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懂得叫赵雷,有一种未来叫希望。

邓清淑说娱乐 2020-03-26 16:28:42

稍微熟悉点中国民谣的文艺青年,都会听过“赵雷不红,天理不容”。在我看来,赵雷之于中国民谣,就像鲍勃·迪伦之于美国民谣。若干年后,他将变成一个时代的标签,记录着一代人的彷徨、迷茫、反思和倔强。我从不怀疑赵雷会红,只是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红了,而且,以如此充满戏剧感的方式,迅速走完了从被推崇再到被争议的过程。在热播的电视综艺《歌手》中,赵雷凭借一曲《成都》,感动了大江南北;紧接着,同样在这个节目里,赵雷又由于唱了一首《三十岁的女人》,招来满屏非议。

而一夜天堂、一夜地狱的原因,是两首歌的内容存在天壤之别。在《成都》里,他唱的是漂泊一代的孤独心声。漂泊是无色的,所以大众清一色地感动和喜欢。而在《三十岁的女人》里,他唱的是大男人的怜香惜玉,而大男子主义总是难以自觉,且并不那么讨人喜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民谣骨子里就是这样。它用最简单的旋律、最直白的歌词,记录下最平淡的念想和最真实的欲望。而同样一种真实,可以让一些人泪流满面,却让另一些人心生怨念。因为真实就是一面镜子,每一个人从镜子里看到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和内心的模样。

欣赏民谣,就是阅读真实的人性。人性是复杂的,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阳光的一面和阴郁的一有一种懂得叫赵雷不回避问题,不放弃希望,这是赵雷民谣的底色,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崛起所需要的底色。

更多的时候,生命的底色取决于灵魂的取舍。坦白地说,就是因为太过真实地反映人性,所以,民谣有时也会变得偏激、消极,甚至市侩和低俗。我听过很多民谣,喜欢过很多旋律,之所以唯独推崇赵雷,恰是因为在读懂一个个民谣歌手之后,感觉到其具有一种独特的气质。许多民谣很容易在瞬间打动人,因为只要唱出爱情的欢欣或是生活的艰辛,就能收获共鸣。但共鸣之后,总是让人觉得缺了点什么。

听了很多赵雷的歌之后,我终于发现,这缺少的东西是朝气。朝气是什么?朝气就是在卿卿我我之余,还记得责任;就是在无限唏嘘之后,还看得见阳光。赵雷的歌,从不回避残酷的现实。他也会埋怨、会消沉、会心伤、会迷茫,但最后的最后,你总是能听出,他的内心始终充满希望,总是面向阳光。

就像他流传最广的几首歌,《南方姑娘》《画》和《理想》,都是莫名其妙地在世事艰难中唱出了一股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比如《理想》。赵雷用寥寥几句歌词就勾勒出年轻蚁族的辛酸:“一个人住在这城市,为了填饱肚子就已精疲力尽,还谈什么理想。那是我们的美梦,梦醒后,还是依然奔波在风雨的街头……我的理想把我丢在这个拥挤的人潮,车窗外已经是一片白雪茫茫。”而当放弃变得顺理成章时,赵雷最后却唱到,“理想永远都年轻,你让我倔强地反抗着命运,你让我变得苍白,却依然天真地相信花儿会再次的盛开”,一下子又使人在失落中找回了蓄力前行的力量。

不回避问题,不放弃希望,这就是赵雷民谣的底色。而作为一个投行经济学家,我由衷地觉得,这也是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崛起所需要的底色。30多年的快速起飞之后,中国经济既创造了不可否认的成就,也积累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风险也暴露在世人面前。

面对风险,恐惧、担忧是人之常情,但我们不能逃避,实际上我们也无从逃避。中国经济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同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息息相关。所以,与其在各种中国崩溃论中惶惶不可终日,不如积极客观地认知中国问题之本质,思考解决方案之可能,发现未来希望之所在。

中国需要正能量。民谣如是,经济亦然。在特朗普高举贸易保护主义旗帜、全球民粹主义泛滥成灾、唱衰中国经济的声音不绝于耳、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尤为强烈的当下,我们更不能逃避,更需要看到并相信中国经济崛起、结构转型、改革推进之希望。心怀阳光,前路就不会黑暗。

1 评论: 0 阅读: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