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死率32.6%,导致信阳4人死亡的“蜱虫病”,农民是主要感染群体

拥者不珍 2022-05-30 21:54:24

蜱虫,相信多数人都见过或者听说过,虽然长得像昆虫,其实是同蜘蛛一样属于节肢动物的一种。我国的蜱虫共有130种,分为软蜱和硬蜱两大类型,硬蜱虫的背部有块类似于盾牌的东西,且从背面可以看到其嘴巴,而软蜱虫没有“盾”,其从背面看不到嘴巴。不论是软蜱虫还是硬蜱虫都会传播疾病,而且在虫媒传染病中蜱虫传染的疾病种类是最多的,其可携带217种病原,包含14种细菌、20种立克次氏体和83种病毒等。

一般情况下,被蜱虫叮咬后,患者会表现为皮炎和局部红肿等典型的比较轻微的症状,如果被持续叮咬超过24小时,那么患者就可能会被传播一些传染病,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莱姆病、森林脑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蜱瘫痪症等,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就是医生常说的“蜱虫病”。

正常情况下,蜱虫病是通过蜱虫的叮咬传播的,蜱虫叮咬携带病原的宿主后再叮咬人,就会将病原传染给被叮咬人引起发病。但蜱虫病也会出现“人传人”的情况,即健康人可通过破损的黏膜或皮肤直接接触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感染者的血液,粪便、尿液、唾液等分泌物,被患者体液污染的衣物、床单等而被感染。近日,河南信阳就出现过一起“蜱虫病”人传人的病例出现。

据媒体报道,信阳当地一名老人去世后,同村的3位老人前往逝者家中给逝者净身穿衣,在葬礼结束后的几天时间,3位参与净身的老人相继出现发烧、血压低等症状,并在随后的几天相继去世。另外一位同逝者有过身体接触的老人也已住进重症监护病房,好在目前病情相对稳定。

“蜱虫病”病死率达32.6%,农民是主要感染群体

被携带有“新型布尼亚病毒”的蜱虫叮咬后,潜伏期会有1-2周的时间,不过最短可在叮咬后2-3天发病。临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发热、多器官功能损害、白细胞减少等,重症患者会表现为多脏器功能障碍甚至衰竭,引起死亡。该病的病死率可达12.7%-32.6%。

蜱虫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等省份是蜱虫病的主要分布区,每年的4-10月是该病的集中发病期。该病的主要感染群体则是农民,因为蜱虫主要蛰伏在浅山丘陵地带的草丛和植物上,农民在下地干活时就很容易被蜱虫叮咬。2010年7月,河南省信阳市商城县就曾发生过一起大面积蜱虫叮咬致死事件,其中有94.2%的患者都是农民。

这次蜱虫病的传播并不是个例,在2007年4月,一名80岁妇女因为蜱虫病去世,不久后其女儿、女婿等6名亲属也陆续表现出发热、头疼等蜱虫病感染症状。

蜱虫病如何预防?

蜱虫主要是栖息在草地、山地、树林等地方,如果平时不去或者很少去这些区域,那么被蜱虫叮咬的概率几乎为零。而因为工作或者生活所需经常去这些地区那么就很容易被蜱虫叮咬,就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

1、做好个人防护,如果你在河南、山东、江苏、湖北等蜱虫病高发区域从事农业等室外工作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夏季穿长袖、长裤,戴帽子,不要穿凉鞋,不要把皮肤暴露在外。

2、使用杀虫剂和驱避剂,可以在从事野外工作时身上涂抹避蚊胺,也可以在衣物上喷洒杀虫剂。

3、离开野外环境后要及时检查体表是否携带蜱虫,尤其是携带宠物时更应该小心检查。

4、如果不小心被蜱虫叮咬,不要用手生拉硬拽,可以使用点燃的香烟烘烤蜱虫的身体,一般蜱虫会自动钻出体外。也可以使用酒精涂在蜱虫身上,待其头部放松或者死亡后,用尖头镊子小心取下,取下蜱虫后,使用碘酒等对伤口进行消毒处理。如果出现发热、红斑等症状要及时就医诊断,并将被叮咬的情况告知医生,以帮助医生诊断。

0 评论: 4 阅读:2149
评论列表
  • 就我们镇上,给逝者净身,血搞自己身上了,当天回去好像就发病了,一共走了三个人,具体也不是很清楚

  • 2022-05-31 10:40

    这个玩意到底是什么?跳蚤还是虱子,又或是螨虫

  • 2022-05-31 09:18

    人类在互坑的环境生存:有毒食品及药物乱用造成蚊虫变的毒性

  • 2022-05-31 02:40

    这种虫子确实毒,亲眼见过有人被它咬过,差点送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