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好没被一把火烧掉,让《大醉侠》成了新派武侠的开山之作

Idlemovie 2022-11-01 16:51:25

大醉侠》贵为香港电影新派武侠的开山之作,当年却差点被邵逸夫的一念之差给毁了。

胡金铨拍完《大醉侠》,剪了一个样片交给邵逸夫审片,可邵逸夫看完后却计划一把火毁了胶片。

在他看来《大醉侠》不具备娱乐性,与以往邵氏的武侠片大相径庭,肯定是部烂片,不值得留存于世。

若是强行上映会有损邵氏的口碑。

因为邵氏一直追求的是“邵氏出品,必是佳品”,就算赔钱,也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但当时还在邵氏的邹文怀却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大醉侠》有很强的艺术性,可以留下来试一试。

懂人情世故又会说话的邹文怀劝住了邵逸夫,让《大醉侠》在韩国试水,谁知石破天惊,票房异常火爆。

这种盛况令邵逸夫为《大醉侠》重新包装,安排在香港上映。

票房水涨船高达到了79万,这个数字虽然看起来略显寒酸,但在当年可是进入了年度票房榜前十。

毕竟到了下一年邵氏才出现了第一部百万票房的电影《独臂刀》,才有了新派武侠的另一位大师张彻。

胡金铨借由《大醉侠》一举成名。

武侠片从之前的插科打诨的爆米花片晋升为艺术片,为新派武侠的流行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片中古朴的布景让《大醉侠》看起来就像是古代的故事,这是因为胡金铨始终站在古代人的立场去讲古代的故事。

再加上其中美轮美奂,极具气韵的构图,让中国山水画的诗情画意和笔墨情趣融进了每一个画面中,《大醉侠》俨然成了艺术品。

这也是胡金铨武侠片难以被后来者的武侠片超越的根本原因之一。

因为像徐克们的武侠片从来都是披着武侠的外衣讲一个现代的故事,视角出发点一直都是现代人的思想。

除此之外,《大醉侠》还一改邵氏武侠片单调镜头的毛病。

以往的邵氏片基本就是全景和近景两个镜头的变化,也就是所谓的邵氏经典推拉镜头,摄影机对他们来说只是记录故事的工具。

胡金铨在《大醉侠》中让摄影机参与叙事,有了以往邵氏电影中少见的镜头语言。

如金燕子受伤后出现了恍惚的状况,如果在以前的邵氏电影中,基本就是一个固定镜头,让演员在镜头前表演昏迷。

胡金铨却没有这么呆板,他先让郑佩佩表现出虚弱的样子,然后镜头转向天空,开始旋转摄影机,这样一来,观众看到这组镜头之后就会有晕眩的感觉,从而感同身受。

这样的镜头语言还有一处。

金燕子昏迷后,醉侠将她救下,带回自己的小院治伤,但金燕子误以为他不怀好意,准备独自一人逃走。

当她望向远处时,镜头时远时近,虚虚实实,当她看向湖面时,湖面由浑浊变清,湖底的莲花也盛开了,即使观众看不到演员的表演,也能通过这些幻觉与重影知晓角色身负重任。

这就是视听语言的作用。

可以让不怎么懂表演的新人在电影中完成表演,扩展了电影和演员的无限可能性。

郑佩佩也是得益于胡金铨娴熟的技法掩盖了她彼时比较稚嫩的演技,从而一炮而红。

在剪辑方面,《大醉侠》也具有开创性。

多个短镜头拼接,蒙太奇剪辑都让片中的动作变得快速凌厉,观赏性上了一个档次。

在以前邵氏的武侠片中,演员大都是真刀真枪的对打,动作也是套招,一板一眼,一招一式。

所以那时候的镜头大都是固定的长镜头,而且演员必须要有武术底子,这使得武打动作看起来特别缓慢且笨拙,还容易受伤。

胡金铨在《大醉侠》中借助快速剪辑让不懂功夫的演员都能表现的武功盖世,还让地板流的功夫变成飞天流,催生了武术指导这一行当的专业化。

金燕子在客栈与匪贼的对决,有多处通过剪辑表现高超武功的片段,如金燕子将铜钱玩出了花样,仅用双刃剑就把一众匪徒打得横七竖八。

其实郑佩佩并不懂功夫,但是胡金铨让她先在一个镜头中挥舞一番,之后停机再拍其他群众演员的反应,最后把这两个镜头组合在一起就产生了金燕子武术非凡的效果。

还有金燕子在破庙跟匪贼的交手,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金燕子寡不敌众,跃墙遁走,当时的威亚技术并不完善,不能通过长镜头直接让演员飞天入地。

胡金铨自有办法,用细节突显动作,拍角色脚部蹬墙的特写,再拍演员站在墙头的镜头,两组镜头剪辑在一起,轻功便可以跃然于银幕。

这种创新不仅让演员的戏路变宽,还让动作设计变得好看,减少了演员受伤的风险。

同时,也让龙虎武师的身份开始转变,由一招一式的硬桥硬马转向更加漂亮、有型、安全的动作指导,香港动作片走向了另一个阶段。

洪金宝就是跟着韩英杰从胡金铨这里学到了不少电影知识,摇身一变成为武术指导,进而走向导演之路。

到了《龙门客栈》《侠女》里,胡金铨的剪辑方法愈发成熟。

后来的袁和平、成龙的功夫喜剧都借鉴了许多胡金铨电影中的剪辑方式,许鞍华、徐克也是师从胡金铨,在他的剪辑房学习剪辑技巧,运用到他们的电影中。

胡金铨自己也从《大醉侠》开始逐渐成为具有作者性的电影大师,他的电影美学在此刻已有雏形,戏曲、空间、韵味,文学性、绘画性都在《大醉侠》里有所呈现。

可惜的是邵氏掌舵人的思维依旧是工厂模式,《大醉侠》给邵逸夫赚了钱,他还是对胡金铨不满意。

因为胡金铨拍《大醉侠》的工期长,占用了摄影棚,无法让其他片顺利拍摄,邵逸夫要的是流水线的产品,可胡金铨无法满足,两人不欢而散。

随后的道路证明了两个人都没有错,电影需要胡金铨这样的大师,也需要邵逸夫这样的商人思维,只是现在中国电影的路走偏了,只剩下了商业,失去了艺术。

0 评论: 1 阅读:157
评论列表
  • 2022-11-08 03:10

    华夫人眼睁睁看着闺蜜把自己的大醉侠拐跑,否则就夺命书生也敢来捣乱,送人头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