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分9.6,张译凭什么是国庆档的“定海神针”?

多彩的小娜 2022-10-01 15:34:07

横尸遍野、火光冲天,到处充斥着人们凄惨的哀叫,一百多名中国同胞躲在废弃的工厂中,焦急地等待救援。

两位中国外交人员穿越战火来到了这里,通过一位小朋友找到了他们,宗大伟说,我们是中国领保中心的工作人员,我们带你们回家。

但此时,网络和手机信号早已中断,外面的天是什么颜色他们都不知道,如何撤退是关键,一旦决策失误,就会牺牲一百多条人命,两位外交人员不敢大意。

这是电影《万里归途》中的一段惊心动魄的剧情,作为首次揭秘中国外交人员撤侨幕后的电影,每个场面都力求真实。

电影首映现场,一位真实的外交工作人员曾任中国入驻刚果共和国大使馆的一等秘书办公室主任站起来分享了自己的经历。

1997年,刚果发生战乱,外交人员都被困在使馆中,外面战火纷飞,坚持了八天八夜。电影拍得非常真实,同时也道出了外交人员坚持的信念:哪怕只剩最后一个中国人,都要救出来。

第一次饰演外交人员让张译颇有感触:“我很敬重他们(外交人员),在危险面前把更多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真实的故事

电影《万里归途》中,努米亚共和国爆发战乱,政务参赞严行舟(成泰燊 饰),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一等秘书宗大伟(张译 饰)、章宁(张子贤 饰)与随员成朗(王俊凯 饰)接到命令前去负责撤侨工作。

机场等待撤离的同胞众多,现场秩序混乱,除了中国人还有无数他国民众,所有人都想着什么时候能有一架飞机接自己撤离。

当他们看到宗大伟、成朗一行人后,一拥而上,手上拿着钱往他们跟前伸,只希望能抢到一个位置让自己逃离。

只见宗大伟从人群中艰难走过,站定后拿着喇叭高声喊:“现在请大家把手上的国旗、护照举起来,我们带你们回家。”

随着喇叭中传出来的声音,气氛瞬间沸腾,又燃又感动。

机场通道打开,宗大伟走在最前方,中国公民的队伍跟在身后。

与此同时,李雪健饰演的大使也在电视中坚定地表示:“祖国不会放弃任何一位同胞,我们一定带大家回家。”

这是电影《万里归途》的经典一幕,也是每一次撤侨行动中,祖国和外交人员对同胞的承诺。

《万里归途》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很多场景都能在新闻中找到对照。

2011年,利比亚爆发战争,局势动荡,中国企业遭到洗劫,中国公民遭遇袭击,滞留在利比亚的中国华侨超过了35000人。

为了活命,许多同胞进入沙漠,等待救援。

电影《万里归途》中,滞留国外的公民也是人数众多。如电影张译饰演的宗大伟和王俊凯饰演的成朗带领123名同胞穿越沙漠。

利比亚大使接到通知后,立马带领工作人员飞往黎波里,抵达后,不顾时差,直接赶赴边境口岸安顿中国公民。由于局势不稳,400公里的路程,竟有50多个军警哨卡,到处都是坦克和装甲车,还经常有人鸣笛示警,足足走了8个小时。

那时的港口就像一个小联合国,聚集了20多个国家的公民,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救援,没有物资,一瓶水也不舍得立刻喝完,只能稍微润润嘴唇,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有人来接他们。

有一位外交人员老婆怀孕还生病住院,但他依然在收到指令后立马出发接护难民,当中国外交人员到达码头时,中国公民齐声欢呼。其他国家的人眼巴巴地望着,责问海关人员:“你们为什么能让中国人出去,却不让我们出去?”

“你们的国家派人来组织你们出境吗?”海关人员反问,却没有人回答。

利比亚撤侨事件的四年后,也门被战火吞噬,600多名中国同胞的性命受到严重威胁,驻也门大使馆的外交人员立刻联络驻在国当局,协调军舰进入也门的手续办理,组织同胞集结撤离。

有一次,几个外交部工作人员跟驻亚丁总领馆领事马冀忠打电话,正说着,突然有一个低沉的声音响起,接着没了声音。十几秒后,电话那头才再次传来领事的声音:“不好意思,刚才附近有个炸弹爆炸,把我的手机震掉了,咱们接着说。”

电影中,当政务参赞严行舟在大使馆内各方联系组织撤离时,只听“轰”的一声,大使馆也接连遭遇轰炸,头顶吊灯砸落,桌子四分五裂,所有人只能蹲下躲避,但手上的工作没有一个人停。

时间来到2022年,乌克兰局势急剧升级,一位外交人员护送学生的过程中,出发不到一小时遇到三起炸弹爆炸。

还有一次,一位年轻的外交人员在实地查看场地的过程中,敲开门,没想到立刻被几位大兵拿枪指着脑袋,他很紧张,但很快镇定下来跟大兵交涉,最终化险为夷。

一直以来,撤侨的外交人员被称为“西装战士”,他们即使手无寸铁,也拼尽一切将同胞带到安全的地方。如果不是《万里归途》把他们的真实事迹搬上大银幕,那些故事可能至今鲜为人知。

为了再现真实,《万里归途》开拍前看了很多关于撤侨的报告文学,还做了多次相关人物的专访,了解当时发生的细节和他们最真实的情感。

剧组100多位工作人员辗转多地,前往千里之外的大戈壁滩徒步勘景,只为寻找最符合国外气候环境的地点。他们精益求精,甚至连太阳的角度都要去感受,不断在勘景过程中找寻方法,实现想要的最佳效果。

除此之外,为了打造局势紧张的“努米亚”地区,剧组1:1搭建了一座2万平米的非洲城市,现场满目疮痍、硝烟弥漫。复刻的场景尚且如此,没有人敢想象最真实的战争场面。

导演饶晓志说:“故事背景变得宏大,工业化体量是前所未有的,这不仅是一次挑战,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提升。”

真实的演绎

2005年,《乔家大院》的片场,导演看着眼前畏畏缩缩的配角,问:“你多大了?”“27。”

“27了,你记住,男演员28岁再不行,就回家洗洗睡吧。”

张译听了,心里一紧,回到家,哭着开了瓶啤酒,他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

谁也没想到,第二年,张译会因为《士兵突击》小火一把。之后,拼了命地接戏,他知道自己不是感受派演员,那就努力走进角色,勤能补拙。

《一秒钟》中,张译强行让自己在三个月内暴瘦二十多斤,疯狂拍吃面戏,吃到胃痉挛;拍《红海行动》时,张译不小心骨折,但为了完成一部动作戏极多的电影张译坚决不用替身,而是拖着打石膏的腿,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

《万里归途》刚官宣时,很多人评论:主演有张译,那肯定没问题。

电影中,张译饰演了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的一等秘书宗大伟,他经历过地震、政变、瘟疫,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外交人员。

妻子即将临盆,他和几位同事却突然接到任务,去努米亚解救中国同胞。有一位年轻同事,25岁,叫成朗,第一次执行任务。

炸弹无情,尸横遍野,甚至连警局都被炸了。

根据以往经验,宗大伟首先想到寻求当地政府的帮助,结果在出境时被边境官被拒绝,理由是,他们这1000多名同胞中大部分人的护照在战乱中遗失,你需要为他们补办“出国证明”。

另一边,同事章宁的妻子白婳带着一百多名工人,流落在边境。宗大伟带着成朗进入战区,和白婳艰难汇合后无法逃离,又遭遇信号阻断,和大使馆失联。

宗大伟思考之后下了决定,带领大家从沙漠穿过,前往唯一安全的边境城市。

在战火中,宗大伟和成朗是他们的希望。成功撤离,是他们的任务,一旦失败,则是上百个家庭的破碎。

第一次看剧本,张译就觉得宗大伟这个角色非常立体,作为外交人员,深入绝境时他有担当,也有作为一个普通人,在面对叛军时内心恐惧。

有一场戏,宗大伟被叛军套头抓走,叛军说:“我可以放你们走,但你要跟我玩一个游戏,我们各自对着自己的头开一枪......”

宗大伟往前走着,满头冷汗,双腿因为恐惧发抖,呼吸紧促,嘴唇和眼皮都在止不住的颤抖。

戏外,张译在片场经常跑来跑去,每拍完一场戏就要跑到监视器前仔细看自己刚才的表演。

为了从细节刻画真实的人物状态,即使在休息中,他也从不坐凳子,因为在真实的撤侨途中,大家只能席地而坐。

有一幕,在沙漠中,宗大伟和成朗争论完,试图喝水冷静,不料嘴角流下一滴,他没有擦掉,全部推进嘴里,因为在如此匮乏的条件下每一滴水都显得珍贵。

和宗大伟不同,王俊凯饰演的成朗是一位新人外交工作者,刚毕业,不会阿语,没有战场环境的经验。原本的任务只是将在机场的同胞带回国,连机场都不用出,当天就能往返,没想到临危受命。作为第一次参加外事行动的年轻人,他一腔热血,满怀理想。

一开始,成朗把宗大伟当作榜样,到了中期,却和宗大伟产生了分歧。

这是由于他们性格和处世方式的差异,宗大伟经验丰富,深谙人性。成朗经验尚浅,执着于原则。

宗大伟很明白大家会面临什么,往前走也许真的没有救援,但尚有希望,如果停滞不前,战火袭来,那就真的会死,但他不想把这些压力给到成朗。

好在成朗在带领同胞穿越沙漠的过程中,又慢慢理解了宗大伟。王俊凯说:“整个过程中,成朗实现了成长和蜕变。”

在成朗身上,宗大伟仿佛看到了十年前的自己。

在撤侨过程中,除了外交人员,还有一同前行的同胞。

殷桃饰演的白婳,是一名外交人员的家属,同时也是驻外企业的管理人员。在危险中,她一个人带着女儿和一百多位同胞等待救援,在宗大伟提出撤离计划后,她第一时间站在他那边,给大家打气。

在撤离前夕,宗大伟让白婳去休息,白婳说:“我不用休息,我熟悉这里的地形,你需要我。”

后来,当她看到同伴被抓为人质时,心疼又害怕,泪从眼眶中留下,听到枪响的那刻,身体一震,青筋暴起,闭上双眼不愿再看。

但她明白,女儿需要她,同胞需要她,害怕就意味着妥协,所以即使身处危局,白婳依然坚韧不屈。

在她身上,闪耀着让人敬佩的强大力量,是指尖轻柔也是百炼成钢。

殷桃说,自己之所以喜欢这个角色,也是因为她“有担当,有智慧,是个有大局观的女性”。

为了营造人物疲惫的状态,殷桃不停往自己的包里放着石头。看到自己的妆容,殷桃还向导演提出建议:我的脸蛋显得太干净了,应该再加一点粗糙感。

几位主演不遗余力地让每一个细节到位,配角也尽力演好每一场戏。

有好几位演员都来自饶晓志话剧团,开拍前,大家准备了人物小传,接到任务后,接连排练好几个月。

在沙漠中,演员为了体现沙尘暴被埋过后的状态,用嘴含住沙子,还问旁边人:“我嘴皮上有沙子没?”得到肯定回答后才满意地转了过去。

无论是实力演员张译,还是可能仅仅只是充当背景的群众演员,每个人都全力还原了真实的人物形象。

真实的情感

近年来,饶晓志拍了很多电影,故事发生的舞台不停变化,但始终专注于普通人的悲喜。

饶晓志也被外交人员的故事和经历打动——这些在生活中的普通父亲、普通儿子、普通丈夫,也会有顾虑,但在需要他们时,仍会义无反顾冲在最前线。

任务困难,很多外交人员都会拟好一份遗书放在床头柜,他们早就想过自己如果遇难,家人应该怎么办。

比如也门撤侨中的总领馆领事马冀忠,在经历了1994年撤侨后,决定成为一名外交工作者,多次派驻中东国家。

战争爆发决定撤侨时,馆内只剩他和妻子二人,生命安全无法保证,马冀忠后来回忆说:“一次发生在四五百米外的自杀式袭击,曾震碎领馆所有玻璃,将室内的石膏吊顶整个掀下来。当地人喜欢朝天开枪进行庆祝,有人在家里和公交车上被流弹击中丧命。”

撤离前一天,马冀忠和妻子把床垫搬到卫生间睡了一夜,第二天是两人的结婚纪念日,马冀忠把包括妻子在内的122名中国公民送上临沂舰后,自己又回到了总领馆,他很害怕,害怕这是和妻子见的最后一面,但留守任务没完成,他是不会走的。

几天后,马冀忠终于离开也门,他不敢回忆最后的7个昼夜,但他说,如果还有派驻任务,我依然会去。

电影《万里归途》中的宗大伟也是一样,在生活中他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丈夫,妻子怀孕后,每天都在期待孩子的诞生。本以为能一直陪在妻子身边,却突然接到在努米亚撤侨的任务,解救中国同胞是他的责任,宗大伟自然不会推辞,便像以往一样登上飞机。

下了飞机,见到同事,宗大伟也牵挂着妻子,说:”我妻子这两天就要生了,等我把同胞从机场带回国,我就回去陪她。“

那晚,宗大伟没有坐上回程的飞机,他把自己的座位让给了一位中国台湾同胞,本以为第二天能坐最早的船离开这里,却临危受命,带着没有任何战场经验的成朗,撤离滞留在边境的中国同胞。

可撤离完同胞后,又得知白婳带着一批同胞被困边境,急需帮助。

一边是等待着自己回去的妻子,一边是等待着自己援救的同胞,已经登上机场大巴的宗大伟,几经斟酌,还是开车返回,和成朗一起冲过战区。

有一幕,在沙漠中,宗大伟坐在一块石头上,趁着手机有信号时给妻子悦儿打了一通电话,低着头哽咽道歉:“对不起悦儿,有事耽误了。”

悦儿没有埋怨,强忍担心和委屈,说:“你跟闺女说句话吧。”电话里,传来了一阵婴儿的啼哭。宗大伟捂着嘴,不知该说什么,半天没憋出一句,往后一靠,还撞到了头。

家中有妻子和孩子等待,每每想到,他都很无力,但宗大伟还是忘不了身上的那份外交人员的使命。

但他也是一位普通人,在面临危险时,也会有内心的挣扎,会害怕和脆弱。被反叛军套头抓到时,宗大伟害怕到眼睛无神,膝盖颤抖,却还是在看到同伴被羞辱时勇敢站出。

在他们心中,帮助同胞撤离是一个特殊的使命,在面对叛军和战乱时要为广大中国公民筑起一道坚强的防线。

近年来,随着各个国家局势的变化,中国已经成功组织过多次撤侨行动,而中国人总是能屡屡创造传奇。

在异国他乡,想要凭借自己的力量回国是非常困难的,但每当危难发生的时候,外交部总会第一时间作出研判,设计撤离路线,协调国际关系,采取紧急行动,多部门配合,无不展现出沉着理性和人间温情。

导演饶晓志说:“撤侨,从来不止于数字层面的多少人,而是活生生的每个人;外交人员,在使命与担当之外,也是等同于你我的普通人。”

《万里归途》不仅拍出了外交人员令人钦佩的钢铁之躯下、普通而柔软的一面,更是拍出了因为强大的信念果敢与坚定的中国人。

每每在应对重大挑战、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时,中国人总能表现出超出预期的强大凝聚力,在特殊情况面前,中国人绝不会放弃任何一条生命。

从古至今,越是极端情况,越是生死较量,中国人越是守望相助,团结一致,这种强大的凝聚力早已流淌于中国人民的血液中,成为强大支柱,也因为如此,中国人总能创造奇迹。

就像电影中宗大伟说:“中国人也是用了近百年的时间才从战乱中站起来的,这个世界会好的。”

0 评论: 1 阅读:197
评论列表
  • 2022-10-02 12:57

    真扯淡,什么垃圾剧情都拉出来丢人现眼,除了张译后半段有点演技,王俊凯简直就是个土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