说 明

如需转载本公众号内容:

1.须保持图文完整,拒绝任何形式删改;

3.未按此规定转载的,本公众号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5 评论: 16 阅读:19443
评论列表
  • 2020-11-27 01:11

    苏州背靠着上海就是不一样,上海的后🌹园!!!

  • 2020-11-24 17:55

    苏州加油[点赞]

  • 2020-11-24 11:59

    佛山跟苏州差不多还是差一些?不懂

    凉城k 回复: 5324367
    苏州面积比佛山大一倍有余,苏州顶三个佛山我就笑了。广东第三城也不是盖的
    5324367 回复:
    真搞笑,佛山能和苏州比,和苏州下面的县昆山比都差很多。苏州顶三个佛山
  • 2020-11-24 08:35

    老标榜苏州地级市,苏州国家政策扶持不比南京差

    mnmnmn 回复:
    国家在打压苏州,受国家政策扶持最多的是深圳,还靠着港澳,不然深圳还是个小渔村
    Royy 回复:
    同等政策,真没南京什么事了
  • 2020-11-24 08:34

    房子又可以涨价了,不吹不擂

  • 2020-11-24 08:29

    最强地级市确实不是盖的

  • 2020-11-24 07:58

    在想:怎么尽快搞个机场?

  • 2020-11-24 07:47

    萝卜开会

  • 2020-11-24 00:04

    最优秀的人才都跑政府单位去了。。。

    寒山Z328 回复:
    那是,混公务员乃至事业编的同学都感慨还好毕业早,当年本科就行,差点的岗位专科都有戏。现在基本上都是硕士起步,本科想打杂都不容易。
    123456 回复:
    对的,感觉高中生就能干的活,招重本硕士博士
  • 2020-11-23 22:11

    按照计划,明年,苏州要完成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项目5000个;到2023年,“智能化”“数字化”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这种计划科学吗,发展要脚踏实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