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艳芳》缺失的梅艳芳|被删走的绝代芳华

江东步兵 2021-11-21 20:10:47

要找到一个城市的代表人物,梅艳芳的契合度不言而喻。香港是一个瞬息万变的演艺之都,长期向周边地区输出流行文化。作为一个成功的演艺人,梅艳芳和她“多变”的形象在很多方面都与香港的形象高度契合。

香港最近二十多年逝去的名人不在少数,但上升到一座城市的化身高度,唯有梅艳芳

梁乐敏执导的电影梅艳芳》千呼万唤始出来。不为过地说,它确实承载了大量观众的期待。

近年来经历了政治和经济的变化,及时的回望成某种巨大需求。因此,影片的姿态十分明显:通过揭开一部巨星生平传记,向观众宣告:曾经有这样的一个香港,曾经有这样一个香港的女儿。

香港文人喜欢用“浮城”来形容这个地方,香港习惯被称呼为“不断消失的城市”;在学者笔下,它只有当下,几乎没有过去。

通过放弃主体性以换取经济繁荣和舒适的物质生活,香港比任何华人社会都更加彻底。未来早已确定,等于没有未来。

电影梅艳芳》直接间接地再现了消逝的“阿梅”与香港,但仍似乎避免不了这个浮萍般重重消失的命运。

第一层消失是最直接的感受和确认,发生的事情已经一去不复返,所以我们只能依靠回顾、记录,来体会已经消失的价值。

事物的价值只有在它不复存在时才能得到确认。过去和当下在概念上不容滑转,但艺术总是鼓励迂回转进。

电影中有一个场景,王丹妮饰演的梅艳芳和刘子瑜饰演的梅爱芳冲到佐敦路的剧院观影。观众们清楚地看到,裕华国货的大牌并不像今天这样孤独。多彩的霓虹灯和充满日常气息的活泼氛围,通过CG数字重组再现。

当然也少不了姐妹在梨园、尖东海傍和利舞台旧貌。导演特意在门前解释,为什么用Anita作为英文名参加新人秀。

一系列来自80年代的香港形象,视觉呼唤意识的连接,当然也包括集体记忆的回归。

假如第一重消失是直接,那么第二重消失便是间接。第一重消失只是消失本身;第二重消失则成了某种手段。

故此,本来是中性的叙述,但当拍成电影梅艳芳》,它可以带上创作者编织的色彩。

影片中有一幕提及梅艳芳一度动摇了心志。

画面所见,她在街上打量招聘工厂女工的街招,考虑该否“踏实”一些,从俗地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做个普通人。就在她忐忑不安之际,路边的收音机传来了乐声,提醒她真正的归宿,于是她下定决心,继续坚持下去。她转身离开的一刻远处刚好是犹如潮涌的下班女工群,接着的一个鸟瞰镜头捕捉她迎向人群,人潮自右至左涌下楼梯,她则单独从左至右逆流而上。

到此,我们根本无须计较事情是否真的如此发生,即使那是戏剧的虚构,也已成功感染观众,让大家体会到“阿梅”不从众的意志。这种意志的价值正是当下观众需要确认的。

影片的“阿梅”不是真的,这一幕的情况也不必是真的,重要的是通过适当的虚构,那命运自决的强烈感觉被拍出来了。假如她撕下了街招,一代天后便有机会不会诞生,一个人以至一个城市的命运在那一瞬间决定了。

不过,假如制造出来的梦幻感太强,虚构的东西太引人,那么它辗转带来反效果,或抵消了上述的以虚致实效果。

冯小刚的《芳华》便产生过类似的情况。在曾经亲身见证文工团历史的观众群中催生出颇为两极化的反应。一边有人指摘影片严重失实,过份美化;另一边却有人赞不绝口,确认影片所呈现的,就是往日真相。

梅艳芳》的情况却比《芳华》再复杂一重。王丹妮和真人梅艳芳的分别是十分明显的。前者在外貌和身材上都比后者优胜得多,某程度上她完全可被视为理想化了的梅艳芳

导演不时在片中插入梅艳芳的真人纪录片片段——新秀比赛舞台、大型演唱会现场片段、赈灾慈善活动。真人声音和样貌与王丹妮努力模仿的交织与躁动,难免让我们不断比较。

电影中的王丹妮,对箇中三昧,呈现了不足十之二三。

彼此抵消下,除了各种姿态,《梅艳芳》似乎不再剩下什么了。然而,它还有层消失,而凭借这一重消失,它反而真正揭示了点什么。

那些大抵故意被遗漏的,其实不止于梅艳芳哪些生平部份。

观众不难发现,电影的叙事有点别扭。主要是生涯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不时有意想不到的跳跃。

影片原本的构思由徐天佑主演的角色,以他为当代人,循他的角度回溯梅艳芳生平轶事。因为无法通过审查,在最后关头剪走了,连带他整条叙事线都删掉。

基于现实难处,《梅艳芳》牺牲了叙事学上最重要的位置——叙事者的定位。

这样子,一切观感断裂都起码有自圆其说的解释。

其实一开始就知道,在持续收窄的环境下,梅艳芳被拍成电影,她的某些经历便不可能呈现出来。

她在那个夏天的言行“理所当然”地消失了。甚至连赵文卓,角色暗示都没有,对过份看重感情的生命来说,无疑挖走了好一大块。

而最后,也可能是最关键的缺失,当然就是梅妈和两位兄长角色的缺失,影片里梅艳芳,好像只有一个姐姐梅爱芳与之相依为命那样。

现实梅艳芳承受的压力,身前身后,很大程度就来自她的母亲和兄长,当无法好好处理这一重,任何重现的人物性格便注定只会支离破碎。

如此,阅读《梅艳芳》的终极辩证便只能是:把被删走的反过来视为最真实的呈现,没有拍出来的梅艳芳以不在场的方式表露了她本该享有的历史价值。除了单纯观赏已有的,也要留意那缺席了的。

0 评论: 1 阅读:112
评论列表
  • 2021-11-21 22:39

    其实拍的很好,但有些题材确实不好拍,比如她和赵还有刘,因为当事人都在,拍之前肯定要问询当事人能不能拍,当事人不同意他们就不能拍这些题材,只能回避。其实导演的着重点是帮我们多回忆梅艳芳的艺术成就和她患绝症后不屈的那种精神。梅艳芳身上那种敢于和命运抗争的不屈精神其实才是我们华人女性最大的闪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