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鱼叔真真切切地感觉到:
脱口秀火了。
或许是因为糟心事太多,大家更需要找点乐子。
光是《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就上了70多次热搜,堪称年度现象级网综。
年底的《脱口秀反跨年》,又一次热搜屠榜。
李诞、杨笠、池子,相继火出了圈。
各路明星网红,也纷纷尝试跨界。
罗翔老师在《脱口秀反跨年》
妙语连珠,大胆讽刺,引人深思。
不得不说,这脱口秀还真是越看越上头。
最近,鱼叔就沉迷于一档宝藏脱口秀。
它可不只有段子。
更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讲得妙趣横生——
《观复嘟嘟2020》
海报上的这位主角,相信不少人都认识。
他就是著名文化学者、收藏家马未都。
他曾做客《百家讲坛》,讲解文物。
之后又在《圆桌派》《锵锵三人行》等谈话节目当过嘉宾。
为人幽默风趣,知识渊博。
不过,很多人或许还不知道,马先生也是名「影视人」。
他曾经和王朔、刘震云一起创立了「海马影视创作室」。
三人合力写出了一代神剧《编辑部的故事》。
但马未都最重要的身份,还是古董收藏家。
「观复」,取自「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寓意以平常心探察事物的发展规律。
而脱口秀《观复嘟嘟》,延续了博物馆之名。
旨在由马未都亲口讲述文化趣事,博古通今。
节目口碑颇丰,豆瓣评分稳定在9分上下,现在已经出到第三季。
如果说高晓松的《晓说》,还有一些主观臆断。
那马未都的脱口秀,则是引经据典,准备充足。听他的节目,绝对涨知识、涨阅历。
节目一开始,马先生就抛出了一个普世问题——
生活的意义是什么?
新冠疫情席卷全球后,人类的情绪普遍低落,就连各类网红动物也被折磨得不轻。
他提到峨眉山的猴子和奈良的鹿,以前它们不愁口粮,对人爱搭不理。
而现在但凡逮着一个活人,都是一拥而上,热情似火。
其实生活一直不易,只是疫情放大了这种矛盾。
马未都坦言,现代人已经够幸福了,至少没什么沟通成本。
在他年轻那会儿,和家里人打电话跟医院挂号似的,要老长的排队。
话费还特贵,不少人只能拜托别人捎口信,一封信要传好久才能到手。
这还是赶上了和平年代,而他的上一代人过得才叫真的苦。
想当年,辛亥革命后,清政府被推翻。
当时北京至少有10万,领官银的世家子弟,他们没有生存技能,又被断了经济来源,过得非常悲惨。
例如,三格格就顶着爱新觉罗家的名头,在大街上摆摊。
一块毛巾,上面摊开一盒散烟。一支一支地卖,一共20支。
钱少,卖不掉的就自己抽,到了晚年她已经烟不离手。
真是造化弄人。
马未都还拿自己举例,他从小在军区长大,生活条件优越,也算手不能提,肩不能扛。
后来他曾两度下乡,远离父母和农民同吃同住,社会地位彻底转变。
14-16岁,他呆在东北的五七干校。
18-20岁,他回到北京郊区的农场。
他们那一代知青,为响应国家号召,改变了自己一生的轨迹。
作为北京人,他们最常被分配到云南、陕西、内蒙、东北,走的时候连户口也要一同迁走。
很多人在当地结婚生子,一辈子都没有迁回原籍。
是好是坏?
没人能说得清楚。
转眼半个世纪过去,马未都感慨:「生活中最难预测的就是未来,但未来一定会有风雨。」
然而这些都不是人类悲观的理由。
10年,20年,50年后,我们这代人一定会回顾2020年,把这场疫情当作宝贵的经验。
我们在封闭的时间、空间里,耐下性子和家人朝夕相伴。
学会开源节流,学会利用空闲期提升技能,也提高了自己战胜苦难的决心。
没什么震撼人心的大道理,但这是花钱也买不到的情感体验。
正如马先生所说:「生活是你还能感受到喜怒哀乐地活着。」
聊人生感悟,是《观复嘟嘟》的开胃前菜。马未都的拿手好戏,还是诗词歌赋、历史文化。
他讲的唐诗系列,是鱼叔的本季最爱。
马未都在节目中着重讨论了三位伟大诗人: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魔白居易。
《全唐诗》收录了5万多首诗,大约2200名诗人。而这三人的诗作,独占12%的篇幅。
李白年少时已经锋芒毕现,恃才傲物。
他夜游渝州见李邕之时,对方既是当地刺史,又是大书法家,很瞧不上这个高谈阔论的后生。
临走的时候,李白冷笑一声,留下了传颂千古的名句: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那年的他,或许20岁,或许25岁。
总之年轻气盛。
之后,李白开始游览名山大川,足迹遍布200多个州县,80多座名山,60多条大江大河。
真可谓资深驴友。
除了旅行,他还喜好剑术,崇尚侠客精神。在传世的诗中,有十分之一都提到了剑。
其中最出名的应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都说字如其人,如今,日本还藏着一幅书法作品,经专家考证疑似李白真迹。
现在提起李杜,大概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然而在唐朝,他俩的知名度并不高,直到文坛领袖韩愈慧眼识珠,主张「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他们的文学地位才一飞冲天,成为文人楷模。
可惜那时,两人已逝去多年。
当时,真正的大红人是贺知章、张九龄、元稹、上官仪、韦庄,他们都曾官至宰相。
还有一位文化名人,是状元王维。
就是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那个。
唐朝状元很稀少,考题也难。
我们都知道的大孝子孟郊,直到46岁才进士及第,放榜后欣喜若狂地写下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杜甫的考运更差,直接落选。
而李白则根本就没有考试资格。
因为当时的法律规定,犯过罪的人、手工业者和商人之子严禁科考。
李白的身世扑朔迷离,他本人也闭口不谈。就连唐史,也对他的家谱记载模糊。
有人说他的祖上犯过罪;
有人说他以前曾经杀过人;
有人说他爸李客是富商;
还有一种最震撼人心的说法,李白乃皇室后裔,唐高祖李渊的五世孙,太子李建成的玄孙。
李世民为夺权,杀掉了自己的亲兄弟,将其从家谱除名。所以李白不能追根溯源,也是人之常情。
反正无论哪一种解释,他都没能通过政审。
虽然李白自比天之骄子,不屑与凡人争名逐利。然而,他还是想做官的。
当时除了科考,还有一种入仕的方式就是向皇帝献赋。于是李白去了洛阳,向唐玄宗进献了《明堂赋》《大猎赋》。
然而全都石沉大海。
最后,在玉真公主和文坛领袖贺知章的引荐下,才得以入宫。
这一年李白已经41岁。
然而入职三年,他还是一事无成,于是愤而请辞。
唐玄宗
直到天宝元年,皇帝真读了他的诗赋之后,大喜过望,又重将他请进宫,甚至降辇步迎,亲手调羹。
随即令他供奉翰林,陪侍皇帝左右,随时作诗。
然而,李白落拓无羁的性格,显然不适应御用文人的生活。
他开始放浪形骸,对酒当歌;
天子呼来不上船,让杨贵妃捧墨,高力士脱靴。
这无疑触到了皇帝的底线,李白最后只能黯然离宫。
虽然他的家中世代为官,但到了他这辈的官阶已经轻如鸿毛。大概类似于秘书的秘书,一个负责善后的闲差。
他的幼子,就死于饥寒交迫。
三人中,日子过得最顺畅的白居易,晚年也是疾病缠身。
总之,不论是仙、圣、魔,活在这人间都有各自的不易。
而历史的有趣之处,就是通过典籍,尽量还原一个古人的喜怒哀乐。
马未都的脱口秀内容丰富。
对文物无感的,可以听他聊聊几十年的见闻。
破烂张、北岛、古代文人,现代活跃的知识分子.......东西方的文化融会贯通,旁征博引。
一集的体量很大,即使不能全部记住,也总有能触动你的细节。
不必担心太过枯燥,演播室里还有好几只观复猫,随时随地卖萌。
这些猫都是被人遗弃的中华田园猫。
马未都将它们养在观复博物馆中,任命它们为「馆长」,还以它们为蓝本出了不少故事绘本。
马未都曾公开表示:「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赠,一件不留。」
作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收藏家,他所拥有的文物保守估值超百亿。这都能说捐就捐,充分显示出了一个知识分子胸怀天下的情怀。
他一向乐于分享,通过自己的讲述,让更多人领略中华文化的魅力。
上节目、开博物馆、做脱口秀,都是如此。
而《观复嘟嘟》,则是马未都拥抱时代的一次创新。
如今,人们比从前有了更多选择,能够随时随地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但却越来越缺乏耐心深入学习,困在互联网的信息茧房当中。
知识传播的碎片化、快餐化,已经是大势所趋。
马未都抛弃佶屈聱牙的长篇大论,抛弃晦涩难懂的深奥命题。转而选择用脱口秀的形式,像拉家常般地说历史,聊文化。
至少,这能让一部分年轻人停下过快的脚步,回过头来看一看,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遗产。
这样的脱口秀,才是国产之光。
马爷[点赞]
相对于高晓松来说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穿人字拖鞋的许知远!
三四年前根本没听说过这个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炒作推出来了
这个老头不是什么好人啊
脱口秀之光,末日之光呀?
垃圾公知,爬
群众喜闻乐见的脱口秀,秀的是知识,是文化,是底蕴,那些秀智商,秀下限,秀糟粕的滚蛋。
老头还经常开车[笑着哭]
胡八一同志是不是那个年的的[呲牙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