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抗美援朝,需要一部伟大的志愿军电影

碟碟不休的Kevin 2024-01-14 20:55:52

种种原因,让“抗美援朝”成为了近几年的一门显学,一系列的“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双重胜利。

作为2023年国庆献礼片,陈凯歌执导的《志愿军:雄兵出击》再为适合不过了,然而看完之后不禁感叹,这部电影让人感觉什么都说了,又好像什么也没说。

相比于2021年陈凯歌参与执导的《长津湖》,2023年的陈凯歌明显想拍的不仅仅是一部战争电影,而是一部全景式展现抗美援朝的史诗大片。

此前大获成功的《长津湖》,花费了两部电影的篇幅来详细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第二次战役中的一场战役,成为近年来国内战争电影的巅峰之作。而反观陈凯歌的这部《志愿军》三部曲第一集,开篇从主席访苏说起,流水账一般的叙述了高层决策和仁川登陆的情节,甚至还有一个联合国外交斗争的支线情节。真正留给志愿军的篇幅明显不够,给人留下印象最深的也只有著名的38军“三所里阻击战”。

对于抗美援朝这样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这种“撒胡椒面”式的叙事方式,既没有纪实电影的真实感,又没有史诗电影的震撼性,难以让观众产生共鸣。

《志愿军》上映之后,引起的最大争议就是片中陈凯歌的儿子陈飞宇扮演了重要角色,而大量偶像明星的出演让这部战争电影在演员表演上缺乏足够的说服力。观众很难将这些小鲜肉形象与“最可爱的人”联系在一起,更何况当中的几个角色还是部队中极其重要的连营级干部,相比之下当年偶像黄晓明所扮演的志愿军师长还算勉强合格。毫无疑问,电影中最具军人气质的角色要算是38军军长梁兴初,貌不惊人的王骁成功地展现出中国军人的狠劲和韧性,这个“糙汉”形象是整部电影为数不多的亮点之一。

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战争电影,这部“史诗大片”几乎没有主角,流水账的叙事风格决定了没有一个角色来串联整部电影。虽然整部电影群星荟萃,但是感觉每个演员都在客串,就像前几年的“大业”系列电影。

作为学院派导演代表人物的陈凯歌,与生俱来的知识分子性格深入骨髓,陈凯歌最成功的电影作品里有着共同的特点,就是对于人物命运的深刻描写。《霸王别姬》中的程蝶衣,《荆轲刺秦王》中的荆轲,陈凯歌导演对于一个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命运描写,反映着他对人性、社会和历史的思考。然而在这部战争史诗大片《志愿军》中,我们看不到陈凯歌的影子,正如当年的《霸王别姬》,这部《志愿军》让人感觉不像是陈凯歌导演的。

作为《志愿军》三部曲的第一集,《志愿军:雄兵出击》的时空背景被设置在了抗美援朝初期的第一和第二次战役期间,志愿军成功地将威胁到中国边境的敌军推回到“三八线”。而此后的两部电影,将会围绕着战况更加复杂的第三、四和五次战役,以及最终的停战协定谈判。

相比于高歌猛进的第一集,跌宕起伏的第三、四和五次战役和拨云诡谲的停战协定谈判也许能够为陈凯歌导演提供更多的空间,抗美援朝这段伟大的历史值得拥有一部伟大的电影。

附:

《长津湖战役》 一次被遗忘的撤退​

2 评论: 0 阅读: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