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姐姐》导演拍出人性的“恶”,于是大家都忘了父母给过的爱

30岁大龄影迷 2021-04-11 12:53:46

前段时间看完张子枫主演的《我的姐姐》,我认为这是一部现实题材的治愈类电影。

可是我没有想到这部电影上映之后,网络上充斥着“《我的姐姐》原型曝光”,“导演强行洗白”等一些犀利的观点。

我不否认,在中国的原生家庭,确实有很多“招娣”的情况,也有个别类似樊胜美的“吸血鬼父母”,他们带给女儿的伤害,可能这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修复。

《我的姐姐》这部电影,导演用了大量的画面,去描述姐姐在这个家庭中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从小装瘸子、家里一张她的照片都没有,为了生儿子把她丢在姑妈家长大,偷偷篡改她的志愿书……

可是安然,难道从来没有得到一丝的疼爱吗?

爸爸在打安然的时候,是妈妈在护着她。

在卫生间里,妈妈帮安然洗头发,母女两人笑成了花。

爸爸妈妈带安然去游泳馆游泳,安然在梦中回忆起这一幕的时候,先是幸福,随后又溺水。

或许正是因为曾经得到过爱,所以当父母的疼爱失去的时候,安然才会感到痛苦,才会在梦中犹如一个溺水的人,渴望被拯救。

如果说安然的妈妈一点都不爱安然,自然不会在家里的房产证的名字过户到她的身上,也许有人认为这是安然的妈妈在婚姻中的自保行为,,可是一个人在自保的时候,都选择会选择自己最亲近、最信任的人。

很显然,那个人就是安然。

同样,安然也从父母的身上有过恨。

为了生儿子让 她装瘸子,直到后来把她送去姑妈家,如果安然的姑妈是一个女富豪,生活非常优渥,或许安然的恨就会少一点。

可是安然看似受到了姑妈的庇佑,但其实也受到了很多委屈,姑父偷看她洗澡,表哥经常把她当沙包。

在她幼小的心里,自己只不过是被父母遗弃的一个女儿,也正是因为如此,在这种复杂的环境下长大,她更加明白姑妈是真心对她好的。

她同样也明白,姑妈对她的好也是有限度的,不是不愿意给更多,而是姑妈的能力只能够给这么多。

亲情是一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人说血浓于水比谁养更重要,可是安然却对舅舅说,相比较自己的亲生爸爸,他更像自己的父亲。

听起来有一些滑稽,但却是安然的心里话。

安然和父亲的相处只有冷漠。

可是安然和舅舅的相处,却很像一对正常父女的相处日常。

安然可以气愤地直接掀起舅舅的麻将桌,也可以开心地和他聊关于未来的事。

只有亲近的人,才会如此肆无忌惮。

可是在安然的父母死后,安然何尝不需要面对自己的心呢?

当警察告诉安然,对安然的父亲进行了心脏解剖,发现他的父亲是属于突发性心肌梗塞,几年几年动过一次心脏手术,可是安然全然不知,他以为父亲的身体很健康。

在父亲出车祸之前,曾经给安然打过电话,可是安然拒绝了。

安然心里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她拒绝电话不是因为气愤,而是因为忙于工作,她心里想的是等工作忙完就给父母回过去,只是父母没有等到那个电话。

安然本身就是学护理专业,她懂得心肌梗塞突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情绪也是其中之一。

她害怕,是因为自己拒绝了电话,所以导致了那场车祸。

而安然的弟弟,真的是网友所说,从一开始的不懂事,在强行被编剧长大的吗?

安然其实和弟弟很像

其实不是,弟弟和安然之间虽然没有多深的感情,可是当父母去世之后,弟弟所能依靠的也只有安然了。

弟弟第1次跟安然发脾气,是因为在跟安然沟通的时候,安然始终没有搭理他,所以他才会在旁边捣乱,甚至向她吐口水。

弟弟把面包撕个稀巴烂,一直吵着要吃肉包子,只不过是弟弟在向姐姐撒娇呀。

当安然给他买了肉包子和牛奶时,弟弟是不是瞬间变乖了?

看这部电影时,有些人总会主观地加入自己的想法,认为安然的父母不爱女儿,所以才会一味的宠溺弟弟,把弟弟教育成一个是非不分的孩子,但是这也只是大家的主观臆测罢了。

弟弟和姐姐曾经有过多次的情感沟通,

“本是同根生,何必太着急”,

他试着让姐姐等自己,

还会关心姐姐的爱情吹了,是不是男朋友对她不够好?

也终于明白自己的爸爸和姐姐的爸爸看起来好像不是同一个父亲,因为他们得到的爱本来就不一样。

观众无法相信的是弟弟主动打电话给领养家庭,在没有得到姐姐许可的时候,让领养家庭把他带走。

在面对安然的质问,弟弟一声不吭。

即使安然动手打他,他也只是忍着,直到最后爆发性地哭了起来。

在那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安然正式决定把弟弟托付给领养家庭,并且要签下一份终身不可相见的协议,此时的弟弟在哪儿呢?

弟弟在阳台上背对着安然,内心充满了犹豫和不舍,但他却始终没有向前走一步,更不敢回头看安然。

他是怕自己会忍不住吧,同样也会怕姐姐不要他。

安然对父母的爱保持怀疑,弟弟对姐姐的爱,同样也保持怀疑,

他们都不相信,对方真的抛弃自己,

可是他们也不相信,对方真的那么爱自己。

直到安然推开阳台的门,喊了一声弟弟的名字:安子恒!

弟弟才主动地跑去牵安然的手,脸上才有了笑容!

所以你们发现没有,其实安然和弟弟很像,被打的时候不说话,两个人都很少哭,性格也一样的倔强。

弟弟被谁领养,有什么区别吗?

对弟弟来说,如果安然作为姐姐真的那么陌生,那么是安然养他、舅舅养他、还是领养家庭养他,有什么区别吗?

家里没有一张安然的照片,难道不是因为安然的父母害怕像之前一样被人发现,所以把安然的照片全都藏了起来,或者是扔了吗?

很多人用比较极端的方式去看待这件事情,他们认为现实中的姐姐做得更酷,他们认为影片中的姐姐和弟弟是被编剧强行成长。

毕竟一个女孩在她的花样年纪应该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和爱情,可是如果因为一个弟弟,可能就会拖累姐姐的未来,甚至如同她的姑妈一样,用自己的未来换回了所谓的亲情。

想要在一个家里谈所谓爱的公平,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贾玲和她的姐姐同样考上了大学,但是姐姐却放弃了名额,把上大学的资格给了贾玲。

这件事情得到大家广泛的赞美,可是为什么换成一个弟弟,就只剩下批判了呢?

父母是不是也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很多人都在批判重男轻女的父母,可是为什么这样的父母不是一个,而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呢?

他们通常并不是孤军奋斗,而是80、90年代做父母的共识。

因为他们又何尝不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呢?

他们经历过贫穷,所以知道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使家庭致富。

女人经历过不生男孩子被人指指点点,她们无法改变环境,唯一的希望就是自己也能生下一个儿子。

还有更加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男子可以传宗接代,而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

想要改变他们在当下环境所接受到的教育和落后的封建思想,是一些很难的事情。

所以无论是《我的姐姐》电影所讲述的二胎背景,还是《我的姐姐》真实的原型故事,亦或者1996年轰动全国的《姐姐》这部纪录片。

他们所讲述的都是同一个年代的故事,那就是90年代的父母,这是时代背景带来的原生家庭,女儿是受害者,弟弟何尝不是受害者,父母难道只是“行凶者”吗?

他们何尝不是无知的受害者呢?

在现实生活,有伏地魔、有樊胜美,但是也有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很难去改变上一辈的传统思想,可是我们也不能一味的否认父母曾经给过的爱呀!

《我的姐姐》原型为什么把这段故事发到网上,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她的内心,始终无法和原生家庭和解。

题外话:

我的父母与故事中的原型一样,处于同一个年代,他们也是因为重男轻女想要生儿子,所以才超生,最终罚款生了我。

我从小的时候就知道我的爷爷奶奶重男轻女,家里的亲戚朋友也重男轻女,我的爸爸妈妈也重男轻女……这不是一个长辈如此,而是所有的长辈都这样。

但是我从来没有埋怨过我的父母,因为我知道他们所接受的教育,以及他们所生活的环境,你很难让他们明白:女儿和儿子一样。

而他们虽然重男轻女,但是也给予了我们,他们能给的全部。

还记得我毕业之后,家里有个亲戚在我和我妈妈面前,突然提到我出生的场景,接生婆很无奈地说了一句:又是个女儿。

妈妈也叹了一口气,是亲戚抱起了我。

亲戚在说这段话的时候,妈妈的表情有些尴尬,我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但是我很释然,搭着她的肩,笑了笑。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生在父母的年代,只接受过扫盲的教育,身边充斥着生儿子的洗脑声音,我们能比父母做得好吗?

0 评论: 0 阅读: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