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津湖》里伍万里的原型周全弟: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是未战而残

时代邮刊 2021-11-05 19:00:18

“我是中国人民志愿 军26军77师231团一营二连战士周全弟,向祖国报到! ”时间来到21世纪,一位八旬老战士坐在轮椅上,举起断臂敬军礼。 这失去四肢的日子,他已经过了70余 年。 因为电影《长津湖》,那场冰雪埋忠骨的战役为更多人所熟知。电影中伍万里的原型,正是四川籍志愿军战士周全弟。身处和平年代、衣食无忧的我们可能无法理解,究竟是什么样的信仰,让志愿军们宁愿化成一座座“冰雕”也要坚守阵地?在幸存者周全弟身上,我们或许能找到答案。 文|王小雅 编辑|李瀚伟

代替兄长当兵

1934年,中央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也是在这一年,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的一个小山村里,一位周姓农民家中迎来了第六个孩子,父母为他取名周全弟。

生活本就清贫,读书成了奢侈的事。“家里人都不识字,过年想写个‘福’字都不会。”但全家人节衣缩食地供幺弟周全弟读书,他在私塾一念就是5年。

直到1949年发生的一件事,打破了这个家庭原本的平静。

周全弟清楚地记得,那是四月,大伙儿都在忙插秧。一天傍晚,国民党军突然敲门抽壮丁,“三丁抽一,要么给钱,要么给人!”家里实在拿不出钱,当时只有周全弟一个男孩在家,懂事的他心想,大哥已经成家,二哥要照顾家里,只有自己去了。于是周全弟虚报了年龄,代替兄长去当了兵。

“去就去嘛,反正我胆子大。”那一年,他还不满15岁。

不久之后全国解放,周全弟所在的国民党军队被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他所在的部队被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6军。

1950年10月,驻扎在东南沿海一带的第9兵团接到命令,立刻收拢部队转移阵地。周全弟随部队先后在上海、江苏等地训练,之后前往山东。“在山东的那一个礼拜就是在爬山。”

当时,周全弟还不明白为何要训练爬山,直到后来赴朝鲜战场,每天在大山里行军十几公里,他才真正明白训练的意义。

最冷战场:吃冻土豆、海椒面拌雪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离开山东,部队马不停蹄地奔赴辽宁丹东。在边境时,周全弟和战友们领到了棉衣裤、大檐帽和胶鞋,以及馒头、炒面等干粮。为了便于隐蔽作战,他们撕掉了衣服和帽子上的标志,并用小刀刮掉水壶和碗上的“五星”“八一”字样。

1950年10月25日晚,第9兵团夜渡鸭绿江。当时,大桥已被炸毁,他们只得搭建浮桥行进。在进入朝鲜行军15公里,部队原地休息时,上级方才宣布,此行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周全弟独自一人蹬三轮车 图/封面新闻

周全弟的内心不是没有惶恐,他害怕再也见不到父母了。但他明白,没有大家,何来小家?写下保证书的那一刻,16岁的他完成了从少年到军人的蜕变。

在长津湖战役中,第9兵团主要担负军事要冲黄草岭的阻击战斗任务,对抗美军王牌部队海军陆战队第一师与第七师31团。

长津湖位于朝鲜半岛赴战岭山脉与狼林山脉之间,四周多高山峻岭,长年冰封积雪,没有一个冬天不寒冷。但1950年的冬天,志愿军们遭遇了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最低气温甚至降到零下40摄氏度。然而就是在这里,一场长达20多天的战役打响了。

白天,美军的飞机不断在空中盘旋,志愿军们只能等到夜幕降临时急行十几公里,行进时汗水湿透衣服结成冰,那是刺骨的冷。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后勤保障困难,志愿军们靠着雪水拌炒面充饥。

身上带的干粮没几天就吃完了,连队里的翻译官向当地老百姓要了些土豆,后来土豆也没有了。实在饿得慌,有炊事员翻出了身上仅剩的一包海椒面,战士们捧几把雪拌着海椒面吃,勉强充饥。

在雪地里埋伏三天三夜 醒来时已失去四肢

半个月后,第9兵团抵达黄草岭,对敌人进行“口袋式”包围。第9兵团负责的是阻击战,命令没下来就不能行动。战士们将棉衣反穿,把白色的内胆露在外面,以便于隐蔽作战。

整整三天三夜,志愿军们埋伏在雪地里,积雪渐渐覆盖他们的身躯。周全弟被两名班长夹在中间,只要他一犯困,班长就会戳他一下,把他叫醒,“睡不得!你如果睡着了,敌人跑了怎么办?”志愿军们尿急了也不敢动,只有解在裤子里,再用体温焐干。

就这样一直到第三天晚上,冲锋号终于响起,但周全弟发现自己的手脚已经完全僵住,他挣扎着想爬起来,不料眼前一黑,晕了过去……

▲周全弟接受媒体采访 图/封面新闻

尚能活动的志愿军们挺起疲惫不堪的身躯与敌人激战,最后美军在接应部队的掩护下得以通过水门桥撤退。志愿军乘胜收复了三八线以北的广大地区。

当周全弟再次醒来时,已经是第七天,他被梦中战场上的轰炸机炸醒,惊醒后的他这才发现,自己已经失去了四肢——因为严重冻伤,他被紧急送往东北35陆军医院,为了保住这个年轻小战士的性命,医生不得不为周全弟进行截肢手术。

周全弟的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蜷进被子里号啕大哭,“我才16岁的娃娃,我以后怎么生活啊!”绝望的他几天几夜滴水未进,一度想结束自己的生命。

护士拿着院长送来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坐在床边给他读。渐渐地,他听进去了,重拾了信心。但吃饭、穿衣,甚至上厕所都要人帮忙,周全弟很不适应。

用断臂夹起毛笔练习书法

1953年,周全弟被转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他决心学会照顾自己:勺子绑在断肢上,一遍遍地练习“吃饭”;使用手摇三轮车重新学习“走路”,摔倒了再爬起来。

他还想学写字,先是试着把钢笔绑在断臂上写,练习了一两年才做到横平竖直,后来用两只断臂夹着毛笔坚持练习,终于练出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周全弟写书法 图/封面新闻

周全弟原本没有考虑成家的事情,但同病房的战友把他介绍给了自己的表妹曾凡顺,对方竟然表示愿意和他处对象,还主动给他写了信,周全弟动了心。

不久后,两个人排除万难结了婚。

有人问曾凡顺:“他这么严重的残疾,你喜欢他哪里嘛?你以后可要辛苦哦!”

她回答:“他残疾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我们才残疾的。”

老伴去世已20年,周全弟从未停止对她的思念。

2021年10月22日,四川省革命伤残军人休养院为伤残老战士们放映了专场电影《长津湖》。电影里的种种情节,勾起了周全弟的回忆,当时每个人每天只有3个土豆,必须随时揣在身上,放在外面很快就冻硬了,就像电影里战士们吃冻土豆那样。

电影看到一半,周全弟选择提前离场,“电影拍得好,但我不敢看下去了……”

这位87岁的老人从不后悔上战场,这辈子最遗憾的事是未战而残。

经过多年练习,周全弟的书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每每有人求字,他总会用断臂郑重地写下那八个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封面新闻

侵权请联系删除

初审|李瀚伟 复审|李玲 终审|黄菲 对于周全弟的故事 你有什么想说的 请在留言区和我们分享

分享给更多的人

0 评论: 0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