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小刚也不刚了

娱姬来了 2019-12-25 23:53:29
冯小刚也不刚了

原创:娱姬来了娱姬电影今天

关注  『娱姬来了』▲  你想看的这里都有

观众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冯小刚开炮怼人了。

在电影《只有芸知道》点映前,将近一年的时间,冯小刚在微博上0宣传,0营业。

最后一条微博还停留在2018年的冬至和徐帆吃饺子的照片,并且关闭了微博评论功能。

今天,冯小刚发了一条微博,感慨《只有芸知道》票房破亿。

这一段文字真的算是冯小刚的真情实感。后面还描绘了时光倒退到2004年,回忆起了《天下无贼》第一次票房破亿的情景。

冯小刚评论那段时光“高歌猛进,所向披靡。”

1988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成为中国第一部贺岁片,从此开启了中国内地电影贺岁档时代,他就成为了这个特殊档期的常胜将军。《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非诚勿扰》......

观众们用一张又一张的电影票,为冯小刚的电影辉煌之路增砖添瓦。

那个时候,冯小刚说“自己是按市场规则做电影”,“电影的好坏是没有标准的,完全可以各执一词。唯一可以被量化的标准就是票房。票房好=观众认可。”

有那么一段时间,冯小刚懂观众,观众喜爱冯氏幽默。

渐渐的,当网络世界不断发展,观众的观影需求不断变化,口味越来越多,新锐导演也崭露头角时,冯小刚开始满足不了观众了。

但曾经一直是被追捧的“成功者”姿态的冯小刚,还是膨胀的状态,并没有做好接受批评的准备。

所以反抗是他的唯一方式,冯小刚变成了“小钢炮”,只要遇到不顺心的事情就要开怼。

2010年,徐帆凭借《唐山大地震》获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的提名,但最后没有拿到,冯小刚怒斥金马奖评委有失专业水准。

《一九四二》票房不好,冯小刚怼观众没有鉴赏能力。

2013年底上映的喜剧片《私人订制》在中国内地上映,近一个月票房突破7亿元,一举打破当时的中国内地票房纪录。冯小刚自己都说,“《私人订制》这部电影就电影的完整性来说,我给它打5分”。

后来《私人订制》口碑差,冯小刚就开喷豆瓣影评人:“大尾巴狼,全是狗屁!”以致于豆瓣影评人到现在对冯小刚的偏见都没有解除。

冯小刚说永远跟吐槽他的影评人势不两立。

《我不是潘金莲》票房不好,排片遭遇打压,他用阴阳怪气的口气怼王健林和万达。

他甚至还说票房高的《速度与激情7》,只有科技,看不到人心,他和徐帆“没看完就走了”。

自此,冯小刚自以为是的底气“市场和观众”与他渐行渐远。

在怼天怼地之后,冯氏电影的局面并没有改变。冯小刚开始感慨,经很难迎合当下的观众。

于是《芳华》开始,冯小刚的电影风格就已经转变了。

他从取悦观众变成了先取悦自己。包括这次的《只有芸知道》。

商业电影总是更容易获得更多的票房和存在感,但文艺片显然不会。这点冯小刚摸爬滚打那么多年贺岁档显然最清楚。

《只有芸知道》的口碑两极分化,观众口碑褒贬不一。豆瓣6.5,猫眼8.5,只能算一部很中庸的片子。

票房上映六天,1.1亿。

以前《私人订制》票房7亿的时候,有一个影评人说不好,冯小刚都要骂回去。更早的时候,《非诚勿扰》上映前,一家门户网站在半夜一点半发了一条负面新闻,冯小刚一晚上没睡觉,把王中军、王中磊和相关宣传人员全部叫醒,生怕会影响到票房。

这回面对《只有芸知道》评价,冯小刚说“您看了电影,嫌慢的,看不下去的,骂几句是应该的”。

从前那个绝不妥协的冯小刚不见了。

你可以说是对票房妥协了,是对观众妥协了,也可以是对自己妥协了。

我看了冯小刚近来的微博,和《只有芸知道》接受过的各家电影号的专访,冯小刚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已经60多岁了,想要摘掉面具和脱掉铠甲了。

《芳华》和《只有芸知道》这两部片子,都是在讲爱情,用很慢的节奏把那个年代的故事用各种美好的镜头来展现。

冯小刚变柔软了,他开始回忆过去,开始了解身边人的故事。开始放弃商业片,开始放弃对票房的企图心,开始做减法,不想讨好谁了。

而且在观众层面,不论是骂片子好还是坏,都是针对电影的,也没有人再说冯小刚本人了。

一直以来,很多人对冯小刚的评价都不太好。骂冯小刚都变成了一种“政治正确”。他被主流电影人定调为“没天分的人”。

他不像是张艺谋、陈凯歌、姜文,他们的作品有自己鲜明特色,艺术性更高,有特定粉丝群,也深受文艺青年的喜爱。

华谊的老板王中军最初一直看好的导演其实是姜文,也投资了《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等影片,但是姜文个性强烈,不受控制,王中军才退而求其次选择更懂圆滑世故的冯小刚。

冯小刚是个什么都肯做的人,他为了片子过审请客吃饭。他可以摆下低姿态求人,为了钱拍商业片,而这些都是被其他“灵魂高尚”的电影人所耻的。

冯小刚蝉联贺岁档8年,他的作品大多是接地气的商业片,贴近观众,迎合观众的口味,调侃精英,戏弄权贵。

所以作品谈不上太高的艺术价值,也没有自己固定的粉丝群体,这也是冯小刚内心一直以来的痛点。他自己也抱怨,“很多人觉得,我就是卖出10个亿,也不行。”

最早的冯小刚得到了观众和票房却是始终满足不了自己的内心。

如今倒刚好相反,冯小刚没有了观众和票房却成全了自己。

记得《老炮儿》上映的时候,冯小刚说过一句话:“我和电影里的老六一样,跟这个时代有点格格不入。”

渐渐认清现实的冯小刚,也开始感慨着“英雄老矣。”

不止是冯小刚,包括陈凯歌、张艺谋在内的第五代导演,在与当代观众交流过程中,也都已经形成了审美断层和口碑错位。

电影在发展,时代在向前,观众在变化。导演更新换频率也在加快,从宁浩、徐峥、陈思诚再到文牧野、曾国祥、郭帆......不可否认,未来的电影事业是属于年轻人的。

看到冯小刚在发表微博的最后一段话,补充了一句,“心还是热的。”

大概意思是一直爱电影,一直拍电影这件事,让他的心永远是热的吧。

最后,我实在不喜欢看人用“江郎才尽,英雄迟暮”这些词语来形容上一辈导演们。

因为无论如何,曾经的辉煌是真的,受到的喜爱是真的,留下的作品也是真的。

3 评论: 2 阅读:370
评论列表
  • 2019-12-28 00:29

    总是要变的,但有过的辉煌是不会被磨灭的

  • 2019-12-26 15:38

    当你经历过了,才知道自己是哪根葱哪个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