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者们——女帝武则天的困惑与抉择(三)

杏花微雨忆江南 2019-08-17 11:48:22

,契丹之乱

武则天作为一位女皇帝,客观地讲,她“文治”的成绩是可以与其他男性名君相提并论的,但可能是因为女人天生就不擅长搞军事吧,武则天在“武功”方面的表现,是比较差强人意的。

老年武则天

这几年,武则天深为边患所困扰。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唐朝年间就已归附朝廷的契丹首领孙万荣,伙同松漠都督府都督李尽忠起兵反叛,并传檄朝廷”何不归我庐陵王(李显)?“。

这下可把武则天给气坏了!这李唐都亡了多少年了?你还跑来跟我这儿充什么李唐忠臣?小样儿!我还收拾不了你了?!武则天一向就有给她的敌人改名改姓的习惯,这次也不例外,她宣布将孙万荣改名为“孙万斩”,李尽忠改名为“李尽灭”(听起来还蛮有喜感的哈!)

武则天立刻征发大军前去讨伐叛乱。这次,武则天有心要给武家子弟一个“扬名立万”的机会,把她认为“能打仗”的武家子弟都派上了前线,累计有梁王武三思,建安王武攸宜,河内王武懿宗等。

下面,让我们先来看看武家子弟的表现吧。

最先与契丹人交锋的武家人是建安王武攸宜。武攸宜是武则天的堂侄,也算是出身高贵吧,然而武攸宜打起仗来毫无章法,出兵轻率,又没有什么谋略,致使前军陷没,军心大受影响,周军接连失利,武则天震怒不已。

神功元年(697年)三月,大将王孝杰率领一队周军,在东硖石谷遭遇契丹孙万斩大军,双方展开厮杀。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周军主力又没有及时支援,王孝杰部死伤殆尽,最后,王孝杰也坠崖身亡了。

大将王孝杰

武攸宜率部抵达渔阳时,听说了王孝杰战败的消息,惊恐不已,再也不敢向前进了。

此时,后突厥默啜可汗以帮助大周平定契丹之乱为条件,请求武则天归还之前已经归附唐朝的六州降户。武则天正被这场战乱搞得焦头烂额,只得答应默啜的要求,将六州降户数千账送交默啜,并给了他大量的物资。此举使得后突厥实力大增,后来更是成为大周和大唐的强敌,这是后话。

随后,武则天又派出了河内王武懿宗。武懿宗是武则天的堂侄,其人身材矮小,相貌丑陋,但是性情却很残暴,杀人都不眨眼,这样的人,要说作战应该很勇猛吧。于是,在武则天殷切地期望下,武懿宗骑着高头大马,雄赳赳、气昂昂地上了战场。

神功元年(697年)六月,武懿宗率领数万周军,刚刚到达赵州,就听说契丹数千骑兵将到冀州。杀人都不眨眼的武懿宗,一听说契丹“数千骑兵”将至!腿肚子居然开始打颤,整个人都不好了!我的妈呀!这就要真刀真枪地开打了啊?em老紧张了!让我先静一静!—— 然后,武懿宗一马当先,掉头就跑!几万周军跟着他,一口气都跑回到相州城去了!因为跑得太快了,周军的军需物资丢了一地,损失惨重。契丹人则乘势攻占了赵州城。

跟着武懿宗拼命逃跑的周军官兵们,都凌乱了: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到底是来干啥来了?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六月,在周军、后突厥和奚人的夹击下,契丹之乱终于平定。

坦率地说,这场战争武则天打得是很不怎么样的,要不是武则天答应了后突厥高昂的要价,引后突厥为援手,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打赢呢。

不过,这场战争也让武则天认清了两个客观的事实:

其一,大周周边的少数民族政权也是心向李唐的(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其二,武家人领兵打仗确实不行!

武则天与狄仁杰的第一次交锋

转眼到了圣历元年(698年),武则天已经74岁了。“人生七十古来稀”,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说句不吉利的话,说不定武则天哪天一口气上不来,就伸腿去了。

武则天迟迟做不出决断,武承嗣和武三思那个急呀!他们出动各路人马,不停地向武则天进行游说“咱们武家好不容易才建立的大周朝,难道还要还回去吗?”,希望武则天能改立他们为继承人。

武则天自即位以来,脑子里就一直有两种声音在做着不懈的斗争:

一个声音说,你是武周的开国女皇,你要不惜一切代价延续武周!

另一个声音说,再好好想一想吧,这样做真的好吗?

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武则天想先投石问路,她提出想要立武三思为皇太子,询问狄仁杰等宰相们的意见。

我们敬爱的狄大人

武则天为什么要抛出武三思,而不是武承嗣呢?主要是因为武承嗣之前迫不及待地、明目张胆地、三番五次地让人请愿要求立他为皇太子,表现得急不可待,把武则天给恼得不轻。武则天感觉,大臣们对武承嗣的观感也不大好,还是不要去碰钉子了吧。比较起来,武三思的形象总要好一些吧。

狄仁杰一听,女皇帝不是在开玩笑吧?那武三思是个什么东西?无德无行无廉耻之徒!这样的人也能做皇太子?真真是羞煞我老狄了!更不必说那武三思又不是李家子孙,哪里有做皇太子的资格?!自古以来,“立嫡立长”是册立皇太子的基本原则,庐陵王(李显)是皇帝现存的嫡长子,理应被立为皇太子,这难道还有什么异议吗?

于是,狄仁杰说:"我看天下人都还在思念唐朝恩德,若立太子,非庐陵王(李显)不可。"

武则天没料到狄仁杰会这么坦然地拒绝自己,而且还这么直接地要求立李显为皇太子,脸顿时沉了下来, 她心说,这不抬杠吗?你又不是不知道我不想立李家人!

有时候,武则天看着面前的这些老大臣们,气就不打一处来。

这些老顽固们! 朕给了他们高官厚䘵、荣华富贵、无上的信任,可是他们呢,裴炎、岑长倩、格辅元、李昭德、魏元忠、吉顼、狄仁杰··· ··· 这些人,无一不是李唐的死忠粉!以为朕心里没数吗?他们吃着我武家的饭,却天天寻思着怎么砸我武家的锅!实在是可恨之极!他们难道不怕朕把他们全杀了吗?

这些年来,武则天杀了多少胆敢反对她的人啊,杀得她都累了,倦了。可是,狄仁杰他们却依然面无惧色地力挺李唐!难道,这就是杀不死的人心吗?

同时,武则天又悲哀地发现,这些人,恰恰又都是她的股肱之臣啊!如果没有了他们,谁来为她分忧解难,为她治理天下呢?靠武家人吗?

武则天自即位以来,封了武家二十多人为亲王、郡王。表现最突出的、也是跟她最亲的,就属武承嗣和武三思了。武承嗣和武三思身居身居高位十余年,这些年来最大的功劳,就是卖力地制造舆论,排除异己,大杀李唐宗室和不服武则天的文武大臣,为武则天称帝扫清道路。

及至武周建立后,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了争当太子,天天尽忙着各种花式讨好武则天,请上尊号啦、修天枢啦、建宫殿啦··· ··· 听说还抢着给张易之和张昌宗牵马驾辕呢。想到这里,武则天不禁一阵厌恶,这两个臭小子!简直丢尽了我武家男儿的颜面!

可能武承嗣和武三思都太忙了,忙到都没有“忧国忧民”的时间了。这些年来,他们有做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吗?武则天扳着手指头数了又数,还真没有!也难怪大臣们对他们都不感冒了,老百姓们对他们的观感肯定也好不到哪儿去。唉,这真是,人要不争气,神都扶不起啊!

狄仁杰说得也没错,天下人确实都还在思念着唐朝的恩德。武则天这么通透的人,也不是想不明白。

虽然武则天废唐改周前,先是大造舆论,说她是什么弥勒佛转世,当有天下啦,也唬住了不少人。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广大人民群众还是认为,你武则天不但先后废了人家李显和李旦这两个根正苗红的唐朝皇帝,夺了人家老李家的江山,还把人家老李家的人都要杀光了!老李家那叫一个惨啊!咱们老百姓都看不下去了!老实说,人家老李家对百姓一直都挺仁义的,不像你武则天,动不动就滥杀无辜!搞得人心惶惶!而且,都是改朝换代,老李家之前就没有大杀过杨家人呢!跟老李家一比,你姓武的也太没品了!

如今,你武则天也过足了皇帝瘾,怎么着也得把江山还给老李家吧。再说,”肥水不流外人田“,传的也是你自己的亲儿子啊!还有啥可说的呢?

那么,狄仁杰为什么要提议立早前被废掉皇帝的庐陵王李显为太子,而不是皇嗣李旦呢?

首先,”立嫡立长“是册立皇太子的基本原则,李显居长。

第二,因为天下人都深为李显抱冤叫屈啊!很多人认为,人家李显是先皇亲封的皇太子,是根正苗红的皇位继承人!人家李显即位才几十天,也没见干过什么坏事啊!(其实他也还来不及做什么坏事!),就被你武则天赶下台了!人家李显那叫一个惨啊!

武则天的几个梦

武则天越来越老了,晚上常常做梦。

有一次,武则天梦到了一只大鹦鹉,但奇怪的是,大鹦鹉的两个翅膀都折断了。武则天便请宰相狄仁杰为她解梦。

狄仁杰说:"陛下姓武,鹦鹉即喻义陛下,两个翅膀指的是两个儿子。陛下现在只有庐陵王(李显)和皇嗣(李旦)两个儿子,只要陛下起复两个儿子,鹦鹉便能展翅高飞。"

又有一次,武则天梦到自己在下一种名为双陆的棋盘游戏,却总是赢不了。武则天又问之于狄仁杰。

狄仁杰说:“陛下总是赢不了,是因为手里没子了。这是老天爷在向陛下示警:皇太子乃是天下的根本,不可轻动,如果根本一动,天下就危险了。"

狄仁杰解完梦境,又说道:"太宗皇帝(李世民)南征北讨,九死一生,方才荡平天下,创立千秋基业,传之于子孙。先帝(高宗李治)将二子托付给陛下,陛下现在却要把天下移交给外姓吗?况且,姑侄与母子哪个关系更亲近?陛下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如果立了侄子,还没有听说有侄子将姑姑配享宗庙的?"

其实狄仁杰所说的,都是些非常浅显的道理。一个大字不识的小脚老太太,也知道儿子比侄子亲,而且,“肥水不流外人田",自家的基业当然应该传给自己的儿子啊!武则天这样的人中龙凤,又岂会不明白这些道理?

但武则天此时还没有拿定主意,也不想轻易表态。于是,武则天一副很不高兴地样子,说:"这是朕的家事,不是你一个外人应该干涉的!"

狄仁杰却说:"王者富有天下,四海为家,天下的事都可以说是陛下的家事。君王是元首,臣子们犹如四肢,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更何况臣是宰相,当克尽职守,怎么能不管呢?"

狄仁杰的这番话,情辞恳切而又无懈可击。武则天听罢,低头默然无语。

男闺蜜的助攻

武则天晚年,非常宠信的她的两个”男闺蜜“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御史中丞吉顼能言善辩,与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的关系非常好。话说这个吉顼,表面上是武则天的忠臣,实际上却是李唐战线的一员得力干将。

张昌宗

一日,吉顼与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进行了一番密谈。

吉顼:五郞、六郞啊,老弟我今日有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张易之:哥们你尽管说!咱们什么关系啊!

吉顼:你们觉得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两个人怎么样?

张昌宗:你说那两个老小子啊!这么跟你说吧,他们每天在我们兄弟面前,就像哈巴狗一样,都恨不得叫我们爷爷了!哈哈——

吉顼:那他们要是当了皇帝,还会这样对你们吗?

张易之:··· ···那可能··· ···应该··· ··· 不会了吧?

吉顼:不是可能!是肯定不会了!你们都知道,武承嗣和武三思可都是心狠手辣,不择手段的小人啊!这样的小人,什么事情干不出来?今天喊你爷爷,那是因为陛下宠信你们。他日他们要是做了皇帝,想起以前的事情来,指不定要怎么报复你们呢!

张易之、张昌宗(冷汗直冒):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才能免祸呢?

吉顼:你们兄弟能有今天的地位,全是因为陛下的宠信,并不是因为你们立下过什么大功。天下不服你们的人多了,你们得为自己想想将来啊。

张易之、张昌宗(急切地):别绕弯子了,有话直说嘛!

吉顼:现在天下人都未忘记李唐的恩德,武承嗣和武三思那些人并不得民心!而且,你们想啊,陛下现在年事已高,侄子再亲,也亲不过亲儿子啊!你们何不劝陛下迎回庐陵王,并立为太子。这样一来,既顺了天下民心,又避免了灾祸,你们拥立有功,将来还能长保富贵,这简直是一箭三雕啊!

张易之、张昌宗:那我们为什么不拥立皇嗣(李旦)呢?

吉顼:“立嫡立长”,长幼有序,庐陵王居长啊!

张易之、张昌宗:对对对!我们这就想办法劝说陛下··· ···

于是,关键时刻,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也贡献了一波神助攻。至于二张是怎么劝说武则天的,就不得而知了,反正武则天生命的那最后几年,也不知道被二张下了什么盅,宠信二张简直胜过了一切人。

武则天与武承嗣和武三思的仇怨

武则天思来想去,又想起来,说起来,她可还是武承嗣和武三思的杀父仇人呢!

话说隋朝末年,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本是一个富裕的木材商人,武士彟不仅生意做得好,眼光也很锐利,他通过一些方式与唐国公李渊搭上了关系。后来,武士彟又资助和参与了李渊反对隋朝的起事,为唐朝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唐高祖武德年间,武士彟因功历任工部尚书、荆州都督等。武士彟的原配妻子去世后,由高祖出面做媒,迎娶了隋朝宗室女杨牡丹。婚后,杨牡丹为他生下了三个女儿,其中二女儿即为武则天。

武则天十一岁时,武士彟死于荆州都督任上。杨牡丹寡妇失业,只得带着三个女儿寄于武士彟与前妻所生的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的门下。据史书记载,武元庆和武元爽等武氏族人对杨牡丹“不敬”。至于怎么个“不敬”法,史书并没有说明,想来也不外乎就是排挤、虐待、少分家产或不分家产之类。总之,杨牡丹和三个女儿受到了深深地伤害。两年后,杨牡丹不得不带着三个女儿回到了娘家。这一段经历,应该对武则天早期性格的形成,产生了深深地影响吧。

武则天少女时期

武则天后来成为高宗李治的皇后后,按照惯例,她的两个哥哥武元庆和武元爽也都被升了官。

一次,杨牡丹举办家宴。酒过三巡,杨牡丹想要炫耀一下,就问武元庆和武元爽等人,你们还记得当年的事情吗?可曾料想到有今天?武元庆和武元爽也是找死不看日子,竟然很硬气地说,我们靠的可都是老爹当年的功劳!要是靠妹妹的裙带关系做外戚,就不太光荣了!杨牡丹见二人这么不识抬举,勃然大怒,新仇旧恨一下子全部涌上了心头!

很快,武元庆和武元爽都被贬出了京城。武元庆被贬为龙州刺史,到任即病逝。武元爽被流放到振州,巧了,也是到那儿就死了。据说是吓死的,但也不知道是被鬼吓死的,还是被人吓死的。不过有时候,人比鬼还可怕呢!就比如像武则天这种人。武三思是武元庆的儿子,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那时候,武承嗣和武三思都不小了,他们的老爹是怎么死的,想必他们也心知肚明吧。

武则天觉得,别看武承嗣和武三思现在对她恭敬顺从得不得了,等她千秋万代之后,如果武承嗣和武三思做了皇帝,谁晓得他们哪天又想起了杀父之仇,脑子一抽风,就要报复在李显和李旦的身上呢!简直太可怕了!这么说来,如果让武承嗣或武三思继承了皇位,武周倒是是延续了,但武则天这个武周的开国女皇,却很有可能会断子绝孙!

至此,武则天已经完全放弃了以武承嗣和武三思为皇位继承人的想法,也即是放弃了延续武周的梦想。

在前前后后纠结了十多年以后,武则天终于拿定了主意。

下面,让我们来总结一下:

武则天为什么要还江山于李唐

一. 武则天无可奈何地认识到,天下臣民依然心向李唐。

武则天貌似是通过”和平演变“的方式来获取政权的,但是因为她废掉了被天下人视为正统的皇帝李显,逼退了皇帝李旦,又几乎杀尽了李唐宗室,使得天下臣民认为她就是“乱臣贼子”,就是”谋朝篡位”,又使得天下百姓对李显、李旦这些唐朝皇帝和李唐宗室充满了深切的同情。

武则天长达二十年左右的血腥镇压,的确为她基本肃清了“明确”反对势力,但是也造成了白色恐怖,搞得民心惶惶。而与之相对对应的是,唐朝初年的几代帝王对百姓一贯施行的都是仁政,唐朝初年政治清明,国力强盛,四夷宾服,老百姓的满意指数比较高。而武则天的高压统治,让人们经常透不过气来,也使得人们更加怀念“和平美好“的李唐时代,天下“暗潮涌动"。

多年以来,武则天杀了千千万万胆敢反对她的人,可是,狄仁杰等股肱之臣却依然面无惧色、大义凛然地请求、甚至是要求她还位与唐。武则天很清楚,狄仁杰背后代表的是天下臣民的主流民意。

千百年后,人们说起武则天还位于唐,总以为是狄仁杰的那一番话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其实,与其说武则天是被狄仁杰说服了,还不如说是狄仁杰使武则天终于想通了,不再纠结了。

二. 以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人没有”平“天下的能力。

武则天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摇摆不定,是因为她一直放不下延续武周的梦想。

武承嗣和武三思有一定的能力,但是他们的能力都体现在为武则天扫清反对势力,以及取悦武则天本人上,于国于民,并没有做出过什么贡献。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曾经残酷屠杀李唐宗室,天下人对他们的观感本来就不好,尔后他们又没有做出过什么利国利民的好事,自然,武承嗣和武三思是没有什么民望可言的。武则天对于他们治国的能力,也是信不过的。

契丹之乱使武则天认识到,外部势力也是不服武周的,而武家人领兵打仗的本事,也确实不行。

现在,李唐旧朝的支持势力依然很强大,外部又有异族势力虎视眈耽,如果硬要让武承嗣和武三思接班的话,恐怕会激起内外战乱,而武家人却又根本平定不了。

可以说,武家人文不能治国,武不能安邦,天下臣民又都不服,就是给他们做了皇帝,也是做不下去的,弄不好还会落得个断子绝孙的下场呢!

三.如果让武承嗣和武三思做了皇帝,李显和李旦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武则天知道,武承嗣和武三思为人心狠手辣,做事不择手段,自己于他们又有杀父之仇,如果让他们做了皇帝,武则天一是怕他们会因为报复心而杀害李显和李旦,二是怕他们会因为帝王的多疑和猜忌,为了永绝后患而杀害李显和李旦。

武则天虽然生性狠毒,但如果让她为了延续武周王朝,而置亲生儿女的生死与不顾,她也是做不到的。

四.武则天已经过足了皇帝瘾,也要为自己的身后事做打算。

大半生以来,武则天神挡杀神,佛挡杀佛,终于攫取了最高权力,成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唯一一位女皇帝。武则天这一辈子,杀伐决断,快意恩仇,活得非常痛快。但是,再牛再强的人,也难免一死,人们都追求“死后哀荣”,即使是强如武则天,也不能免俗。

诚如狄仁杰所说,立儿子为太子,千秋万岁后可以配享太庙;而侄子,又怎么会将姑姑配享宗庙呢?退一步来说,即使侄子将姑姑配享了宗庙,恐怕也不会像亲生儿女那样诚心祭祀的。还有,如李昭德说,武则天的老公高宗李治,作为前朝的皇帝,更是不会享受到祭祀了。如果是这样,那就不是“死后哀荣”,而是“死后凄凉”了!

武则天虽然跟自己的两人儿子都有过节,但是封建社会孝道大于一切,做儿子的不敢、也不能不敬老妈。如果传位给儿子,儿子们还会为她立庙祭祀,不敢、也不能说她什么不是,而要是她把皇位传给了别人,估计她的儿孙们也就不认她这个祖宗了,说不定还会骂死她呢!

所以,即使是出于自己的一点小私心,武则天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武则天召回李显

圣历元年(698年)三月,武则天称庐陵王李显有病,需要回到洛阳治疗,派遣职方员外郎徐彦伯秘密前往房州,接李显及家人回洛阳。

那么,武则天为什么选择远在房州的庐陵王李显,而不是近在身边的皇嗣李旦为皇位继承人呢?

首先,从封建礼法来讲,“立嫡立长”是基本原则,李显居长,而且,狄仁杰等一班臣子也都支持李显。

其次,李显这些年都待在房州,在朝中已经没有什么势力,虽然狄仁杰他们都支持李显,但李显跟他们并没有什么实质的交情。这样,李显即使做了皇太子,也影响不到武则天独揽大权。

第三,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些武家人,曾经大肆屠杀李唐宗室,李家人肯定会怨恨他们,甚至还可能会报复他们。这些年来,武则天对于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些武家人,以利用居多,其实并无多少真正的感情。但是,武则天姓武,她有责任保护他们,为老武家留后。

李显这些年远离朝庭,对朝中的事务知之甚少,对武家人的所作所为感受也不深,日后为难武家人的可能性比较小。而李旦这些年都在朝中,听得太多,看得也多,而且这些年来,武承嗣和武三思争当皇太子,曾经多次试图挤掉李旦这个正经皇嗣,李旦肯定会怨恨他们,李旦如果即位,恐怕是会清算武家的。

徐彦伯日夜兼程赶到房州,见到李显后,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李显是又惊又喜又忧,惊的是他的“狼妈”又派人来“看望”他了,他条件反射一般地感到恐惧;喜的是老妈说要接他回京治病,展现出了少有的慈母情意,让他喜出望外;忧的是老妈不会又要搞什么名堂吧?——em不会给他来一个“病死”吧?她可是什么事情都干得出来的啊!

李显的妻子韦氏却从徐彦伯那恭敬异常的态度中看出了端倪,她想到,武则天已经是74岁的老人了,黄土都快埋到脖子了,也应该考虑一下身后事了吧。李显是武则天现存的最大的儿子,武则天现在要接李显回去,肯定是好事啊!

李显还是忧心忡忡,韦氏便像以前一样握着他的手,为他打气,对他说,如果母皇(武则天)想要他们的命,在这里就很方便地解决了,又何必要大费周章呢?反正是福是祸,到了洛阳就知道了,到那时再随机应对,现在大可不必太过忧虑。

李显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四年的洛阳城。

武则天看着李显,不禁感慨万分,时间过得真快啊,一晃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胆敢跟自己叫板的不知天高地厚的毛头小子,现在已经变成了胡子拉碴、低眉顺眼的发福中年男人了。母子亲人多年没见,免不了要抱头痛哭一番。待擦干了眼泪,母子二人又手拉着手,话起了家常,就好像他们之间从来就没有过芥蒂一般。这真是,至亲至疏是母子,相逢一笑泯恩仇啊。

李显

默啜可汗的神助攻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三月,后突厥默啜可汗在帮助大周打击契丹人时,曾经向武则天请求和亲。

此前,历代和亲都是中原的汉人王朝以公主嫁去外邦的。道理很简单嘛,汉人公主嫁去外邦,生下的就是汉人的外甥,外甥将来继承了外邦的首领之位,当然是不能跟汉人外祖家叫板的,而且还要臣服于外祖呢,这就叫做”不战而屈人之兵“。而这一次,默啜可汗反其道而行之,不是求娶公主,而且要把他的公主嫁到中原皇家来!默啜可汗此举,与以前汉人王朝嫁公主去外邦,有异曲同工之妙,也可见默啜其人的勃勃野心!

武则天一听就明白了,这默啜是想让他女儿做第二个武曌啊!看来其志不小啊!本来是要拒绝的,但是因为默啜曾经帮助她平定契丹之乱,也算是有大功,而且后突厥现在又很强盛,也不能随便折了他们的面子,便同意了默啜和亲的请求。

圣历元年(698年)六月,武则天选定并派出了魏王武承嗣的次子武延秀前往突厥和亲。

默啜一看来的是武延秀,火大了!我突厥历来归顺李唐,现在李家还有两个儿子呢!我女儿要嫁的是李家天子!你(武则天)却让武家小子前来,这哪里是李家天子的儿子啊?老默我这暴脾气上来了!我要帮助李家天子恢复李唐正统!

这下倒好,亲没和成,默啜还扣押了武延秀,又大举进攻大周边境,还扬言要用武力帮助李氏恢复唐朝!

武则天肺都要被气炸了!朕这一辈子,还从来没有受过这种奇耻大辱!再说一遍,我武曌是大周皇帝!姓武!武延秀怎么就不是皇家子孙了?!连你默啜也跑这儿叫嚣什么李唐正统?!李唐就这么香?!默啜你洗干净脖子等着,看看大周女皇怎么收拾你!

默啜南侵的骑兵号称有10万人,武则天令她的堂侄武重规等人领大军45万反击默啜。45万对10万,按说周军应该会大获全胜吧?然而,这一仗周军打得窝囊无比。

俗话说,兵孬孬一个,将孬孬一窝!因为武重规等人指挥不当,军心不稳,周军面对凶猛的后突厥骑兵,畏战情绪严重,战事接连失利。后突厥连战连胜,后来,后突厥竟然还在几十万周军的眼皮子底下,掳掠大周近十万人口,扬长而去!

人到用时方恨无!武则天又想起了十多年前被她杀掉的名将程务挺,这程务挺可是突厥的克星啊!程务挺当年因为替宰相裴炎辩解,惹怒了武则天,武则天派人至军中将程务挺直接处死。程务挺死后,突厥人开心得都哭了。还有比如王方翼、黑齿常之这些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名将,也都被武则天清洗掉了。如果现在他们还在,周军何至于狼狈至此啊!这正是,杀人一时爽,事后悔断肠啊!

唐代的小说集《朝野佥载》上有一段故事:

后契丹围幽州,檄朝廷曰“还我庐陵、相王来”,则天乃忆狄公之言,曰:“卿曾为我占梦,今乃应矣。朕欲立太子,何者为得。”仁杰曰:“陛下内有贤子,外有贤侄,取舍详择,断在圣衷。”则天曰:“我自有圣子,承嗣、三思是何疥癣!”承嗣等惧,掩耳而走。即降敕追庐陵,立为太子,充元帅。初募兵,无有应者,闻太子行,北邙山头皆兵满,无容人处。贼自退散。——唐·《朝野佥载》

上面的这一段故事与历史事实颇有出入之处,但却有一句金句流传至今:

武则天曰:“我自有圣子,承嗣、三思是何疥癣!”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武则天说,我自有自己的贵子,武承嗣和武三思都是些神马玩意啊!

这段故事也映证了一个事实,那就是:后突厥的南侵,加速了武则天复立李显为皇太子的进程。

武则天本来想狠狠地收拾默啜的,现在却丧师失地,被默啜搞得焦头烂额。武则天觉得,硬拼是不好拼了,看来得来点智取了。后突厥不是说要帮助李家人夺回天下吗,朕现在就复立李显为皇太子,看你默啜还有什么话说!

尘埃落定

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武则天宣布立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又任命李显为河北道元帅,招募士兵讨伐后突厥,但实际领兵出征的是副元帅狄仁杰。

默啜听说武则天已经立了李显为皇太子,而且李显和狄仁杰要率10万大军来了,现在怎么办?自己要兑现当初的诺言,帮助李显恢复唐朝吗?当然不啊!默啜当初不过就是因为美人计没使成,就找了个”帮助李氏恢复唐朝“为举兵南侵的借口而已。现在,默啜觉得,要是等李显和狄仁杰他们的10万大军来了,怕是也没有什么好果子吃,而且他这一回南侵,收获颇丰,不如见好就收吧。

于是,默啜开始撤退,一路上,默啜把之前从大周境内掠夺的男女八九万人陆续全部杀死。当时狄仁杰大军还未到达,周军的草包将领们虽然重兵在握,却眼睁睁看着同胞惨死,都不敢攻击默啜。等到狄仁杰率领大军到达赵州时,突厥人已经退走了。

其间,还有一段小插曲。武则天曾任命大臣吉顼为相州刺史,让他招募士卒抵御后突厥。吉顼到相州赴任后,却招募不到士卒。据说,武则天也曾经令武三思去招募士卒,也招募不到什么人。而当武则天命太子李显遥领元帅之职后,当即便有数千人应募!

那段时间,应该是李显一生中最威风、最得意的时刻吧!他凭着一己一身,号召起了千万人马,还逼退了凶猛的后突厥人!要说李显既没领过兵,也没过仗,何以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呢?其实,不是因为李显本人有什么影响力,而是因为当时天下人依然以李唐为正统,心向李唐啊!李显要是明白这个道理,估计会摸着胡子,陶醉地来上一句:祖宗有德啊!

李显被武则天复立为皇太子后,魏王武承嗣的太子梦彻底破灭,他的生命之树也随之迅速枯萎了。

武承嗣躺在病床上,神思恍惚,他的头脑中反复萦绕着武则天的话“承嗣、三思是何疥癣!”!是啊,我武承嗣是个神马玩意啊,不过就是一条放出去咬人的狗,一头为人拉磨的驴子吧!这些年来,什么得罪人的、伤阴德的事全让我做了!而太子之位,就像是挂在驴子鼻子前的胡萝卜,永远看得着,吃不着!··· ···

··· ···“我自有圣子”,是啊,人家(武则天)有自己的亲儿子啊!人家的皇位为什么要放着亲儿子不传,而传给我这个侄子呢?我居然还能痴心妄想这么多年?··· ···人家(武则天)的亲儿子,这些年来囤着养膘,到了要接班的时候,就推出来了!人家的儿子,依然品性纯良,受万民拥戴!现在是高贵的皇太子!而我武承嗣呢?只是一头卸了磨的驴、一只被人唾弃和耻笑的没吃到天鹅肉的癞蛤蟆!可悲可叹啊··· ···

圣历元年(698年)九月,武承嗣抑郁而终。

本文参考文献:《旧唐书》、《唐会要》、《新唐书》、《资治通鉴》、《朝野佥载》等感觉不错的,动动手指点个赞呗!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交流噢!
0 评论: 0 阅读: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