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天注定》,究竟是命数还是人为?变革时代的边缘人物群像

残留旳花香 2020-07-04 10:37:17
导语:

小人物的生存之痛是最让人无言以对和无可奈何的,他们往往因为无力把握现状和改变命运而显得孤独无助,渺小可怜。"在时代的洪流下,总有一些小人物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他们或者被时代抛弃或者成为时代的牺牲品。作为导演,我的职责就是真实的记录下他们"——贾樟柯

《天注定》国际版海报

作为国内第六代导演的领军人物,贾樟柯将镜头对准了中国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从《小武》到《三峡好人》,他将底层生活赤裸裸的展现在观众面前,记录社会的阴暗面。

因为选材过于敏感,科长的电影往往墙内开花墙外香。从1995年开始拍片的贾樟柯,一直到2015年才有了第一部和观众见面的电影——《山河故人》。然而在13年的时候,贾樟柯导演曾希望一部影片可以正式上映,却因为种种原因惜别国内院线,这部电影就是《天注定》。

《天注定》姜武海报

获得戛纳最佳编剧奖,BBC十大年度佳片以及美国《电影评论》《纽约时报》的十大年度佳片,无论是观众的口碑还是影评人的专业评价,《天注定》都是一部意味深厚的电影。影片通过四段不同人物的故事刻画了与命运对抗的底层小人物的形象,影射变革时代的中国尖锐的贫富矛盾。如果说鲁迅以笔作斗争,那么《天注定》便是用影像讽刺现实的黑暗。

1、 “电影符号学”视角下的人物隐喻

温别尔托·艾柯在《电影符码的分解》一文中提出:本身就是符号系统的电影影像与再现物的所谓形似性,只存在于影像与文化背景形成的观念之间,图象符号完全是任意性的、程式化的和无理据的。

电影符码不仅存在于自然语言的音素和词素构成的"双重分节"相似的系统,而且是唯一具有三重分节的符码:一幅画面有三重分节:象形图象,象形符号和象形元素。

中国美学的精髓是"美在意象",而意象就是一种具象的符号,用一个具象的事物来表示另一个具象的事物,就是我们所谓的隐喻。在《天注定》中,贾樟柯导演用了许多符号来进行人物性格和命运的隐喻。

胡大海是受尽欺压后咆哮的虎,也是被枷锁束缚的马:在村里煤矿被村长和焦胜利霸占之后,只有他愿意站出来讨要一个说法,最后被打进医院。想通过举报让村长他们获得惩罚,却没有门路投诉。最终,胡大海选择举起猎枪,以暴制暴,用猎枪给自己讨要了说法却也一辈子逃离不了杀人的枷锁。

三儿是不知远方和归途的牛:如果说胡大海的暴力是为了他眼中的正义,三儿的暴力就是为了找寻存在感。只有听到枪响的声音,三儿才感觉自己是鲜活的,是有生命的。三儿的行踪漂泊不定,他不知道自己最终会走向何方,就像卡车里的那群牛,对于未来充满迷茫,却又无力做出改变。

向天鸣枪的三儿

小玉的意象最为鲜明,她是渴望爱情的青蛇:蛇柔软而有韧性,但也是冰冷且危险的,不会主动攻击,却也不会任人宰割。小玉当一个服装厂老板的情人许多年,她不为钱财,只为爱情。即使这个服装厂老板迟迟不能决定是否要离婚,小玉还是愿意再给他半年时间考虑,继续这一段不能公开的关系,她可以承受"小三"的身份安于现状,也会在受到嫖客侮辱的时候化身成致命的美女蛇,用刀结束了嫖客的生命。

受到欺辱的小玉拿起了尖利的水果刀

莲蓉和小辉是囿于囚笼的鱼:莲蓉和小辉都在寻找更加自由更加广阔的天地,他们被束缚在狭窄的空间,想要离开却无法逃脱。莲蓉要养三岁的孩子,没有学历没有本事,只能在东莞当了小姐;小辉弄伤了工友的手,为了避免高额的赔偿,他离开工厂来到东莞,认识了莲蓉。小辉以为自己找到了爱情,在看见莲蓉为客人服务后,小辉的爱情破灭了。失去爱情的小辉回到了工厂,接到了母亲的电话,张口闭口除了钱听不到母亲对儿子的惦念和关爱。绝望的小辉最后选择爬上高楼,一跃而下。小辉和莲蓉就像是困在袋子里的鱼,忍受着生活带来的窒息感,祈求可以被放生。

2、 取材现实,暴徒到侠客的置换,现代社会下无奈又悲凉的侠

《天注定》不同贾樟柯以往的电影美学形态,用戏剧化手法呈现了底层群体的一种极端生活状态。影片中四个故事全部根据真实社会事件展开,原型人物的流民暴徒形象被导演做了置换,用侠客形象取而代之。

侠有二重相关的含义:在事,是指正义的行为;在人,指正义的代表或"集中社会下层人物的优良品质于一个具体的个性,使侠义成为正义、智慧、力量的化身"。侠是一种行为,不管于理是合是悖,于法是反是违,侠永远固执心中的追求,这个追求便是替天行道,代地执法。

这是一个无侠的时代,没有刀光剑影,也没有快意恩仇。天下本无侠,但是在暴力环境的裹挟下,最终便做出了暴力的选择。

胡大海被逼成侠,是为了夺回村子被侵吞的财产,这无疑与现代社会的制度相悖,却是胡大海最后唯一的选择。小玉的反抗也充满了无奈,在镜头下,小玉的神情从错愕隐忍到最后忍无可忍,无助的小玉只有拿起尖刀自我反抗。

胡大海、三儿、小玉和小辉,他们都是生活在底层无以为继的人,他们只能选择忍耐或者死去。这群孤立无援的个体,他们的反抗只能是这样极端,也必然走向极端。他们是新时代背景下无奈又悲凉的侠。

杀人后迷茫的小玉3、 苏三,你可知罪?

刑满释放的小玉最后来到了胡大海故事中的工厂,在一个戏台前,所有的观众麻木的看着台上的《苏三起解》,台上的演员一遍遍的询问"苏三,你可知罪?"。

"苏三,你可知罪?"这句话问的是小玉,是胡大海,是三儿和小辉更是在询问台下冷漠的看客。暴力和压抑,无处不在,扭曲的人性,物欲横流纸醉金迷,这一切构成了影片的四个故事,而这四个故事有一个共同的名称——悲剧。

这四个悲剧影射出了中国大环境的病态,在这样扭曲的社会下,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大海、小玉、小辉以及三儿。在这样的悲剧故事里,没有人是无辜的。除了影片中的施暴者和反抗者,周围的群众也有罪责——沉默之罪,每一个人的每一次沉默,都为暴力投上了隐匿一票。造成中国普遍社会问题的,不仅仅是制度,还有制度背后的人心。

台下冷漠麻木的看客

"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结语

从愤怒到绝望,贾樟柯导演揭示了悲剧最残酷的形式。从暴力的畅快到悲剧性的自我毁灭,贾樟柯导演在思考制度与人性的关系,也在讽刺现实生活。我们不仅要看到社会光鲜亮丽的一面,也要了解社会阴暗的部分。

每一个悲剧,都是时代和环境的产物,每一个人都逃脱不了干系,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人类本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所谓的天注定,究竟是所谓的命数,还是人所为呢?

0 评论: 0 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