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宝级演员,阿米尔·汗,电影生涯并非一帆风顺

与躁郁症共存的每一天 2020-03-24 23:55:07

阿米尔·汗(全名Muḥammad Aamir Hussain Khan),是今天印度宝莱坞最优秀也是最受人欢迎的演员之一,他还经常兼任导演、制片,甚至编剧,为大家带来了很多幽默又反映社会现实令人深思的电影,他被称为“完美先生”,然而,即使如此,他的人生也不是一帆风顺。

阿米尔·汗塑造众多角色

童年

1965年3月14日,阿米尔·汗出生在印度孟买的一个电影之家:父亲叔叔塔哈尔·胡赛因(Tahir Hussain)是电影制片人,叔叔纳西尔·胡赛因(Nasir Hussain)是印度声名显赫的导演,70年代拍摄的《大篷车》相信是今天我国50后60后的经典回忆。

阿米尔·汗的电影生涯开始的很早。1973年,在他八岁时,就参演了叔叔纳西尔的经典电影《西方的回忆》(Yaadon Ki Baaraat)。他穿着一身白色礼服,虽然是配角,但仅有的几个镜头里很有灵性。

父亲和叔叔都做电影,似乎子承父业是那么的顺理成章。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虽然不讨厌演戏,但阿米尔·汗小时候非常讨厌化妆,还经常与其他小朋友在片场打架。于是拍了两部电影后,他的童星之路画上了休止符。

小阿米尔·汗开始学习网球、羽毛球、板球和国际象棋,尤其对网球特别痴迷,每天训练五六个小时。那时网球课每天下午3:00开始,但他通常一点到两点就溜进球场,一个人开始击球练习。14岁时他已经拿过马哈拉施特拉邦的少年组冠军。他说自己“更喜欢体育而不是学习”。但是父母因为他的成绩不佳,强迫他放弃网球,要求他好好读书。

后来在阿米尔·汗成名后,他曾经表示,当时如果父母不禁止他的网球训练,他会一直下去,当职业网球运动员。不过,他并没有特别的遗憾,尤其身高仅168cm,做运动员会比较吃亏。而且他很喜欢现在的职业,拍电影。

青少年阿米尔·汗

这里,我们就能看出阿米尔·汗的一个特点,也是这个特点对他的未来功不可没,那就是坚持和专注。他喜欢网球时,每天训练的时间就比别人长,还天天坚持,相信他即使坚持网球,也不会一事无成。所以,那些成功的人和没有成功的人的区别往往在于坚持不懈。

如果你想在生活中做出改变并取得成功,是时候培养自己的毅力了。这几点对毅力培养很有用:

1.认清你的需求和欲望,确定你的动机

做一件事,要搞明白为什么你要这么做,不然做着做着,就迷茫了,再也难以坚持。像是阿米尔·汗,他喜欢网球,想赢得网球比赛,然后坚持训练。当然,对很多人来说,兴趣常常是坚持的第一步。

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个老师,想要出版一本书,但写一本书需要很长的时间和无比的耐心。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动力,仅仅是觉得出版本书好像挺好的,那么这件事可能永远停留在你的脑子里。但如果你觉得现在用的教材很不好,你有更好的思路来教育学生,并且写好了书对职称评定很有帮助,这样你就有了每天坚持写作的动力,才会继续推动自己完成这本书。

2.列出明确的行动步骤

做一件事,要知道如何去做,这时候需要做一些研究和计划。阿米尔·汗在拍摄《摔跤吧!爸爸》时,需要增重和减重50斤,他是怎么做到呢?

为拍电影增重减重50斤

这里我就看出了行动步骤的重要,他靠计算卡路里来做到减肥。他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不仅是在体重的每个阶段应该做什么运动,吃什么食物,连睡觉时间都有规划。

3.养成纪律和习惯

如果不能养成自律和良好的习惯,所有的目标设定和计划都将付诸东流。

还是以阿米尔·汗减肥为例,他定好计划后,每天花6个小时锻炼,5个月内天天都是如此。即使在他最重的97公斤的时候,他也严格训练。

青年

阿米尔·汗重回电影界,是在大学的时候。他燃起了对电影的兴趣,19岁时主动辍学,到叔叔的制片公司做助理导演,偶尔也跑跑龙套。经过四年的片场打杂生活,1988年阿米尔·汗在印度版的“罗密欧和朱丽叶”——电影《冷暖人间》(Qayamat Se Qayamat Tak)中当男主角。阿米尔·汗第一次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还得了印度电影最佳新人奖,一炮而红。

阿米尔·汗为叔叔打杂

不过这也阿米尔·汗带来一些困扰,相信很多演员都遇到过这个问题。很长时间里,无论他怎么尝试,公众还是将把他当成《冷暖人间》主人公,无论怎么转型,形象总是停留在奶油小生和浪漫王子上。

阿米尔·汗一口气签下了九部电影,在两年里赶工完成,影片质量可想而知。很多人都嘲笑他只是有一个电影能看的烂片王。

之后,阿米尔·汗吸取教训,对剧本严格把关,找到好剧本后,甚至不计片酬去拍摄。

这大概是阿米尔·汗在电影界最失败的时候,如果他放弃了探索,可能就会成为印度电影史上的一闪而逝的小鲜肉之一,或者为了赚钱,真的成了一个赶片的烂片王,他的潜力就会被白白浪费掉。

小鲜肉时候的阿米尔·汗

我觉得,在遇到困境的时候,反思和努力缺一不可,甚至反思的重要性更大一些。要根本地解决一个问题,我们得先确定发生了什么,在问自己这为什么发生,最后再思考应该怎么。打个比方,种果树,发现最后收成不好,那么就先找到具体哪里不好,再确定是缺水,缺肥,有虫还是缺少传播花粉的蜜蜂,最后才是找到解决办法。

阿米尔·汗也是如此,他发现了自己片子质量的问题,也发现要转型就需要塑造更加饱满更加让人难以忘记的角色,他朝这个方向努力,于是,他挑剧本更加严格,选择角色时站在观众的角度,所以,之后他从1996年拍摄《印度拉贾》开始,再无烂片。

当然,我觉得阿米尔·汗的成功跟他的完美主义倾向也很有关系。为了饰演各行各业不同的人物,他不仅亲自体验他们生活,还学习了各种各样的才艺,甚至高阶魔方都成为技能之一。

对电影更是追求完美。在拍摄《摔跤吧!爸爸》时,其实是可以先拍他扮演的马哈维亚没有发胖的镜头,这样,他就不需要先增肥再减肥,但为了真实和更好的效果,他还是选了更艰难但更完美的路。

是不是,我们也要对自己多一点要求呢?好像完美主义的人都更有毅力呢。

1 评论: 1 阅读:420
评论列表
  • 2021-04-24 22:48

    作者写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