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饰演“韦蝠王”走红,时隔多年成流浪歌手,街头卖艺令人心酸

丁路遥知事 2020-10-17 22:02:31

10月15日,有位香港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段短视频,在视频中有位看起来已到花甲之年的老人在湾仔天桥上用小提琴弹奏歌曲,曲子是李克勤的《月半小夜曲》。

老人娴熟的技巧让网友们大加赞赏。根据拍摄者的介绍,这位老人名叫刘长生,曾在苏有朋版的《倚天屠龙记》中饰演“青翼蝠王韦一笑”的角色。

网友们得知其身份后,觉得有些心酸,曾经的“韦蝠王”演技出众,得到观众的认可,可如今却在街头卖艺,这是为了艺术还是为了谋生呢?

从刘长生面前摆放的盒子来看,似乎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生活,在盒子中只有寥寥数十元港币。

从当今娱乐圈来看,如今的热点似乎都被流量艺人所占据,吃的是“青春饭”,那些真正的老戏骨往往只能在剧中担任配角,假如连配角都不做,那么就只能失业了。

从公开资料来看,刘长生出生于戏曲世家,是中国戏曲学校首届毕业生,拥有不俗的嗓子,早在1989年的时候刘长生就开始拍戏,几十年来他一直在这个行业发展。可如今“落魄”到这个程度,实在让人感慨娱乐圈的残酷。

不知什么时候起,“青春饭”这三个字开始成为职场上讨论的话题。

起初人们把“看脸”的行业叫做青春饭,年轻貌美者就能够在事业上有较好的发展,到了年老色衰就不行了,比如做模特的。

后来人们又把一些需要大量体力和精力的行业叫做青春饭,因为年龄大了身体跟不上就要被淘汰,比如程序员。

但实际上“青春饭”并不是某个行业的代表,任何行业里都有持续发展得很好的“年长者”。所谓的青春饭,更多是某些人在某些行业中没有能够成功转型或发展导致提前被淘汰的一种说辞而已。

舞蹈演员算不算是青春饭?

我身边就有一个过去比较厉害的舞者,在她二三十岁时可以靠舞蹈技能生存,而到了三十多岁以后她又成功转型做了一名舞蹈教练,甚至还打算依靠这些原始资本的积累去创立一个舞蹈培训机构。

可见这样的人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规划和预见性,在原有的行业里延伸出了一条新的道路。

“青春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技能难以迁移、可替代,假如我们不注重核心能力的培养,就会容易产生中年危机甚至老年危机。

曾经有人对我说过这么一个比喻:

拥有一口天天有水喝的水井,要强于那只每天喝到饱的玻璃杯。水井好比一个人稳定的技能,刚开始水量不一定很多,但可以自行汲水,同时水会随着水井深度的加深,得到更多的水。

而玻璃杯却如同高风险行业,一旦被打碎,就可能再也无法喝水。

那么我们该如何打造自己的核心技能,摆脱“青春饭”的束缚呢?

一是不断升级技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项技能从初识到掌握再到精通,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我们若把技能升级到行业内顶级,那么也可以立足职场。

二是让价值翻倍。当一个人有了专业能力,尽管和自己的同行都花了相同时间,但所获得的价值可能完全不同。

比如一个普通咨询师每小时的咨询费可能是300元,而一个专家级的咨询师可能就是3000元每小时。

三是形成IP权威。古时候人们就把职业进阶分成了七层:奴、徒、工、匠、家、师、圣。放到当今的职场,虽然不完全一致,但至少每个公司、每个职业都有晋升通道。要实现每一层级的跃升,最关键的还是持续的努力深耕,扩大影响力,最终成为该领域的达人和权威。

写在最后

作为最经典的“韦蝠王”,刘长生低调地过着自己想过的生活,虽然看着让人心疼,但着实让晚辈们敬佩!

同时,对我们每个职场人来说,也要认清楚青春饭的性质,好好为自己的未来谋划。

0 评论: 0 阅读: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