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世界第二的日本经济,真的是被美国搞垮的吗?

秦谈古史 2020-12-01 17:57:40

对于日本这个近邻,许多中国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方面日本侵略者在甲午战争之后在中华大地上犯下了滔天罪行。

而另一方面,日本的国民经济水平之高,又长期远远超过人口、面积都是自己数倍的中国,甚至力压同为发达国家的欧洲诸国、世界第二超级大国苏联,仅次于世界第一超级大国美国,在世界地理单元竞争排行榜中一直担纲了东亚领头羊的角色。

日本在经济上的施政经验不少仍对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当然也包括了反面教训,而这些教训之中对于今天美中贸易对抗情况下,最具有实际意义的莫过于日本在和美国之间的经济竞争中由盛到衰的落败历程。

发展停滞的二十年

中国的GDP于2010年终于以6.09万亿美元总量,第一次超过了宿敌日本的5.7万亿美元,成为了新的世界单个国家排行第二GDP。

而此前日本已经在这个位置稳稳当当坐了30多年,当时的中国人,恐怕还要担心日本是否会在明年把这个位置抢回去。

然而到了去年,中国GDP已达到14.34万亿美元,日本却不进反退,GDP掉到了5.08万亿美元,如果仔细查看中间年份,会发现中国的经济规模一直保持稳步增长。

而日本尽管一直是世界第三大单一国家经济体,却只是在4-6万亿美元之间反复盘桓,仿佛这10年间尽是在原地打转一般。

不仅如此,如果我们再沿着列表往下看,可以发现其实自1993-1994年日本GDP站上4万亿美元大关开始,原本稳步提高的日本经济规模就开始起伏摇摆。

除了在2011-2012年间短暂突破6万亿之外鲜有起色。这样的数据似乎和我们来自70、80年代那个电视剧里经济发达、技术先进、人人充满斗志、奋发昂扬的日本相去甚远。

正如世人评论的那样,日本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

成由美国,败也由美国吗

说起日本战后的经济发展历程,不能不谈到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特殊关系,其中既包括了日本从二战废墟中复兴腾飞的关键,也有在霸权胁迫之下签订《广场协定》——这一普遍被认为是日本经济停滞罪魁祸首的城下之盟。

日本在二战后被美国独家驻军,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美国将军麦克阿瑟成为日本实际上的统治者。

作为在战争中殊死搏斗的对手,麦克阿瑟在战后却从防范苏联的角度出发,不仅庇护了日本头号战犯裕仁天皇,也保留了日本战前的一干贵族财阀。

后来又因为介入朝鲜战争,直接为日本经济复苏提供了巨大的扶持。日本也以美国为最主要出口对象,成功在60-80年代实现了经济腾飞。

然而到了80年代中期,在苏联颓势已现,日本的经济实力隐隐对美国构成威胁之时,美国反过来将枪口对准这个盟友。

1985年9月,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五国财政部长签订《广场协议》,强令日元兑美元的汇率升值。而此前美日之间已经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迫使日本扩大对美国的进口。

日元的急速升值又造成了日本国内的金融投机问题,日本银行在处理利率、财政问题上的举措失当使得日本产业脱实向虚,陷入了泡沫经济的时代。

也就是说美国把一手重建的日本又重新推进了深渊。——这正是我们从大多数媒介上了解到的信息。

仔细推敲的话,可以发现以下几个事实:美国和日本之间的一系列贸易协定虽然打击了日本对美国的出口,但是并未能有效缩减日本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

而签订《广场协议》的除了日本之外还有英、法、西德三个西方国家,他们的货币也在人为干预之下兑美元出现了升值,同时美国也是他们最大的出口对象,为何他们没有出现在日本的泡沫经济呢?

虽然日本的经济增长陷入了停滞,但仍然要远远高于这三个国家,也一直高于冷战后重新统一的欧洲最大经济体德国。

日本国内的民众生活水平也未像苏联解体之后那样出现显著的下降,仍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发达国家水平。

这一切从实际评价,都不能算是美国"搞垮"了日本经济。实际上,日本经济所谓的"失去二十年"恐怕更多的是日本没有像美国、中国那样找到新的经济增长领域。

不得不在以电力、材料、生物、电子等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高位迟迟徘徊,在这一点上,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并没有在根本上比日本处理得更出色。

这些国家历年的经济成长率都仅仅在1%上下,总量也一直小于自然环境更为不利的日本。

中美争霸的信息时代日本能否分到一杯羹?

美国在冷战后能长期保持世界霸权,一个巨大的因素正是美国率先引发了信息革命。

建立了世界互联网,一大批如微软、苹果、谷歌等高科技巨头垄断了这一全新经济领域和全球的信息传播新媒介,帮助美国从世界各地赚取了无数财富。

美国也是后冷战时代唯一一个经济规模仍然实现了大幅增长的发达经济体,事实上,除了中国之外,所有发达国家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差距一直在扩大而非缩小。

而依托国内巨大内需市场培育出腾讯、阿里巴巴等世界级企业的中国是唯一能和美国匹敌的对手。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谁能在依托互联网创造财富,谁才有资格参与下一轮经济竞争,而日本却迟迟没有抓住这次机遇,这其中的原因是值得我们探讨的。

首先日本并没有率先建立互联网的条件。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军方在美苏争霸背景下的通信需求,冷战时代的美国和苏联在现实危机逼迫下,都积极投入巨量资本开拓人类的新科学领域。

在客观上极大促进了人类科技文明的发展,双方也各自都有伟大的建树。原本用于军事用的通信网络技术逐渐向民用商用方向转变,并最终形成了美国的互联网。

而日本处于美军的核保护伞和监视之下,在军事上没有开发新技术的重大需求和刺激动力,日本经济则从一开始就依托于美国的军事订单。

而后又转为配合美国国内民众生活需求的电子、机械等工业用品的生产制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不断改良研发。

这样的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出口经济模式虽然成熟,但并不能产生美国那样独立自主的全新产业革命。

其次日本并没有足够的人口和资源支撑日本加入信息时代的争夺。美国的互联网企业之所以能在全世界无孔不入。

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英语的国际通用语言地位,而中文遍布全球、多达15亿的使用者也足以建立起和英语网络相抗衡的体系。

相比之下,日语无论是使用者数量还是分布地域都非常狭窄,日本企业很难仅靠本国市场获得国际竞争的资本。

同时日本也面临着人口高度老龄化的问题,国内劳动力连原先成熟的工业经济都难以满足,更遑论调动足够的人力资源加入互联网工业的争夺。

而且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日本无法像德国通过欧盟从东欧、南欧等地吸纳年轻人口那样,从邻近的朝鲜半岛、中国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最后由于日本迟迟不愿、不能和美国的安全政策松绑,驻日美军一直控制着日本的国家安全命脉,日本的经济发展成果随时都可能被美国以各种方式掠夺。

因此在世界主要经济增长引擎转移到信息化时代的20世纪末期,已经达到第三次工业革命成熟阶段的日本经济也呈现出了萎靡不振的现象。

日本经济被美国"搞垮"之说,依笔者浅见,不如说是到达了日本先天禀赋的极点。

文/羽昕

0 评论: 0 阅读: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