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张艺谋!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贾玲时代”!

晴晴的娱乐日记 2021-03-06 12:06:54

今年春节,我发现了一件特别好玩的事情。

那就是曾经叱咤春节档的那些大导演、大明星几乎集体失声了,比如成龙,他的《红番区》可以说是贺岁电影的开创者,而前些年,成龙也几乎是每年都有一部电影在年底上映。

可是今年,我们离奇地发现成龙消失了。

再比如冯小刚,他的《甲方乙方》,他的《天下无贼》可以说也都是代表了国产贺岁片的巅峰,可是这几年,冯小刚似乎也慢慢淡出了春节档的竞争。

至于主持过2008年奥运会的国师张艺谋,就更惨了,去年好不容易上映了一部电影《一秒钟》,找的还是最当红的演员范伟、张译,可是最后的票房却仅仅只有1.31亿票房。

一边是大导演、大明星们的电影破亿都难,一边是吴京、贾玲这些“半路”杀进导演圈的新人,创造了中国影史奇迹,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为什么科班导演干不过小品演员,这背后的真相确实值得我们探讨一下!

一,《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在于迎合了观众!

其实中国商业片的开辟者还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但是二十年过去了,张艺谋似乎忘记了商业片的内核是什么。

商业片的内核不是让你自我表达,不是让观众去理解你的电影艺术,而是导演主动去迎合观众心理需求,而是导演主动去与观众共情。

而贾玲这部《你好,李焕英》虽然是她的第一部电影,但是在迎合观众心理,在理解观众的层面上做的是相当漂亮的。

用母爱的真实故事,去触碰观众柔软的内心。

用春晚小品的节奏,去带动观众情绪。

用流行的穿越元素,去吸引年轻观众进场。

用双穿越的反转,给观众最后一个意外惊喜。

再加上沈腾、陈赫、乔杉、张小斐、许君聪这些国民认知度极高的喜剧演员去带入角色,其实《你好,李焕英》这部电影,从一开始,就是一部符合中国当代观众心理预期的好电影,爆款电影。

特别是春节档期,别跟我谈什么情怀,别跟我谈什么烧脑,我就想不费脑子的乐呵一下,我就想看一些爆米花电影。

这就是市场,这就是观众的心理,这就是《你好,李焕英》成为爆款电影的根本原因。

而这也是吴京、徐峥、陈思诚这些半路出家的导演能够大获成功的原因,他们知道观众需要的是什么,他们知道时代需要的是什么,这就是这一代导演大获成功的秘籍!

二,张艺谋正被时代淘汰

其实我对于张艺谋早期的电影是相当欣赏的,《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活着》可以说都是中国影史的里程碑。

但是进入21世纪以后,张艺谋似乎一下子就不会拍电影了。

一部《满城尽带黄金甲》看的人莫名其妙,一部《三枪拍案惊奇》看的人更是摸不着头脑,最关键的还是他后来拍的那部史诗级别的烂片《长城》,钱花了、有实力的演员也找了,但是最后却在豆瓣拿了一个4.9分的超低分数。

看起来进入21世纪以后,张艺谋就没有拍出过好电影,看起来张艺谋这20年里,正在一步步被时代所淘汰?

其实我认为,真实的情况不是这样的,淘汰张艺谋的不是时代,也不是我们这批年轻的观众。

淘汰张艺谋的,还是他自己。

以他去年那部集结了张译、范伟老师的电影《一秒钟》为例,演员不是没有票房号召力,特别是张译,号称是近些年来最有实力的影帝,也是最有票房影响力的好演员。

而在张艺谋的这部《一秒钟》里,张译也是拼尽了全力,他为了贴合角色形象,暴减了20斤。

但是最后这部《一秒钟》上映以后票房怎么样?

总票房1.31亿,很多人都说《一秒钟》如果不是被删减,如果不是被延迟上映,绝对不是这个成绩。

可是在我看来,也许《一秒钟》注定了就是这个命运,先不论张艺谋通过这部电影《一秒钟》到底是在追忆自己的青春,是在给电影写情书,抑或是在通过“一秒钟”的大循环控诉着某个时代。

单从这部电影的故事性,单从这部电影的角色时代感,其实我们就能看出张艺谋拍这部电影的目的到底是在干啥。

他根本就没有想迎合国内观众,他根本就没有想和这个时代的观众共情。

他只是单纯的做着自我的表达,他只是单纯的编造着自己电影大师的美梦,直白点说,张艺谋拍这部电影的初衷也许还是和从前一样,迎合戛纳评委,拿奖、影史留名。

只是《一秒钟》注定成不了《天堂电影院》,就如同《活着》也只属于风起云涌的那个90年代。

电影注定是时代的产物,而我们这个时代,就像好莱坞导演说的:电影回归到了它最本质的功效,娱乐大众,迎合大众。

三,冯小刚的中间派,也许才是大导演的唯一出路!

冯小刚可以说是这些大导演、名导演中最别具一格的存在。

他既不属于张艺谋、陈凯歌的第五代导演这一波,更不属于吴京、徐峥、陈思诚这一波半路出家的导演。

而正是这种尴尬的身份,造就了冯小刚电影生涯的割裂。

一会儿他也想学张艺谋、陈凯歌这些国际大导演拍一些有内涵、有自我表达的电影,比如《集结号》、比如《一九四二》等。

一会儿他又想向现在的年轻导演学习一下怎么迎合观众,所以他又拍了《天下无贼》,拍了《老炮儿》。

冯小刚这种两边跑,这种两边追求的的行为,他自个儿在电影《私人订制》中也有过反讽:

一个俗到骨子里的大导演,对于人生还有什么追求?不就是追求高雅,不就是追求曲高和寡吗?

这是前些年,冯小刚电影生涯的真实写照,一边拍着迎合观众的喜剧片赚着大钱,一边又费劲不讨好地去拍一些文艺片,去赔本赚吆喝。

冯小刚如此、张艺谋也如此、陈凯歌也是如此。

这些曾经走到巅峰的大导演,这些见过世界,见过钱的大导演,当然看不上现如今这些年轻导演的10亿、20亿票房。

但是当吴京的一部《战狼2》拿到了56亿票房,贾玲第一部电影《你好,李焕英》就卖了49亿,可能张艺谋也会错愕,可能冯小刚也会惊讶。

到底是时代抛弃了他们,还是观众抛弃了他们?

其实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但是在我看来,冯小刚比起张艺谋来,可能更轻松一些,至少2017年,他拍的那部《芳华》,既有自我的表达,又迎合了观众的需求,最后甚至还拿到了14亿票房。

而这也是为什么我觉得冯小刚也许才是大导演之中最有希望突围的希望,最有希望能和吴京、陈思诚、徐峥这一批商业电影大导演一争高下的人。

因为他身上既有大导演的清高,也能找到观众的共鸣,这才是张艺谋、陈凯歌这些科班导演应该走的路。

这也正是属于贾玲、吴京等人的一个新电影时代!

0 评论: 5 阅读:380
评论列表
  • 2021-03-12 10:05

    到了小编的时代[得瑟]

  • 2021-03-11 16:13

    代表作而已

  • 2021-03-09 16:52

    仅凭这部电影,还不足以划“时代”啊

  • 2021-03-09 12:21

    贾玲,吴京时代?笑喷。。。资本运作下推出的代言人,你觉得这俩货真会拍电影?挂名炒作而已。别把导演当大白菜,谁都能上。。[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 2021-03-07 16:36

    贾玲时代?有点捧得过高了,即使是贾玲本玲,也绝不敢说超越或比肩了张,冯吧? 张艺谋的电影很多是反映时代,在那个时间区域绝对是标志。但时代会进步,技术会发展,口味会改变。所谓的时代标志,本身就有它的局限性。你不可能要求一个人不断突破,他没有那种义务。 冯小刚从开始定位就是商业片,娱乐片的导演,他的作品很多荒诞,但时代感也很强。如甲方乙方,没完没了,不见不散等等,当你笑过后,知道自己因何而笑。诚然,冯小刚后期的集结号,一九四二和娱乐片扯不上关系,但谁说娱乐片导演只能拍娱乐片?当岁月流逝,发酵,沉淀。他势必会有所改变。 只能说,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路,路上也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希望这些有能力,有情怀的人,可以把这些风景记录下来,成为经典。当后人回顾往昔,它们会成为新的风景。 [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