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救援》提档背后,产业担当不仅是“救市”

跃幕 2020-11-28 22:30:39

中国故事并不仅仅能够匹配春节档

文/七月

遇冷的市场大盘。

在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下,国内电影市场经历了长达半年的影院停工期,特别是国产头部大片优先选择的春节档缺席。在这段“空窗期”里,观众对只能通过影院观影才能享受到的强视听体验,有着不小的需求。

然而复工至今,国内外优质的商业大片在市场上出现得并不多,虽然《八佰》《花木兰》等头部大片类型各有不同,但观众的强视听体验并没能得到充分的满足,“爽片不足”的根本问题并未解决。

尤其是,相比以往,即将迈入12月的国内市场并没有多少大片进行填充,虽然有着《神奇女侠1984》等进口片,但受进口片天然的观影门槛束缚,这些进口片不足以炒热大盘热度,接下来的市场仍然需要国产商业大片来激活。

在这一背景下,提档至12月18日的《紧急救援》能够很大程度上拉动大盘热度的提升,也能更多地补足观众观影需求的“缺口”。同时,随着中国故事的崛起,通过聚焦更平凡的“救捞人”群体,《紧急救援》更易实现下沉。而贺岁档或许更适合影片充分发挥口碑效应,这一点将为其他头部大片在档期选择上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1

—“救 市”—

带动大盘热度。

经此一“疫”,全球电影行业都受到了不小的影响。国内电影市场虽然复工至今已有4个多月,但仍处于复苏阶段,大盘热度并没有恢复到以往的水平。因此,选择在这一过程中上映的国产大片并不多,《八佰》等破10亿的国产影片至今为止只有4部。

与此同时,对进口片更为重要的北美市场所在地区还没从疫情中缓过来,进口片片方只能不断推迟影片的上映。这导致复工至今,国内市场完成上映的进口片数量锐减,目前只有6部进口片破亿,其中2部还是经典重映片。这一趋势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几乎不可逆转。

而接下来的几个月,在过去几年虽然多数国产大片对这个档期较为谨慎,但有着票房高达20亿的《海王》等不少进口大片进一步填补市场。到了今年,供不应求的国产大片无法支撑起更多的档期选择,再加上进口大片稀缺,国内市场对商业大片的需求显然没能得到更多的满足。

其实,商业大片没有达到饱和,带给国内市场的直接影响在于,市场不足以拉动整个大盘的热度提升,且国内观众的强视听需求始终存在着不小的“缺口”。

所以,作为2020年春节档的“种子选手”一员,《紧急救援》提档至12月18日的一重意义便在于,影片的特效制作、视听呈现能够针对当下国内市场“爽片不足”的问题本质,更多地满足观众的强视听需求。

更重要的是,对于接下来缺乏大片的国内市场来说,相较进口大片观影门槛更低的国产商业大片成为了值得关注的一点。《紧急救援》的提档,能够很大程度上刺激这一时间段的市场,带动更多的观影热情。这也使得2020年的全年大盘冲刺200亿有了更多可能性。

此外,与聚焦“救捞人”平凡英雄群体的《紧急救援》同期上映的还有超英大片《神奇女侠1984》,两类“英雄”的同台竞争也成了一大市场看点,这将为进一步激活这一时间段的大盘热度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间。

2

—上升空间—

充分发挥口碑效应。

回看近几年的春节档,这个重点档期本质上成了一个更加重点的档期,原因在于在这个高度浓缩的密集型档期里,每年都会押注全年国产大片的“半壁江山”。

到了2021年春节档,除了提档的《紧急救援》之外,目前已有7部主力影片进入这个档期,但还有《全民狂欢》《封神三部曲》第一部等影片一直传言将“锁定”这个档期。可见,2021年春节档的影片容量已经“超载”。

问题在于,由于口碑对票房的决定性作用,行业开始走入一个误区:拥有高口碑就能在重点档期里逆袭。而《红海行动》和《流浪地球》的春节最终逆袭,不仅仅依赖于“质量口碑”的优势,还有影片在当时市场的类型红利以及本身所能引发的较高关注度。再加上,这两年春节档影片的质量越来越高,在预售时间的宏观调控,所有影片起跑线趋于一致的基础上,影片想要凭借口碑逆袭开始面临着更大的难度。这一档期现象不能被忽视。

其次,对于定档密集型档期的影片而言,不少影片基本需要一个较长的口碑释放周期,这种需要走长线的影片未必适合过于密集的“档期节奏”。而影片本身的口碑释放难以达成,对影片来说并不有利。

实际上,《紧急救援》也属于这种需要走口碑突围长线的影片。这对比与《紧急救援》类型相似、同为导演林超贤作品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就能看出:这两部影片分别上映于国庆档和春节档,凭借口碑突围的市场曲线都经过了一个较长的周期,《湄公河行动》上映5日逆袭成日冠、《红海行动》则从大年初七开始占据日冠。

因此,对于《紧急救援》来说,相比2021年春节档,今年贺岁档并不密集的档期节奏反而能够给予影片更多的时间周期,来充分稳定地释放口碑效应,让内容质量为影片带来更多的票房上升空间。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提档贺岁档的《紧急救援》能够在这个档期里实现怎样的票房表现和市场反馈,一定程度上也将给其他挤进春节档等密集型档期、却不一定达成自身口碑最大化释放的国产大片,在档期选择上提供更多的借鉴意义。

3

中国故事

下沉优势。

以2019年为例,无论是《哪吒》的“我命由我不由天”最终爆发,还是《流浪地球》的“家国情怀”最终胜利,在近几年的国内电影市场上,重点电影能够实现突围的关键在于,影片有着能够引起大众共鸣的优质内容。

而拉长时间周期来看,《流浪地球》《哪吒》等影片的不断出现,并通过更容易与观众共鸣的优质内容实现突围,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在主流价值观和主流观众顺利“对接”的背后,以普通人视角切入的中国故事正在崛起。

尤其是,在今年相当漫长的抗疫战中,国内普通大众的身边涌现出一大批平凡的抗疫英雄,普通大众群体真真切切地关注到这些挺身而出的英雄。因此,将目光放在平凡英雄、主动寻找与普通观众之间身份认同的影片,能够被越来越多的观众所喜爱和支持。

可以看出,在这样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双重加成下,市场和大众对于这样能够聚焦中国英雄、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影片有所需求。

其实,在《紧急救援》之前,林超贤团队已经通过《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证明了其不断进步的“中国故事”有着不错的市场竞争力:《湄公河行动》让缉毒警察得到了大众极高的关注度,而《红海行动》同样让蛟龙突击队走在了大众面前。

与前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紧急救援》聚焦于更下沉、更平凡的“中国救捞人”这样一个群体和职业。同时,影片取材自真实救捞事件,观众的代入感源于现实。这种现实共振的“中国故事”,是《紧急救援》在整个贺岁档里的一大差异化优势。

其次,今年经历了疫情的观众对挺身而出的普通英雄有所感触,正如《紧急救援》的slogan“挺身而出”,影片中的这群中国英雄有着百折不挠、临危不惧的奉献精神,更易引起大众共鸣。这成为了影片有更大想象空间的关键所在。

此外,从《紧急救援》来看,有着“中国故事”的影片能够在贺岁档实现怎样的市场表现成了值得关注的一点。这或许意味着,当下观众对“中国故事”的接受,将不再局限于春节档这一重点档期。

0 评论: 0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