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和阮玲玉齐名的电影皇后,情路坎坷,是戴笠心里的白月光

小悝说电影 2020-06-01 13:44:40

文/满洲里

前言:乱世中绽放的蝴蝶花

蝴蝶花:花如其名,绚丽绽放时就像一只只翩翩起舞的蝴蝶。

人们向来多赞叹,莲花品性高洁、玫瑰热情似火。却很少有人知道,在春暖花开的烟花三月,有一种名叫"蝴蝶花"的植物艳冠群芳。

在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上个世纪,有的从来就不止那些精彩绝伦的文学,还有那些惊艳了一个世纪的名伶们,芳华绝代、星光熠熠。

而说起谁是上个世界的第一女星,一定是各花入各眼,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也许,红颜薄命、死于流言蜚语的阮玲玉才是你心目中那个受人瞩目的人,但在我心中,民国第一电影皇后胡蝶才是那个当之无愧的第一。

1.胡家有女初长成,秀外慧中当翘楚

1908年胡蝶出生于上海提篮桥怡和码头附近的一间民房里。

由于那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先后驾崩。所以日后向人介绍胡蝶的生辰年月时,胡母总免不了说一句:"这丫头就是老佛爷和皇帝驾崩那年生的。"

那时的胡家,虽不是钟鸣鼎食之家,但也算一般的富庶人家。父亲胡少贡曾出任京奉铁路总稽查,姑父唐绍仪曾任北洋政府总理。

作为家中独女,乖巧的胡蝶理所应当的享受了父母的所有疼爱。

当时胡父官职虽然多有调动,但每次都不畏艰难和麻烦的把胡蝶母女带在身边。

于是,小小年纪的胡蝶便已跟随父亲走南闯北,领略了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每到一个新地方,为了快速的与周围的小伙伴融合,她总是用最短的时间快速的掌握当地的方言。

据胡蝶好友向向为胡蝶写的自传《我的每一天,都是精彩首演——胡蝶传》可知,胡蝶家风良好,胡父为人宽厚,性格开朗,极具幽默感;母亲乃是大家庭走出来的名媛淑女,虽识字不多,却性格温顺,善为人处世。

胡蝶后来在回忆录中提到母亲,写到:她常教育我:'你要别人待你好,首先你要待别人好。'她没有能说出长篇的大道理,但是这句富含哲理,朴实无华的话使我一生受用。

在这温暖明亮的家庭环境中,胡蝶汲取到了她在日后成为民国第一电影皇后的充实营养。她的家和她的父母,成了她身后最坚实的支柱。

在父母的敦敦教诲中,小胡蝶一天天长大,出落的越发标志,身姿窈窕,明艳大方

曾经有人弄了个民国四美女排行榜。最广为人知,且令人信服的一种说法,民国四美分别是才貌双全的林徽因、文艺名媛陆小曼、一代歌后周璇、以及红颜薄命的阮玲玉。

很遗憾,蝴蝶落选。

但这些决不能说明蝴蝶容貌欠佳。虽然乍然一看,胡蝶的长相确实不符合现如今绝大多数人所喜欢的"白幼瘦"的标准。

可胡蝶长相丰满圆润,明眸皓齿,雍容华贵,一对眼里盛满了盈盈笑意,一颦一笑皆是风情,摄人心魄。

要放在今天,活脱就一张电影高级脸。所以,见多识广的戴笠能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也不足为奇了。

2.化身成蝶,进入演艺圈,大放异彩

胡蝶并不是她的本名,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只是她为自己所取的艺名,她的本名叫胡瑞华。

说到这个名字的由来,就不得不提胡蝶的进圈故事了。

按照世俗的走向,如果不出差错,胡蝶的人生应该是做一个少时风姿出彩的名媛,长大后嫁为人妇,琴瑟和鸣,相夫教子,做一个贤良淑德的深宅妇人。

但饱读诗书,一心向往外面万千世界的胡蝶又怎会做那笼中的金丝雀。

真要是这样,那就没有后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电影皇后了。

胡蝶进入演艺圈并不是机缘巧合,而是蓄谋已久。她志在远方,她向往那些霓虹灯下的迷离世界。

1924年的一天,在胡父偶然捎回来的一张报纸上,胡蝶发现了一则刊有中华电影学校的招生广告,读到那则广告的胡瑞华二话不说立马毫不犹豫的报了名。

但面对报名表上的名字一栏,胡蝶可犯了难。既然打定主意要进入演艺圈,那原先的名字就不能用了,要有一个属于自己时髦又洋气的艺名。

她自己琢磨了半天,在"胡琴"、"胡蝶"二者间徘徊不已。

后来觉着,"胡琴"二字,虽读来朗朗上口,但一把胡琴,"整天被人拉来拉去",寓意不好。最终选了"胡蝶"二字,做了艺名填在了报名表上。

那时的考试和现在的艺考差不多。

后来据她回忆到,当时年纪尚小的她,为了不被主考官看低,就把自己打扮成少妇,"梳横湿头,左襟带一朵大花,长坠耳环,穿长裙圆角短袄。"

活生生把自己折腾大了十几岁,要不是主考官慧眼识珠,一眼透过浮华的穿着看到本质,胡蝶估计在艺考这一关就被刷下去了。

通过了艺考,她就正是算是正宗的圈内人了。

胡蝶主演过的电影颇多,《歌女红牡丹》绝对算得上其中翘楚。

她饰演从小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歌女红牡丹,一直遭受丈夫非人的对待,但依旧恪守三从四德,毫无怨言。红牡丹为了挣钱供丈夫挥霍,过度用嗓,最终沦为三四线配角。

但即使人渣丈夫为换钱把女儿卖入娼门,也依然对丈夫既往不咎,不离不弃,最终感动丈夫。

当然,在21世纪的我们看来,这剧情简直可以吐槽一万次。

但是,我们现在讨论的重点不是剧情。仅说这部剧,在影评家们看来,这部剧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作为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它实现了中国电影技术的突破。

作为出现在中学历史课本上的电影,《歌女红牡丹》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这对于蝴蝶来说,运气非凡。

至此之后,胡蝶的演艺事业简直可以用红红火火来形容。

1932年,胡蝶出演了中国第一部彩色故事片《啼笑姻缘》,讲述的是北洋军阀时期,青年樊家树和卖唱姑娘沈凤喜的故事。

对于习惯了有声电影的我们来说,观看这部无声电影可能会让人觉得稍显乏味。

但即使是现在看来,这部剧的衣服背景也依旧养眼洋气,处处彰显着独属那个时代的魅力,而演技精湛的胡蝶更是其中的一大亮点。

1933年对于胡蝶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

在这一年,她拍摄了进步影片《狂流》。而后,在上海《明星日报》举办的"电影皇后"评选活动中,她以最高票数21334票当选为"电影皇后"。

这无疑是对她演技与人气的最大肯定,从此胡蝶在影坛地位之稳固,无出其右。

之后,胡蝶乘胜追击。1935 ,她携《姊妹花》、《渔光曲》等电影出国参加国际影展,并游历了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国家。

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追捧。据说胡蝶访问结束回国时,前来欢迎的影迷的挤满了码头。

并且,胡蝶的演艺生涯即使放到如今,也是少有的长。

即使年逾五十,她依然奋斗在她电影第一线。

1959年,51岁的胡蝶依旧积极的活跃在大荧幕上,在这一年,她拍摄了《苦儿流浪记》、《两代女性》、《街童》、《后门》的影片。其凭着《后门》中的徐太太一角获得第七届亚洲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这高产量简直令人咂舌,这哪里是一个年逾五十的老太太,这简直是一个不服输,有拼劲的大女人啊。

直到1966年,58岁的胡蝶在拍完爱情片《塔里的女人》后,才彻底结束了她的演艺生涯。

纵观蝴蝶的演艺生涯,是少有的顺利和成功。

年纪尚小便已寻到自己毕生所求,后来一腔热情地去追赴,所幸,生活也从未辜负过她,所求皆有回报。

3.美丽的蝴蝶花,却有着坎坷的情路

蝴蝶花有多种颜色,但无论是哪一种颜色的蝴蝶花,花语皆带有对爱情和婚姻美满幸福的憧憬和向往。

但胡蝶这朵在乱世中飘零的蝴蝶花,终究是没有如她的名字一般有着让人羡慕的夫唱妇随、琴瑟和鸣的美好姻缘。

与所有历史上那些红颜薄命的美人一样,美貌于他们而言是把双刃剑。在美貌带给他们便利的同时,他们也为美貌所累。

因此,胡蝶的情路颇为坎坷。

她的第一段婚姻,是与她的初恋林雪怀。

那时的他们,一同主演了《秋扇怨》,才子佳人,男才女貌。在拍摄期间,朝夕相处,再加上在电影剧情里的深情演绎,毫不意外,他们因戏生情了。

与所有坠入爱河的女孩子一样,胡蝶对于自己的爱情全情投入。她从荧幕上仪态万千、摇曳生姿的女明星化身为男友洗手做羹汤的甜蜜小女人。

但在他们共同主演的定情之作上映之后,胡蝶凭借这部电影迅速打开了自己的知名度。

于是,二人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在外人口中,林雪怀称谓变成了"胡蝶的男朋友"。

大男子主义的林雪怀对此颇有芥蒂。于是,不甘落后女友一头的林雪怀息影从商。但由于实在没有经商的天赋,干一行亏一行,最终也没实现超过妻子的雄心壮志。

可无论怎么样,他们最终走向婚姻的殿堂。

曾有友人好奇胡蝶是否能适应身份的转变,对此,胡蝶说到:"没有人会是永远的主角。在现实生活是这样,在舞台也是这样"。

由此可见,她对自己有着清晰的定位,她从未迷失在名与利的漩涡中。

但她的苦心孤诣并没有让这段婚姻走到最后,终于,他们的婚姻在女强男弱的状况下走到了尽头。

胡蝶的第二段婚姻来得颇为不易。由于受到第一段婚姻的伤害,心里留下伤痛的胡蝶迟迟不敢与相恋多年的潘有声踏入婚姻。

直到后来因为胡父的忽发癌症,她才与相恋六年的潘有声结婚。

但所幸,她是幸运的,潘有声不是第二个林雪怀、也不是阮玲玉遇见的唐季珊,而是一个爱她、也愿意用尽一生去珍惜她的人。

观看那些留下不多的老照片,潘有声此人,温润儒雅、风度翩翩,与胡蝶站在一起,才子佳人、颇为登对。

如果不是戴笠的强势进入,她应该会和这个风度翩翩,眼里心里只有她的男子度过剩下的余生。

但计划总是永远赶不上变化。

据知情人描述,戴笠早早就成为了胡蝶的粉丝,即使在后来成为军统特务处长,时间繁忙,他也会抽空去看一看胡蝶新出的电影。

对于早已达到权力顶峰的戴笠来说,这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美人似乎成了他心头的朱砂痣、白月光,他早晚是要得到她的。

这个机会终于来了。

1941年,上海沦陷,日本军想让声名在外的胡蝶出演日本制片的电影。如此卖国之举,胡蝶当然不愿意。进退两难之际,胡蝶想出了一个两全的办法——逃离上海。

说干就干,为了不被日本人发现端倪,胡蝶夫妻俩将毕生积蓄放在30个箱子里分运出去。但屋漏偏逢连阴雨——他们的行李箱被贼人给偷了。

那是他们全部的积蓄,不追回,怎么能行。通过多方辗转,胡蝶夫妻俩请求到了戴笠门下。

女神求助,怎能推脱。

戴笠二话不说就揽下了这件瓷器活。但要想在地大物博的大中国寻找几箱丢失的行李,这难度不亚于大海捞针。

可这怎么能难道我们财大气粗的戴军长呢。为博得美人一笑,戴笠大手一挥决定按照原来的物件买一些一模一样的回来。这简直跟为博美人一笑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有得一拼。

经过此事,胡蝶对戴笠有了不少好感。

但真正促进胡蝶戴笠二人关系的,还是接下来的一件事。

为了尽快摆脱眼前的窘况,胡蝶的丈夫潘有声开了一个公司做生意,不想,却被人诬陷,以私藏枪支的罪名被抓了起来。

无法,胡蝶只得再次求到戴笠门下,戴笠二话不说就把潘有声给捞了出来。

这之后,戴笠设计让胡蝶一家搬入了他的公馆。为了独占美人,更是设计把潘有声调离。最后,更是有了戴笠幽禁胡蝶三年一说。

特务沈醉就在《我所知道的戴笠》一书中提到:"胡蝶终于来到重庆,为戴笠'金屋藏娇'于神仙洞馆。"

有传闻戴笠对胡蝶说到:"我今生最大的心愿,是与你结为夫妻,你是我的唯一,其他什么事都不能改变我对你的爱。我是真心爱你的,为了你,我可以什么都不要,我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与你结婚。"

很难想象权倾一时的戴老板会说出这种肉麻兮兮的情话。

据传,戴笠的死因就是因为要飞回上海看望胡蝶。当时上海的天气风雨交加,所以飞机才会失事。

但对于这段往事,胡蝶曾闭口不谈。老年的她说:对于个人生活琐事,虽有讹传,也不必过于计较,紧要的是在名族大义上不要含糊就可以了。

显而易见,她是想把这段经历极力从她生活中抹去的,要不然也不会在戴笠死后立马和潘有声复合。

结语: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歌

与胡蝶同处一个时代的阮玲玉,在25岁红遍大江南北时,因不堪流言所扰,自缢于家中,最后只留下一句"流言杀人"的遗言。

在那个时代,美貌为他们带来了太多的流言蜚语。

东北沦陷时,就曾有人写诗嘲讽张学良:"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如沈阳。

其中所提,便有胡蝶。

那时的胡蝶,正在上海拍戏,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直到晚年,她依旧对此事耿耿于怀:"我和张学良从未谋面,以后也从未见过,真可谓素未平生。"

她的一生,多为流言蜚语所困扰,婚姻大事上,也颇为不顺。但她和25岁就自缢的软玲玉不一样,她一直活到了八十几岁,并一直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对待生活。

鸳鸯胡蝶派作家张恨水曾评价她:胡蝶落落大方,一洗女儿之态,性格沉稳、机警、爽利兼而有之,如与红楼梦中人相比拟,十分之五六若宝衩,十分之二三若袭人,十分之一二若晴雯。

她聪明,颇具大智慧,不会为世俗所为难自己,是清醒之人。

她有自己的主张,敢于追求理想。那时的女星地位颇为低下,但她并没有因为这些就怕了。

在民族大义上,她情愿冒着杀头的危险,也绝不委身于日本人——心中有家国。

这要放在如今,就是活脱脱的优质偶像。

0 评论: 0 阅读: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