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已:三条亲情线,钟晓芹真实,顾家最难受,王漫妮让人泪目

八姑姑 2020-09-15 18:49:59

女神刘诗诗复出的第一部作品《亲爱的自己》正在热播,它是一部聚焦女性的作品。

这不是今年的第一部爆款职场女性作品,之前也有一部爆款作品。

对,我说的就是《三十而已》。

当我再次回顾今年爆款影视剧《三十而已》发现,比起广为热议女性角色人设,剧中亲情更温情,也更贴切我们的生活。

全能女神顾佳,小镇女孩王漫妮,乖乖女钟晓芹,三种完全不同的家庭模式,却折射出,我们最真实的中国式亲情。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

因为亲情在前,幸福在后。

远行游子的身后,站的是忧心的父母

王漫妮,小城出身,孤身在上海打拼。

她拼命工作,为的是远离小城,却忽视了最亲近的父母。

一次夜里,王漫妮因长期憋尿引发急性肾炎,晕倒在出租房,幸亏妈妈察觉异样,拨打急救电话,抢救及时。

在医院打点滴时,妈妈让她拍输液瓶的照片发她,然后估算打点滴的时间,在药快没的时候,打电话给王漫妮,提醒她叫护士拔针。

多年护士经验的母亲知道,医院的夜间值班护士人手少,有时半夜打铃要打好几次护士才会来。

而王漫妮一个人没有陪护,才会让远在千里之外的母亲担心。

漫妮妈妈熬了大半夜,在打电话提醒漫妮换药后,才安心的在沙发上眯了会。

这一幕看哭了很多人,弹幕上都在说,“过于真实,这就是我妈妈”。

儿行千里母担忧,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爸妈。

岁月是一条条流动的经线,父母的爱就是柔密编织的纬线。

今年年初有一位硬核妈妈火了。

沈阳大学生小利,因为实习工作没法回家过年,远在山东老家的妈妈知道后,给小利寄来了一份特殊年货——“包饺子套餐”三鲜馅、三色面团、擀面杖、薄面…

全套“包饺子”用品,用收纳盒精致包好。

末了还附上了一张老妈亲笔的《包饺子教程》。

饺子套装加包装费冷运邮费,一种花了665.7元,小利得知后,直呼这是他这辈子吃的最贵的饺子。

妈妈之所以大费周章寄来全套“包饺子套餐”,是因为小利最爱吃饺子,妈妈想让儿子过年时,能吃到家乡味饺子。

这套“老妈的硬核操作”被小利晒出后,迅速在网上走红,大家纷纷赞叹:

“这份年货主要‘贵’在心意,我酸了…”

“这什么神仙妈妈,征服了收纳控!”

“我相中你那个擀面杖了…”

其实“老妈的硬核操作”的背后,藏的都是母亲的小心思。

妈妈想锻炼了儿子的动手能力,之后儿子无论在哪过年,都能吃到最纯正的家乡味饺子。

还可以和在外过年的同学同事们,一起包饺子,既能促进小利和同学同事们间的交流,也弥补了大家不能回家过年的遗憾。

儿行千里母担忧。

正如千年前诗人孟郊写下了那句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其实无论是千年前,还有千年后,母亲对孩子的爱都一样深。

有人说,越优秀的孩子,会离家越来越远。

但其实,父母是线,我们是风筝,无论离家多远,父母手中的线,都会牢牢地系在我们身上。

把最好的给孩子,是父母最深的爱

三十而已》中还有这样一段亲情,同样值得我们体会。

电视剧中的乖乖女钟晓芹,是全家的掌上宝。

她的父母,总是担心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倾尽的所能,只为给她最好

上学的时,父母全心全意的照顾,工作的时,帮女儿挑选一份最稳妥的工作。

到了适婚年龄,忙里忙外,给女儿张罗最合适的对象。

哪怕结婚之后,也没放松过操心小两口,钟母一周去两人婚后的小屋两次,帮他们洗衣做饭,打理家务。

到后来女婿陈屿都受不了,对钟晓芹说:“以后,能不能让咱妈少来我们家。搁谁家有个田螺丈母娘,能受得了?”

钟晓芹很委屈:“我说了啊,现在咱妈,从以前的一周来四趟,变成两趟了。”

有人说钟晓芹的母亲,对自己女儿干预太多,其实,她不过是对女儿的爱太深厚。

正如张爱玲曾说过:妈妈们都有个通病,只要你说的哪样菜好吃,她们就频繁的煮那道菜,直到你厌烦地埋怨了为止。

其实她这辈子就是把你觉得好的,给你,都给你,爱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最新上映的电影《第一次的别离》里,讲述了远在新疆沙雅维吾尔族凯丽一家,为了求学奔波的故事。

凯丽的父母,把家从乡下搬到县城,为的是把孩子送进汉语学校学习。

凯丽的母亲,不想自己的孩子和她一样,困在乡下,种一辈子的棉花。

学好了普通话,长大了就能干部,这是一个母亲最淳朴心愿。

凯丽的母亲估计很难理解,顾佳为了孩子上一个好的幼儿园,买豪宅,买高档包,不惜一切代价,打入太太圈。

但她一定能理解,顾佳那句“这是我当妈的修行”,为了孩子愿意倾尽所有。

曾听过一个故事,一个高中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常常是半夜翻墙出校上网。

有一天,他照例翻墙,翻到一半时便翻身跳了回来,拔腿狂奔而回,面色古怪。

同学们问他,他也不说话。

自那以后,他便认真读书,不再上网,最后考上名校。

学校里盛传,他那晚翻墙出去后,看到鬼了。

多年以后,昔日的同学再问到此事,他沉默很久说:那天父亲来送生活费,他舍不得住旅馆,在墙下坐了一夜。

世间的岁月静好,是因为有父母为我们负重前行。

我们以一声“妈妈”为报酬,肆无忌惮的向她索要一切。

以一声“爸爸”为枷锁,他就为我们毫不保留的付出一切。

亲情,就是用爱去浇灌爱。

因为拥有爱,便拥有了向上的动力。

不添麻烦,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后一滴爱

顾佳是单亲家庭,母亲因病早逝,是父亲将她拉扯大。

当顾佳生活条件提高后,提议父亲搬去和他们一起住时,顾爸想也不想拒绝了女儿的提议,并表示远香近臭,他一个人住挺好。

事实上,他不搬过去和女儿住,是不想给女儿添麻烦。

他能体谅女儿的难处,女儿又要忙公司,又要照顾孩子,她没有那么多的精力来照顾他。

为了不让女儿担心,他选择去养老院。

顾佳好友家里出了事情,朋友自顾不暇,只能把自己的父亲托付给顾佳。

朋友的爸爸接受不了打击,想靠装疯卖傻来逃避现实:在茶几上折腾,硬说是在大海里游泳;把年纪和他一般大的顾爸认作儿子……

顾佳既要打理公司照顾孩子,又要跑前跑后帮忙照顾朋友的爸爸。

最后,还是顾爸制住了他:“别折腾了,我就是心疼我女儿。”

顾爸心疼女儿,他怕自己给女儿添麻烦,也怕长一辈的他们,再给晚辈添麻烦。

曾有一个央视公益短片,叫《老爸的谎言》。

父亲接到女儿从远方打来的电话,对女儿说:“你放心吧,我啊,吃得饱,睡的香,每天可忙啦,你安心工作就好…”

“你妈,不在,她跳舞去了,在跟一些老朋友排节目……”

结果镜头一转:父亲孤身一人,在去医院的路上,老伴生病了,他想送点吃的过去……

年迈的父亲,只是想年纪大了,不麻烦孩子,就是给孩子最好的帮助。

黄磊曾总结:“中国式的父母有一个特点,叫不给孩子添麻烦。”

之前看过一个74岁的老读者,在后台的留言,她说:

“父母都是知道儿女们的不容易,工作紧张压力大,还有孩子需要照顾。

父母是真心疼自己孩子,所以父母要做的,就是努力好好活,不给儿女添麻烦。每一天都保持好心态,好好活,就是为孩子们,做好样子。”

中国的家长,都是相似的,爸妈总是以他们的方式,默默的守护我们。

不添麻烦,是父母给孩子的最后一滴爱。

父母们平日里不显山露水,却会在我们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在这世上,父母是我们最亲的人。

他们,就是我们平凡生活的英雄主义。

只要亲情在前面,幸福就会在后面,紧紧相随。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愿我们在来得及爱时,好好的爱他们。

和父母一起,在爱中修行。

正如刘同所说,对父母孝顺,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做错的一件事情。

. END .

【文| 芷弋 】

【编辑| 知愚姑娘】

【排版 | 小龙】

4 评论: 0 阅读:2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