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最炸裂的大瓜,越来越离谱了

独立鱼电影 2024-02-28 09:51:22

最近,有个词条默默上了热搜:

韩国医疗

前段时间,韩国突然发生大规模的「医生辞职潮」。

与此同时,1.15万多名医学生也开始集体休学,这个数字占韩国医学生总数的61.1%。

韩国医疗体系整体陷入崩溃边缘。

众多病人,包括急需手术的重症病人,身处无医可治的境地。

面对这样的局面,社会大众痛斥这些医生没有医德,仅在意个人利益。

韩国总统尹锡悦也直接公开斥责:

不能将国民的生命和健康作为人质采取集体行动。

实际上,韩国医生罢工已经不是头一次了。

2020年疫情期间,韩国医生就罢工过一次。

只是这背后的原因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还牵扯多方问题。

那么,今天鱼叔就带着大家扒一扒,看看这件事儿究竟如何。

医生,在韩国被认为是一种身份的象征。

很多影视作品,都会将医生写成精英阶层,而且把这一职业塑造得过于奢华。

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前几年风靡一时的韩剧《天空之城》。

剧中那个名为「天空之城」的房子,就是韩国顶尖的大医院为院里资深的医生提供的住处。

能住进去的,是韩国社会阶层金字塔顶尖的少数人。

只是,我们不能忽略铸成这一切是有先决条件的,即:

他们都是首都圈私立医院的医生

且,即便是工作在这样的医院中,医生的福利与工作品质也要分科室来看。

事实上,大部分医生的生活并没有人们想象得那么高高在上。

比如,被众人追捧的一部神剧《机智的医生生活》系列(以下简称:《机医》)。

在这部剧中,对医生这一职业,是以一种去神话式的方式来书写的。

五人主角团身为律帝医院的顶梁柱,并没有因为能力与医术的高超而被编织成只能被人仰望的形象。

反而是通过呈现医生有血有肉的一面,来打破人们对医生的刻板想象。

首当其冲的,就是医生那永远没有尽头的工作时间。

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电话一响,他们就必须立马赶回医院。

于是在《机医》中你会看到:

正在参与马拉松的医生,在发令枪响后却往反方向跑。

好不容易搭好露营装备的医生,屁股都没坐热,因为电话呼唤,立刻拆帐篷。

还有正在陪领导打高尔夫的医生,因为病人有突发状况,招呼都来不及打,立马闪人。

韩国医生协会发布过一个数据:

多数医生每周工作时间超过52个小时,住院医生(一种初级职称,居主治医生之下)则高达80个小时之久。

节假日也要昼夜加班。

其次,剧中也有不少细节体现出韩国医疗体系的问题。

像是中央与地方的资源分配不公平。

剧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肝胆科教授李翊晙的同窗,在地方医院工作。

有一名病人急需进行肝移植手术,但地方医院并没有能够承担这场手术的专科医生

只得向李翊晙求救,请调专家医生前往进行手术。

剧中的情况还算是好的,调派、手术、治疗一系列工作都进行得十分顺利。

而在现实的韩国社会,地方医院工资低,专科医生稀缺。

遇到疑难杂症,就会让病人转去首尔的大医院。

但,首尔的医院人手就那么多,最终还是看病难。

而且,科室之间也存在很大的差别。

安政源,律帝医院的小儿科医生,同样也是律帝集团的公子。

按理来说,身为财阀二代,又工作在综合性大医院,他的生活应该没有那么辛苦。

但剧中他却承担起「小气鬼」的角色。

不仅要蹭好友的房子主,每个月工资都「抠抠搜搜」着用,连朋友找他借个买烟钱都要斤斤计较,一点财阀公子的气质都没有。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身处儿科。

儿科与老年病科,是最不吃香的科室。

因为患者年龄的特殊性,困难也比其他科室更多一些,薪资也低。

加之,他的梦想还是建立一个专门的儿童医院,所以资金方面总是欠缺。

另外,医生培养也有着漫长的前置过程。

尤其是在为期四年的住院医生,作为医院的一颗螺丝钉,需要在各科室学习、奔波,杂活都是他们做。

很多时候,也不是四年一到就可以进入下一个阶段。

因此有不少人都在这个过程中放弃了。

这也就导致住院医生的人数紧缺,科室人员分配紧张。

《机医》中,冬天就是为数不多的几名住院医生之一,各个科室的教授都把她捧为公主,从而发展出一众笑料故事。

但就是在这嬉笑背后,反映出的是韩国医疗体系中暗藏的问题。

不难看出,韩国医院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

韩国政府经过调查得出:

到2035年,韩国医生将出现大约3万人的缺口。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今年2月6日,政府决定从明年起再次增加医学院招人数量。

正是这个扩招,导致了医生辞职潮。

先是在19日,韩国首尔的「五大」综合医院的住院医生开始集体辞职。

接着,釜山、大邱等地方的医生也纷纷举行谴责大会,通过脱掉白大褂的方式来抗议政府推进医学院扩招的政策。

随着时间的发酵,大批的医学生也加入其中,通过集体休学的方式进行抗议。

他们究竟为何要这样做?

原因也很简单:

扩招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扩招的首要目的,是要增加医生的基础数量。

但问题是,在目前的韩国医疗体系现状面前,扩招相当于变相「注水」。

因为大学与医院中并没有足够的教授来带多余的学生。

这难免会导致医学生专业知识水平的下降。

如果一味求数量而降低门槛,那是不是也意味着老百姓就医质量的下降呢?

即便医生数量增加了,也不意味就能解决韩国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

因为很多医生势必会为了寻求更好的待遇继续涌入首都圈,且去从事更高收益的医美行业。

至于儿科、产科、胸外科等科室,依旧难以提供令人满意的薪酬。

如此一来,还是同样一批人在受累。

更直白地说,待遇等级没变,却有更多人来瓜分蛋糕,当然会有人不愿意。

截至目前,韩国100多家医院已有超过80%的住院医生提交了辞呈。

虽说为了维护自身权益无可厚非。

医生的工作总归是特殊的,最终受苦的还是病人。

如今,因为医生缺失,很多医院的门诊、急诊面临被迫关停的可能,不少手术也受到影响。

韩国急救车找不到可以接诊的医院,带着车祸患者辗数小时。

有待产孕妇因为做不了产检或剖腹产手术,而无法正常生产。

还有糖尿病患者跑遍了几乎所有韩国的急诊室,辗转几百公里才得以就医。

对于这样的状况,韩国百姓愤怒不已:

医生的本职就是要救人,现在这样把患者当成人质的行为说得过去吗?

这般「利己主义」行为,也惹怒了韩国政府。

为了防止国家医疗体系进一步崩盘,韩国政府宣布:

将对50家大型综合医院展开现场调查,对未复岗的医生进行司法处理,他们可能会直接吊销医师执照。

只是目前看来,这些手段都未能阻止医生继续脱下白袍。

这场轰轰烈烈的罢工罢课背后,站在对立面两端的看似是病人与医生

但实际上远不止如此。

首先,造成医生缺少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韩国社会深受少子化与老龄化问题的困扰。

由此引起的一系列人口、经济问题,致使韩国的社会结构从根本上就出现了偏差。

想想律帝如此之大的一家综合性医院,小儿科能拿得出手的医生只有安政源一人,简直不可思议。

其次,过度内卷的社会风气也是不能忽视的一个因素。

正如前文所言,在韩国成为医生就代表拥有了一定的地位。

因此,培养出一名医学院学生要花费的成本也相应地很高。

韩国,想要考入医学院,成绩好是必然的。

一般来说,高中三年成绩能达到全校第一,或SAT成绩在前1%的学生,才能确保进入好的医学院。

如此一来,为了保证成绩,补习班必须得安排上。

就像韩剧《天空之城》中,家长们为了让孩子考入首尔顶尖医学院而不择手段的。

虽然情节存在夸张的成分,但也反映了一定的事实。

实际上,在现实中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成为医生,都是从娃娃抓起的。

很多孩子从小学就参加各种补习班,进行加强培训。

那么,与之相伴的就是高额的花费。

而且金额之高,甚至是一些家庭根本承担不起的。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卷生卷死好不容易考上医学院的学生来说,扩招就是一种降低资本门槛的不公体现。

最后,我们必须认识到,韩国本身是一个财阀社会。

国家内部有95%以上的医院都是由财阀支撑的私立医院。

这也就意味着这些医院是在利润为导向的结构下运作的。

就像《机医》开篇,领导层的更新换代。

代表的并非简单的谁来掌权,而是利益在何处的问题。

还有韩剧《LIFE》,包裹在一起医生死亡案件之下的,除了有对医德与仁心的讨论,更重要的还是一场权力的斗争。

电视剧《LIFE》剧照

当然,无论如何分析其困境,鱼叔也并非为这些医生洗白。

毕竟,医生与其他职业相比,还是比较特殊的。

虽不能强求每一个人都是无私的天使。

可这般将人命当作谈判桌上的筹码,实在是令人不齿。

值得一提的是,医疗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

英国也出现过数次,医生因为待遇不公而罢工抗议的情况。

国内在这方面的矛盾也逐渐凸显。

少子化与老龄化更是全球都在面临的问题。

所以,这次韩国医生辞职潮事件也是一次警钟。

目前,韩国总统尹锡悦放话:

绝不就医疗改革问题进行谈判和妥协。

照这样的事态发展下去,牺牲的只会是无辜百姓的生命。

1 评论: 1 阅读:1450
评论列表
  • 2024-02-28 19:01

    韩国医生体系是美国培训的,就是资本家,差的也一月好几万人民币,韩国每年医学生也就不到3000,新增一万人家当然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