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从工人到富豪,他是见证时代的京城“老炮儿”

淘漉音乐 2020-06-05 20:16:43

6月1日,于谦、马未都、吴京、刘威、喻恩泰、乔杉、孙越、潘明、黄田、栾树10位“大谦世界马主团”在于谦短视频账号上直播了一场“理发仪式”,还有孟鹤堂做主持。这么大的阵仗,是为了响应马未都先生当时立下“不写完不理发”的flog。5月28日,马未都发博说要选个日子理发,人家先生从大年初五至今,写成了《唐诗宋词密码》,如今书已落笔,头发也是时候该理一理,于是便有了“最豪华理发阵容”。

那么马未都何许人也?且听以下分解。

都说北京人讲究,也会生活,衣食住行中处处透露着规矩和礼数,见谁无论高低辈分,就光凭一个“您”字儿,估计全国也没有哪个城市能与之相比。当然了,北京人也爱玩儿,花鸟鱼虫、古玩字画,这是北京人传统的生活情趣。

在经典电视剧《五月槐花香》中,我们可以看出老北京人对于古董的研究,对于收藏的热忱,但人与古董的命运跌宕,不过是时代扬起的尘土。我想,这也是在北京长大,本剧的顾问、收藏大家马未都先生所要表达的真实感受。

高级“老炮儿”

说马未都是“老炮儿”,并不是说他曾经混迹于大街小巷耍横,而是在他的人生轨迹中,总是出其不意,也笑傲江湖,他见证了时代,亦典藏着历史,靠着赚老祖宗的钱发家致富,他是身家百亿的隐形富豪,从一名工人到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再到创立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他的一生,比电影更精彩。

1955年,马未都出生于北京的空军大院,祖籍山东荣成,父亲马丹林在空军部队担任着重要职务。家庭条件虽不说大富大贵,但在那贫穷的年代里却也衣食无忧。部队大院自由自在的生活,给了他潇洒的童年,北京的胡同文化,使得生长在这里的马未都懂得人情世故。仗义、精干、从容,从小他就有不凡的气度,也为他日后的成就奠定基础。

马未都父亲

马未都11岁那年,文化大革命席卷中国,万般皆苦,唯有自渡。这场灾难,彻底的改变了马未都的人生轨迹,因为政治原因,一家人被下放发到了农村,生活天翻地覆,小学四年级的他,就此终止了学业。

时代之殇,导致命运多舛。生活虽然黑暗,但马未都没有放弃希望,迷茫的岁月里,他在艰难的条件下抓住每一个读书的机会,精神上得到满足,是一个人在困境中前行的动力,当磨难成为了经历,希望也就埋下了种子。他后来总说:人只有享不了的福,永远没有受不了的罪。正是这样日积月累的沉淀,为马未都的文学创作打下了根基。

20岁那年,马未都从农村插队两年后回到了城市,成为了一名机床工人,在工厂的五年里,他学到了尊敬,也依然追求着自己的文学梦。1981年,马未都在《中国青年报》发表小说《今夜月儿圆》,作品以他工作经历为背景,写的是一个车工被车间女神爱上的故事,在文学解放的思潮下,这篇小说很快风靡全国,他一炮而红。

26岁的马未都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他被破例调到中国青年出版社,成为《青年文学》的编辑,虽然学历最低,但是眼睛却最识才,莫言、余华、苏童、刘震云、王朔,这些大名鼎鼎的作家,当年的稿子,都是经马未都之手过稿,可以说,马未都成就了80年代辉煌的文坛。

马未都(左)、王朔(右)

“文化”先驱

十年的耕耘,马未都眼里揉不进沙子,看不惯文学界后来的虚假,他辞了职,转战影视圈,开始做生意,与王朔、刘震云等人一起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中心”,策划拍摄了《渴望》,1991年,创作完成了《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虽然没有直接参与该剧本创作,但很多故事都是以他为原型编写,1992年,“海马”正式定名为“海马影视创作室”。

那时,马未都已经开始倒腾古玩赚了点钱,年轻人,总要有点年轻人的样子,于是他便开了“海马歌舞厅”,也算正式踏入商业圈。前期虽火热,但好景不长,很多熟人消费后不掏钱,导致赔钱。怎么办呢?和王朔一合计,以歌舞厅为原型,拍摄了电视剧《海马歌舞厅》回本。此剧一出,依然成为了经典,在这部剧里,能看到人生百态,也能看到如今文艺界大腕儿。

由于主题曲《游戏人间》消极,受到了监管部门批评,该剧停播。后来海马歌舞厅关闭,“海马工作室”也因各自的发展而解散。

“海马现象”带动了影视文化趋势,也为当时众多埋头码字的作家指明了一条路。一群人的奋斗,成就一代人的记忆。

马未都功成名就,就将全部精力倾注于收藏,物质生活的富足,便开始追求精神世界的充盈。他不缺钱,也会抓机遇,即使当年开酒吧赔掉了43个四合院,也依然能在收藏届大展拳脚。他会做生意,所以有好件儿卖家总愿意给他,古董的价值,无可估量,所以也总愿意有人要,用马未都自己的话说:“天时地利人和”,他都占了。

经过多年积累,1996年,马未都开设了全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取名为“观复”,源于《道德经》"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寓意追根溯源,回归本心。

有了博物馆,马未都多了一份社会责任感,并在多地设有分馆,常年举办各类展览及讲座,开展鉴定和咨询业务。展览侧重开放形式,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突出传统文化的亲和力。

从工人到编辑,从开酒吧到搞收藏,他的身份一直都在变化,却一直都在创新,放到现在,他是当之无愧的“斜杠青年”。65岁的马未都,已经不复当年的激情,岁月荏苒,他潜心沉淀,致力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的研究。

人若有志,万事可为。马未都的故事,是一代人的发展史,曾经他与未来对话,如今同历史相会,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

财力、学识、品味、涵养;

文人、商人、媒体人、网红、收藏家。

何为英雄?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这位京城高级“老炮儿”,岂止只是自己的英雄?

3 评论: 2 阅读:568
评论列表
  • 2020-06-18 21:54

    三观正确且极具社会责任感的一位老人家,值得尊敬。

  • 2020-06-07 00:14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