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迟暮,侠客挽歌,金庸小说中最憋屈的大侠-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朽木笔记 2020-04-29 19:41:39

如果说鹿鼎记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

那么陈近南,就是金庸先生的封侠之侠。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从《书剑恩仇录》的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

到《鹿鼎记》的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

在金庸的武侠世界中,两位总舵主,

一为侠之始,一为侠之终,

一个是被迫不得不去做,一个是限于忠义疲于奔命,

一个是怒其不争,一个是哀其不幸。

今天,我们就从金庸先生的最后一部作品《鹿鼎记》说起,从陈近南说起。说一说金庸小说中,那些悲剧的大侠。

陈近南是文武全才的天地会总舵主。

更是一个光明磊落,正气凛然的大侠。

开场帮助几位反清文人,潇洒写意,彬彬有礼,端的是文武双全

和人比武,也会堂堂正正告诉对方,我用了什么武功

甚至让油滑成性的韦小宝都会觉得,在陈近南面前,说真话比撒谎更自在。

这是一个以一己之力,统领着整个清朝的地下反抗组织的优秀领导者。。

然而这位领导者被兄弟拖累,被同门师兄算计,被上级兄弟排挤,最后落得个被自己人杀害的下场。

只能是由自己的徒弟草草掩埋。

在《鹿鼎记》中,虽然韦小宝是主角,他串起了整个故事。

但是整本书,想要表达的,其实是陈近南的天地会和康熙的大清朝,到底哪一个才是真正的为国为民。

大侠和朝廷,到底哪一个才是对的?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那到底是要为国,还是为民。

我们先来说陈近南。

陈近南建立的天地会的宗旨是:

反清复明,帮汉人,杀鞑子,是以汉人的江山为众,以自己的身家性命为轻。

为什么会有这个宗旨?

陈近南的上级最开始是郑成功,也就是小说中的国姓爷,

他们相遇的时候是1648年,是明永历二年,清顺治五年。

在这个年份,无论是大明官兵,还是农民军,都已经不能和清军抗衡,但是各地义军依然在奋战。

这个时候陈近南才只有14岁,也就是和韦小宝同样的年纪。

而后的陈近南,经历了国姓爷的去世,经历了明朝的灭亡,经历了顺治统治下的广州大屠杀,昆明大屠杀,迁界禁海。

他所看到的,是清朝统治下的屠刀霍霍,看到的是屠刀下百姓的惨死和流离失所,

所以为了让百姓能过上安定的日子,他加入了反清团队。

为什么这么说他是为了百姓,我们看看他在台湾做的事情就知道了。

“陈永华屯田办学、兴利除弊,有遗爱于民,百姓称他为台湾诸葛亮”

历史上呢?

永华就任以后,险阻集,物土方,比户殷阜,门不夜 ,足食足兵,东宁以是大治。

这些,都足以证明,他是有想要为百姓做事,让百姓安宁的意愿和能力的。

站在后知者的角色,我们都知道,后来出现了康乾盛世,

但是在陈近南的角度,康熙还没有走上历史舞台,对于陈近南来说,康乾盛世是一个不确定的事情,所以他才会反清,才想依靠自己,为百姓做一些事情。

所以他建立天地会, 领导天地会,为民请愿。

所以陈近南,是一位为国为民的大侠。

有伙伴认为,在小说中,康熙永不加赋,同样也是为国为民,所以康熙也应该是侠。

但是我们忽略了出发点。

陈近南不是当前统治者,他认为当前统治者不能做到让百姓安宁,所以他反,他选择的一个主公,并希望帮助主公推翻当前的统治者,还百姓安宁。

他的出发点和最终的目的,是让百姓安宁。

那么康熙呢?

康熙永不加赋的原因是增加赋税,就会造成百姓造反,所以永不加赋。

出发点并不是为了百姓的安宁,而是为了让百姓不造反。

百姓的安宁,只是为了让百姓不造反的一个交换条件。

所以康熙可以说是为了自己的国,而不是为民。

这个是统治者和侠的本质的区别。

那么侠的本质是什么?

虽然我们一直在说,江湖庙堂两相远,但是不得不承认的是,

侠,是对统治阶级的补充,江湖,是庙堂的补充。

在朝廷统治能够保证百姓安宁的时候,侠是统治阶级的补充。

比如侠之大者的出处,郭靖大侠。

是作为襄阳守备的江湖力量的领袖。

是军方的补充,是宋朝在襄阳这个地方的统治力量的补充。

那些伸张正义,为民除害的大侠,更多的,也是补充了统治力量无法触及,或者无力触及地方,协助统治阶级,保证民众的安宁。

在朝廷统治造成百姓灾厄的时候,侠是下一个统治阶级的先锋和中坚。

成功的比如张无忌领导的明教,就成为朱元璋后来的中坚力量。

失败的比如萧峰,以个人武力对抗国家机器。

然而无论是作为统治阶级的补充,还是作为下一个统治阶级的先锋和中坚,

大侠之所以能成为大侠,就是因为在做决定的时候,他们都能够从百姓的安宁出发,以百姓的安宁作为自己最终的追求和目的。

为国为民,其实更多的还是为民。

因为民不聊生,所以庙堂江湖对立

因为民生安宁,所以庙堂江湖和谐。

金庸的15部小说。

其实就写了两个内容。

江湖和家国。

江湖写侠之情义,比如胡斐程灵素,比如杨过小龙女,比如刘正风和曲洋,

家国写民之大义,比如萧峰一命弥战端,比如郭靖舍命守襄阳,比如明教抗鞑子。

江湖多以圆满结,家国总以悲剧收。

可能是因为相比江湖,家国更加厚重艰难吧。

0 评论: 1 阅读:4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