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父女圈粉700万,被央视点名表扬:最高级的炫富,是养出这样的孩子

精读君 2022-06-30 09:58:17

今天是精读君陪伴你终身成长的第3182天

01

最近,我被一对央视点名表扬的网红父女圈粉:爸爸三石和他的闺女小钰。

别的网红圈粉靠才艺、靠颜值、靠美食,三石爸爸靠的仅仅是分享自己一家老小的日常。

比如,7点45分就要到学校,眼看着45分就要过了,女儿小钰却还在一粒粒扒早饭。明明被闺女气得胃疼,可当爸的愣是闭紧嘴巴,不催不吼,静静等在一旁。

放学铃声响起,同学们雀跃离校,小钰却双手插兜,用45°抬头仰望天空。而在校门口等候多时的三石爸爸,只能绝望地叹气,留下一脸生无可恋的表情。

别的孩子课后打打闹闹嘻嘻哈哈,唯有小钰枕着书包躺在马路沿上,翘着二郎腿晃着脚,悠闲地看着手里的书。

“天为被,地为床,不与世俗争辉煌,我能有你这么潇洒就好了”,这是老父亲发自内心的佩服。

慢性子的小钰瞬间走红,父女俩还被央视点名,称小钰是最火的小学生,三石是全网最有耐心的父亲,更是对三石的育子方式大加赞赏。

也有不少网友表示,看到上学迟到、吃饭拖拉、做事磨叽的小钰深有同感,因为他们家里也有同款孩子。

然而,对待这样的孩子,脾气急的父母基本上是连催带吼,着急得跳脚;脾气好一点的,也是在焦虑中苦口婆心地给孩子讲道理。

但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父母越是急得跳脚,孩子越是不紧不慢,一副漫不经心、时间与我无关的样子。

无论是用权威或武力去镇压,还是强硬地给孩子讲道理,都不是最好的办法,因为这样的做法非但达不到效果,还会伤害父母和子女的关系。

《反焦虑:今天我们怎样当家长》一书中,有这样一个观点:最悲哀的事,就是与孩子的关系断裂了。

心理学家贺岭峰在书中提到:

跟孩子相处时,最重要的还是相处过程中的情绪氛围,这直接决定了孩子和你在一起时的情绪体验是怎样的。是紧张的还是放松的,是负面的还是愉悦的,是有成就感的还是没有成就感的,是被看到的还是没有被看到的……

如果情绪氛围是负面的,那么你跟孩子说再多都无济于事,他们只会越来越逆反。

02

孩子最愿意听谁的话?答案很简单:喜欢谁,就听谁的。这个人讲话有没有道理,完全不重要。

那怎样的大人招孩子喜欢呢?武志红在《为人父母,要听孩子的话》一文中提到一个场景。

这个场景,是新学期开始时,新老师自我介绍完之后的一番话,不同的老师会有不同的话术,而讲台下同学们的议论也会截然不同:

A老师:你们这一批孩子呀,真是垮掉的一代,不愁吃不愁穿,有机会好好读书,但就是不珍惜。你们知道我那时候上学有多不容易吗?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们要多向我们这代人看齐。

同学们议论:

“这老东西,管得真多!”

“还瞧不起咱们!他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吗?”

“估计过不了多久,他就会说我们是他带过最差的一届学生了!”

B老师:我觉得你们这代人特别有想法,经常会从一些我意想不到的角度去看事情。你们年轻人就是有活力呀!和你们呆在一起我也觉得年轻了不少,并且也能学到不少东西。

同学们议论:

“这老师感觉比之前那个好说话啊!”

“你们说老师的孩子会比我们大吗?”

“我之前见过老师会打羽毛球,咱们下次可以叫上他。”

毋庸置疑,学生肯定更喜欢B老师。

因为A老师的那番话一下子就和学生划清了界限,并且还带着说教的意味,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和敌意。

相比之下,B老师表达的则是让人愉快的:我很欣赏你们,我是来和你们一起成长的。

B老师的做法,就是在和学生建立一种好的情绪氛围,师生关系也很容易拉近。

什么样的情绪氛围,决定了孩子愿不愿意听你的话。

三石爸爸的做法也是如此,女儿拖拉,既然催促无用,不如静静等待,这样至少不会破坏了关系。

要让女儿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三石爸爸也有办法。

小钰为了按时上自己喜欢的美术课,早早就收拾好书包,拎着水杯站在门口等爸爸。

此时的三石爸爸却学起了女儿,一粒一粒地扒着碗里的饭,一小块配菜,分好几口啃。任凭女儿大声抱怨,爸爸就是脸不红心不跳,一副“你要着急你先走”的表情。

通过引导换位思考,一招就制服了女儿爱迟到的毛病。

03

让孩子学会自律和独立的最好办法,绝不是催促和逼迫,而是放手给孩子成长的机会。

只有当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生活,才会越来越自律。

著名的“棉花糖”实验很多人都知道,结果就是 :在5岁时能够忍住嘴馋,等待第二颗棉花糖的孩子,之后在学习和工作上都会更成功。

1998年,棉花糖实验进行以后的30年后,米歇尔为了弄清楚孩子出生多久才能看出是否具有延迟满足的能力?和她的学生又做了一个实验,叫“陌生情境”实验。

他们选取了18个月左右的孩子作为被试。实验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由活动

母亲和孩子单独待在实验室的房间里,就像在家里一样玩耍5分钟。

第二阶段:分离

母亲接到电话,走出房间,只留孩子一人与一名志愿者单独待上两分钟。孩子事先在母亲在场的情况下,与这名志愿者有过17分钟的互动。

在母亲离开的这段时间里,若孩子表现出不安,志愿者会简单安慰他,告诉他母亲马上就会回来。

第三阶段:团聚

母亲与孩子分开两分钟后,又再次回来,此时志愿者悄悄离开房间,让母亲与孩子活动3分钟。

实验结果预示了孩子日后在棉花糖实验中的行为:在“陌生情境”最后30秒转移注意力,顺利坚持了2分钟的孩子,他们长到5岁时,也能更有效地获得第二颗棉花糖

米歇尔解释说:有较好自控力的婴儿通常能够应对母亲的控制,但并不是通过紧紧粘着母亲,而是与母亲保持距离(1米以上)、自己发现与探索房间、玩玩具,以此来转移注意力。

也就是说,孩子一旦能够控制自己与母亲之间的距离,就能在母亲做决定时不完全听从母亲的控制。而过度控制孩子的父母,很有可能暗中破坏了孩子这种自控力的发育。

所以说,我们要做孩子人生路上的导师,成长的陪伴者,而不是成为他人生方向的干涉者。

就像伊能静在综艺节目《了不起的姐姐》里说的:与孩子相处要有界限感,不要用40岁的经验去教育20岁的孩子。

真正高级的父母,会告诉孩子自己的分享,但是不会去指导,因为孩子正在经验他的生命,我们不能剥夺他获得经验的过程。

04

《反焦虑》一书中提到:

今天做父母的人,谁都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将来会面对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而且那个世界呈现出的状态肯定更适合他们,且更不适合我们。

所以教育孩子时,父母用自己的价值观来判断未来是什么样子,其实是特别可怕的事情。

每一个时代的人,都具备着某些上一代人不具备的能力和特质。

身为父母,虽然生活经验更丰富,但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无论大人小孩,其实都是 “新手” 。

我们应该允许孩子,以自己的方式,慢慢长大。

人们总说,教育孩子要有耐心。

这个耐心,并不是有耐心“反复讲大道理”,而是花费耐心“与孩子建立关系”。

当父母和孩子相处过程中,始终保持一个正面的情绪氛围,让孩子感受到愉悦,他就会回报你惊喜。

三石爸爸的女儿小钰,因为自由的心灵被精心呵护过,虽然在学习上不出色,但她的想象力与动手能力却十分出众。

在小钰看来,吃西瓜是一场行为艺术表演,分分钟松给你抠出一个猪八戒。

吃剩的香蕉皮,经过她的巧手,摇身一变就成了一只只活灵活现的八爪鱼。

不起眼的香菇,在她的精心雕琢下,变成了可爱的乌龟,上演一场“乌龟开会”。

还有螃蟹,在她的捣鼓下,变成了令人头皮发麻的蜈蚣……

台湾教育家赖念华说:“当一个孩子的创造性越高,他的心理发展就越健康,因为他不会总是固着在某一个点上。当一个人一直固着在某一个点上,就会出现困扰。

健康的心理是更流动、更有创造性和自发性的,只有这样,孩子的生活才会更丰富、更多元。”

真正的炫富,大概就是养出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

因为在这样情绪氛围下长大的孩子,不愁他没有光明的未来。

教育的背后,其实藏着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慢即是快。

父母永远要相信,孩子会自己好好长大。

14 评论: 8 阅读:25888
评论列表
  • 2022-07-06 07:19

    都是按剧本表演罢了,还值得表扬?

  • 2022-07-01 16:30

    她妈呢?她妈呢?就我有这个疑问么?

  • 2022-07-01 15:44

    我能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但自己确实悟性比较低每次都控制不住自己。然后暴躁了

  • 2022-07-01 13:34

    前提是得不用上班啊

  • 2022-07-01 08:39

    要不是成了网红,挣了很多钱,别指望这废女儿养老。。

  • 2022-07-01 07:10

    他爸肯定不用赶时间上班,不怕上班迟到

  • 这对父女挺可爱的。

  • 2022-06-30 22:11

    都是演员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