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的配角人物设定,大多是为剧情而设计的

大饼影视 2020-02-08 11:18:56

首先,在这部电影身上看到了一些相似的地方,都是破而后立,不断突破限制后最终成为自己,从而得到了绝对的内心自由,知行合一,心欲一体。自由不是人人都有发言的机会和当权者的社会道德价值观。我理解他,虽然他是虚构的,而且背景故事和我也完全没有类似的地方,更走在不同的方向和道路上,但我可以感受到那种他在互相冲突的想法里,三观里,现实里和自我里被矛盾感,阻滞感不断窒息的痛苦,和他一步步从亚瑟变成小丑的新生喜悦,有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全然释放,在电影里本来的阴暗压抑主色调会变成是阳光,暖色调和肢体舞蹈。

其次,电影开头亚瑟在化妆间强迫自己摆出一个笑容眼泪却顺着脸颊流了出来,他的内心对于小丑这份工作感受到的更多是痛苦,他不是一个喜欢笑的人却不得不一直笑,母亲告诉他"你生下来就有为这个冷酷黑暗的世界带来欢笑的使命",母亲称呼他的昵称也是"happy",这些期许虽然让他处于痛苦之中但他一直在向世界妥协。亚瑟说自己小时候讨厌上学,从他的情况不难猜想他在学校会受到什么待遇,他在很小的时候就放弃学业担负起养家的责任,这也导致他的成长经历是和人群割裂的,所以他无法理解小剧场里人群的笑点,没有类似的经历所以无法感同身受。

由于那些负面情绪不断积累却无法释放,寄予希望的心理疏导在萧条的环境中只是走个形式,更加让他压抑和绝望,药物治疗只能是辅助无法有效缓解他的焦虑,高压下的亚瑟只能靠着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暴力和性欲去寻求解脱,他的笔记本上贴满了很多了有关暴力和黄色的元素,这些最原始的欲望让他在被老板训斥后靠踢一踢垃圾桶,被辞退后"打一打卡"来发泄自己胸中的不满,他的暴力倾向来源于儿时的暴力经历,身处暴力环境中的孩子身上都会有暴力的倾向,暴力只会助长暴力。

从观影角度来看,杰昆对角色的把握很出色,拍摄的细节手法也很用心,但这无法掩盖这部电影剧情的走向毫无逻辑的事实。杀三个韦恩企业的职员就能成为人民英雄,哥谭市民到底是受到了什么样的虐待才会产生这种想法?电影从未解释过,究竟是什么让哥谭的阶级矛盾如此严重。而弗莱克自己的悲惨命运,大多来自于亲人朋友的背叛和别人对他的不理解,并非是纯粹的被上流社会压迫。

小丑的苦和哥谭市民的苦,完全就是两码事,他们之间根本就没有共鸣,小丑只是以一种奇特的逻辑,将自己的仇恨转移到了兰道和韦恩这样的人身上,"他们有能力帮我,但他们没有,他们根本就不在乎我,所以他们该死",这就是小丑的行为逻辑。另外,演员杰昆结合了"表现派"的表演方式,通过肢体语言的表达阐述人物状态。在生活的重压下Arthur佝偻着走路,如同僵尸一般。

在杀人后如同宗教仪式的舞蹈,有一种魔幻色彩;而亚瑟诞生时在楼梯上的一段舞蹈,则极具生命力。地铁之后的舞蹈,原本剧本里没有,是杰昆的艺术天才成就这段戏,是亚瑟的宣告。杰昆,把自己的灵魂交给了亚瑟,然后奉献了影史中传奇的表演。最后,电影中幻想和现实的界线并不明显,以至于有人认为整个故事都是亚瑟幻想出来的,我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这些幻想是为了让观众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小丑这个人物,幻想是亚瑟慰藉自己的另一个方式。

在这个世界里人们会互相理解和尊重,哪怕是对他这样一个边缘人来说也能得到莫瑞的关心和认同,莫瑞会像一个慈爱的父亲一样保护他,在他被观众嘲笑时会给他圆场,自己还能有一段温馨的爱情,在自己伤心时陪伴和安慰自己。相信每个人都有类似的经历,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前会在脑海中脑补一个让自己舒适的情况,亚瑟也是这么做的,只不过他和正常人不同,没有分清现实和幻想的能力。这种能力的缺失让亚瑟对生活一直有一种恍惚感,他不确定自己是否存在,所以他比正常人更加在意存在感和真实感。

0 评论: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