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国锋走后韩芝俊夫人的简朴生活:家里最现代的东西,是液晶电视

怡怿观星座 2022-08-15 11:15:14

她曾是新中国的第一夫人,本可以拥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但却一生都在奉行低调简朴的生活。

后来,人们发现她家里最现代的东西居然是液晶电视,著名北大教授王立先生曾赞道她,“不为夫尊倍有光,韩姑依旧爱寒妆”。她便是华国锋的夫人——韩芝俊。

夫妻志同道合

韩芝俊在学校时,凭借着优越的表现成为预备党员,几个月就转正成为党员,后来加入了组织的文工团,就是一次在文工团的表演,让她遇见了她一生中重要的伴侣。

在一次文艺汇演中,华国锋注意到了台上扮演主角的韩芝俊,两人在认识几个星期之后,情投意合,韩芝俊面对华国锋的求婚欣然同意。

1949年1月,华国锋和韩芝俊同志的婚礼是在盂县北关举行的。现场没有豪华的婚礼,只是简单地在一家村民的檐台上进行了布置,并摆上了两张老旧的桌子,贴上了喜庆的大红纸,两旁插上了红旗,墙上海挂上了毛主席画像,桌上摆满了花生、瓜子、桂圆、红枣,寓意“早生贵子”。

两人穿着八路军新服装,胸前挂着大红花,村民自发地为他们敲锣打鼓。在大家的祝福声中,这对新人春风满面,喜上眉梢。

心中有爱则情比金坚,虽然条件简陋,但是在当时的革命条件中,这种志同道合、同甘共苦的感情总是显得格外情深意重,他们后来相濡以沫的爱情至始至终也都贯穿着“简朴”二字。

两人在婚后回老家,华母曾经问华国锋为什么不娶一个本县的姑娘,华国锋拉着韩芝俊的手说,“我们志同道合,同甘共苦,肯定能白头偕老。”这似乎就是他们爱情的真实写照。

华国锋为中国革命鞍前马后,需要经常前往外地工作,但是韩芝俊毫无怨言,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事业,将家里的事情打理得井井有条。

华国锋不愿意麻烦服务人员清洗身上的衣服,于是经常偷偷将衣服藏起来,由韩芝俊帮忙清洗。韩芝俊也会纵容华国锋的小习惯,将他藏起来的衣服一件一件的清洗干净,在他们看来这是他们夫妻之间的“小默契”了。

韩芝俊会为华老做他最爱吃的家乡美食,比如山西刀削面,臊子面,猫耳朵等。华国锋的一日三餐都是由韩芝俊一手操持的,以至于后来华老只吃得习惯韩芝俊做的吃食。

韩芝俊对华国锋同志的饮食习惯也十分包容,她认为华国锋同志的饮食习惯十年如一日,爱吃的东西也从未改变。只要是他爱吃的食材,怎么做他会吃。

在华国锋患上糖尿病期间,韩芝俊也没有去雇佣护工,而是事事亲为,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她特意请教了医生,精心制作出符合糖尿病人吃食的食谱。在她的照料下,华国锋的病情得到了缓解。

战友溘然长逝

晚年,华国锋疾病缠身。但是他一直有一个心愿,就是一定要在离开之前看到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8月1日,华国锋出院的时候,家里人以为他的心愿终于可以实现了。但是,造化弄人,一个星期之后,华国锋的病情恶化,再度入院。

有人特意为华国锋送来了开幕式的票,但是那时华国锋已经是卧床不起了。所以很遗憾的是,他没能实现愿望,去看一看开在家门口的奥运会开幕式。

2008年8月20日12时50分,华国锋在北京与世长辞。

8月31日,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啼,正厅上悬挂着黑底白字的横幅和华国锋同志的遗像。华国锋遗体安卧在翠柏中,身上盖着鲜红的共产党的党旗。

当时,社会各界人士都从四海八方赶来向华国锋作最后道别。

在告别仪式上,悼念者来了一拨又一拨,韩芝俊以七十七岁的高龄,接待一拨又一拨的悼念者,每接待完一拨她就静静地看往华国锋同志的遗体,眼框红了一圈又一圈。

人们担心她太过劳累,劝她不用讲太多话,她说“我没事,不少同志这么远来,我想出去见见大家,时间该延长就延长,我不能冷落惦记着华老的同志……”

临终前,华国锋交代妻子韩芝俊,让他回卦山(华国锋的家乡,位于山西省吕梁市交城县城西北处,现有华国锋陵园。)。

韩芝俊完成了他的遗愿,让他荣归故里。但是,在选墓地时要求却极为简单,她说:“找一块儿荒山坡,埋了就行了”。毫无意外,这符合他们一贯的简朴作风。

韩芝俊说,华老是标准的无产阶级,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确,食不过佳,充饥即可;身不过华,遮身即可,直至他逝世都保持着两袖清风的亮节。

自身清白持家

清白持家、简朴本分几乎成了韩芝俊的“代名词”。

韩芝俊在照顾家庭的时候,也从未放弃过追逐自己的事业,她曾被任命为中国轻工业进出口公司的政治部主任,以及担任妇联的第四届委员。

即使夫妻俩都身居要职,但是他们从未倚仗自己的身份去索取群众的一针一线,一直坚持着简朴的生活方式,奉行勤俭节约的品格。

夫妻俩从未公车私用,坚持骑自行车出门,而且使用的是一辆老旧的自行车,上面蚀满了斑驳的锈迹。但是他们对此从未嫌弃,似乎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方便他们出行的车就是豪车。

他们在穿衣方面也是如此朴素,只要衣服还能补就会一直穿,在他们看来即使是打满了补丁的衣服,也依旧是一件可以蔽体的好衣服。

华国锋房子的会客厅宽敞简朴,左右两侧全是书,据说是照着毛主席的书房布置的,只是没有那么多的书籍。

二老和他们的子孙住在一起,院子里时常充满着欢乐的嬉笑声,一大家子住在小小的院子里,其实是有些拥挤的,但是在他们看来是共享天伦之乐。

他们在居住的院子里种了不少的树和花,以及瓜果和蔬菜。

院子里曾种了五六十种的葡萄品种,除了葡萄还种了石榴、樱桃、香梨、李子、桃、核桃等。

韩芝俊在果树下开辟了很多菜园子,都种上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有一年,丝瓜产量足足有六百斤,她经常将收获的瓜果蔬菜赠送给友人或者将多余的瓜果蔬菜晒干。

在这个春意盎然的小院子里,韩芝俊俨然过上了怡然自得的田园生活,每日五六点就起床来到院子里劳作,伺弄花草,孙女醒来也会在院子里奔跑玩耍,生活中尽显淳朴。

华国锋走后,韩芝俊依旧是住在他们待过的小院子里,客厅的陈列,以及沙发的摆放,依旧如同华老未离去那般,物品也依旧是那些老物品。家里最现代的物品竟是液晶电视,这从未改变的何曾不是韩芝俊的简朴作风呢?

韩芝俊依旧会在早起的时候,看看院子里留下的葡萄架子,绕着院子走几圈,走一走当年华老在院子里走过的每一寸地方。仿佛,她走的不是路,是和华老一起的甜蜜回忆和峥嵘岁月。

韩老一辈子低调、简朴、平易近人,北大教授佩服其品格,称赞她“万年吕雉终遗臭,争似韩姑姓字香”。

家风代代相承

韩芝俊和华国锋育有两儿两女。华国锋的本姓为苏,所以他的儿女仍用苏姓,长子苏华,次子苏斌,长女苏玲,次女苏莉。

两夫妻时刻都是“人遗子孙以财,我遗子孙以清白”的表率,修身则家齐,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

对于子女,韩芝俊不仅是个好母亲,还是个好老师,她时常教育他们不能踩着父母的功绩去为非作歹,每刻都鞭策着他们努力,还要求他们做个节俭的人。

在苏莉小时候,华国锋会经常骑自行车接送女儿上下学,行为低调,衣着简朴,他和女儿班上的家长交往了大半年,家长都没认出来他是一位国家领导人。

并且在夫妻俩的影响下,苏莉中学毕业收拾东西前往农村插队,去乡下历练,她还因为劳动积极,思想上进,很快就成为了大队的党支书副书记。

后来,苏莉担任过国务院机关单位的管理局的干部。长女苏玲则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苏华和苏斌在长大后都报名参军,致力于祖国的安全事业,一直留在部队直到退伍。

苏华退伍后并没有居功,而是过着和普通干部一样的简朴生活。

苏斌则在退伍后下海经商,凭借敏锐的商业嗅觉他从事了房地产开发,以及企业兼并收购等工作,在商界也算小有成就。即使家庭富裕,平时家里的家具、电器也是能用则用,不会刻意去铺张浪费。

他们的子女从来都没有依仗父母的地位去追求优越的生活条件,行为处事如同父母一般低调简朴,几乎没有人知道他们是华老和韩老的子女。

到了苏家的第三代时,他们的孙子孙女就更低调了,几乎没有关于他们的消息了,他们的生活得如同一个普通老百姓一般平凡。

值得一提的是,夫妻俩在湖南工作期间,先后收养过三个弃婴,分别为华清、华湘、华平。他们长大成人后,都成为了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华清在福利机构的工厂工作,是一名优秀的工人;华湘是纺织厂的劳动模范,年年受到厂里面的表彰;华平则是一名农民,在农村过着平凡且幸福的生活。中国的进步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艰苦奋斗。

韩芝俊和华国锋就是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教育孩子做一个朴实的人。他们的子女也没有让他们失望,都传承了二老朴实的家庭作风。

结语

“简朴”二字,每个人都会书写,写起来也很简单,但是华国锋和韩芝俊夫妻俩是用自己的生活去书写简朴,他们一生简朴却不平凡,两人生活的一点一滴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自己的子女。

0 评论: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