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2023年了,“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也该真相大白了

二妞情感说 2023-03-12 17:36:15

文|令狐伯

这段时间写了不少关于香港文娱衰落的稿子,很多人说伯光君老是批评香港文娱。答案恰恰相反,这里没有批评的意思。主要还是因为历史环境的关系,现在港台文化创作者仍然没有试图融入内地主导的新时代华语文化。

内地观众却因为过去港台流行文化的情怀滤镜,仍然在沉湎和追捧这些文化。这倒是无可厚非,毕竟穿越时空的文化艺术有它的价值。但观众仍然追捧过去港台文娱的生产模式,甚至动不动反思和刻意贬低内地文化产业。

这不但对于华语流行文化发展毫无认知,对于未来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

比如这里面就有一个流传多年的谣言,那就是香港电影衰落是因为内地。什么官方不给香港电影自由?什么内地市场不行?再到什么内地和香港签署的协议导致香港电影培养不了新人等等。

我相信现在抱着这样观点的人不少,并且时不时被拿出来讨论。再通过怀念当初香港电影,认为只要学习香港电影就能拍好电影什么的,这实际上就是既不了解香港电影,更不了解内地电影。

这么多年过去了,香港电影为什么衰落也早该真相大白了。

香港电影为何会衰落?这3个原因,一个比一个严重

香港电影衰落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其实业界早有定论,伯光君都写过很多次稿子分析。那些演员,导演和创作者人才青黄不接,再什么香港电影人没有格局,最后是什么香港电影票房越来越低等等。

这些倒也不是不重要,但只是电影行业的问题,香港电影衰落还是这3个重要原因。

1、香港电影人口太少,经济上限有限,外部受到冲击后就影响内部,98年金融海啸后除了金融贸易,当时受到影响的都不止文娱行业一个,各行各业都受到了影响。

王晶曾经接受采访时说,1993年周星驰《济公》起台湾资本不愿意给香港电影投资,然后就崩了。这件事算是大环境导致的一个诱因,其实是当时内地的经济崛起,港台经济发展不佳,经济行为就开始收缩,98年又发生了亚洲金融海啸——

相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事儿不用多讲,这就决定了下一个问题。

2、香港电影本土市场非常有限,它没有办法支撑香港电影更新换代。

毕竟香港本土只有七百多万人口,这个市场上限能有多大?当初香港电影强盛的时候,这个市场基础主要就是港台的三千多万人口,外加隐性的市场东南亚,那时内地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呢。

2023年,5000多万人口的韩国因为3年“疫情‘的冲击都叫苦连天了,何况三千多万人口的港台市场。90年代末大环境经济不行,台湾市场又崩掉了,香港本土市场又小,它就没有支撑下一个东西。

3、香港电影没有产业升级成功,也就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业升级,再重新到世界上抢占市场,甚至连本土市场都丢了。

相信我,近现代各行各业科学技术带来的产业升级是抢占市场的唯一法门。这个实体的制造业上演了太多次,你看中国家电之于日本家电,苹果代表的智能手机之于诺基亚代表的老式手机,再到现在中国新能源汽车之于燃油车等等。

大家不要觉得文化产业和实体制造业不同,实际上这玩意儿也是一样的。

2000年之前,香港电影,日本电影和欧洲文艺片都能和好莱坞大片打得有来有回。但好莱坞在90年代初《终结者2》到《侏罗纪公园》系列革新数字特效技术成功,再到卡梅隆的《泰坦尼克号》就对全世界形成了降维打击。

90年代末《黑客帝国》系列,《指环王》系列,《蜘蛛侠》等等,是不是好莱坞大片开始横扫全世界,欧洲、东南亚、中国港台、包括中东、俄罗斯,中国内地等等,全世界市场都沉沦在好莱坞大片之下。

这个经济(消费力)+人口数量(市场上限)+产业升级(竞争力)一直是产业的根本。

香港三点全占,欧洲虽然人口多,经济不错但市场太分散。你看人口有1亿多,却因为经济衰落的日本电影也没有成功产业升级。2000年后真人影视剧就不行了,2010年后至今只剩下全世界无可取代的动画和游戏两个产业。

一边是救星,一边却被骂?内地市场救了“香港电影

说白了,港片就是被产业升级成功的好莱坞给淘汰掉的,以前港片还能在东南亚捞一笔,数字特效时代的好莱坞大片以后,东南亚人吃过了好莱坞大餐谁还吃你香港甜点?

包括台湾市场,港片在台湾不行是因为台湾开放好莱坞片子引入数量,以前的以前台湾是限制好莱坞片子数量的,开放以后港片在台湾市场就不行了。此后台湾本土票房排行榜前20名只有一部《海角七号》,前30名里再有一部《赛德克巴莱》。

94年过后香港电影就不行了,但当时香港电影还算辉煌,所以一直撑到了2002年的《无间道》,再到周星驰的《少林足球》6073万,《功夫》的6127万。

严格说来,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还没有完全靠内地市场撑着。虽然《功夫》内地市场票房1.73亿,,但是这电影全球票房有1亿多美元;《少林足球》因为种种原因也没有在内地上映,《无间道》在内地票房也一般。

所以,这个时期的香港电影正式走上国际,国际市场表现能力还是不错的。

与此同时,香港本土电影像杜琪峰的《黑社会》系列,再到银河映像的电影确实没有靠内地市场(这些电影投资也不高),当时香港市场,国际市场还能养得起这些本土电影,但也只是这两支。

另一支像成龙的《神话》,陈可辛的《投名状》,再到吴宇森的《赤壁》等古装商业大片,这就完全靠内地市场才能存活了。

我们回到90年代末,港台本土市场不行,吴宇森,成龙等香港电影人出走好莱坞,2002年的《无间道》是香港电影衰落的分水岭,那么没有内地市场崛起的兜底,成龙等人在好莱坞混到哪一年?

最后的辉煌就是2008年的《功夫之王》,香港电影人在海外发展也就十来年的时间。巧合的是,2008年过后杜琪峰和银河映像是不是也不行了?而香港电影票房排行榜上面,另外两部票房上榜的电影是什么呢?

一部是2015年的《叶问3》6036万,一部是2016年的《寒战2》6680万。

这两部电影主完全就靠内地市场,如果没有内地市场的支撑。这两部香港大片是诞生不了的,包括同时代什么《扫毒》《寒战》《追龙》等等都这样,本土只能拍些小成本文艺片了。

从2004年《功夫》到2015年《叶问3》,这中间差不多十来年时间了,香港电影在本土的票房都很差,和台湾市场一样完全被好莱坞大片占据。

2016年《寒战2》到2022年这6年也一样,直到去年古天乐《明日战记》达到8190万。但我们都知道没有内地市场,这部片子压根拍不出来。唯一例外就是现在破纪录的《毒舌大状》,这片子没有靠内地市场。

大家想想,真正的20年一部啊,和《海角七号》在台湾市场类似了。

香港本土市场早就是好莱坞称王黎霸,这就是香港观众的选择。港片的没落和内地一点关系都没有,相反大陆市场是救了香港电影才是,港片海外市场已经丢了,如果没有内地市场,一帮早过了创作巅峰的香港电影人还能混到2020年?

我认为,如果不是庞大的内地市场支撑,2010年过后香港电影人进了历史了。

不是开玩笑,2021年最出名的三部港片《怒火重案》《拆弹专家2》和《手卷烟》票房分别是2637、1938和800.3,当中包括刘德华、甄子丹、谢霆锋、林家栋等一线明星。从公开的资料看,本地票房连主演的片酬都付不起。

这就导致要不就靠其他地区——其实只有大陆市场,现在港片票房在东南亚,台湾已经可以列入其他,更别说日韩欧美了。

大陆也开始不认香港本土题材,2021年,吴君如的《妈妈的神奇小子》在香港2800多万票房,但内地只有1700万,这还是叠加上奥运年的影响。本土票房低自然没有多少机会给年轻演员。

香港的市场、文化、工业水平都无法支持高投入电影产业,只能生产7天就拍完的剧情片,可文化沙漠的香港并没多大潜力挖掘。只能大片拍不起,不停炒冷饭,再加上香港人的急功近利,片子越拍越烂。

都衰落20多年了,网友还在怪内地害了“香港电影

香港电影只有依托内地市场、采用内地技术、引进内地人才才有未来。这时肯定有人说什么自由竞争,还要多自由,港片都是国产片的待遇还要多自由?最后就是什么内地限制太严重了?

这里就话说得明白一点,都2023年了,多数港台电影人什么观念大家都清楚,你们是指他们拍那类政治电影,我们官方要开绿灯,媒体还要大力宣传,观众还要无条件的去支持——你们才觉得这荒唐?

最后是不是哪怕内地有限制,港台电影人充分了解内地社会环境,最后拍出适合内地市场电影这一条路。那港台电影人有了解过内地市场和环境吗?又有多少人还尊重内地观众了呢?

2023年,只有情怀滤镜严重到一叶障目的人还会还吹港台文娱。我们有审核,还有流量遗留等乱象,但我都不提抗日神剧,磨皮抠图古装剧,再到香港导演拍的一堆主旋律大片。

对了,还有古装剧里“以偻代华”服化道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绝大多数都是港台文娱进入内地市场给带起来的。

你们还有脸骂内地影响了港台文娱如何如何,却不知道现在内地的文化创作者,都在努力去除港台文娱把华语流行文化带歪的影响。

也是这几年,中国观众看了《流浪地球2》《三体》,当然不想看香港警匪片,有了《显微镜下的大明》,当然不想看港台导演的“以倭代华”古装剧。我们都有了更亲近的《狂飙》,还看什么审美疲劳的香港黑帮打架?

都2023年了,香港电影衰落还有一帮内地网友跟着骂内地。

醒醒吧

1 评论: 1 阅读:305
评论列表
  • 2023-03-13 17:28

    考虑市场,就要考虑市场审核,然后就不能像过去那样无所顾忌的拍,最后就是这也不能拍,那也不能拍,没落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