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见王思聪吗?李诞去了,人生赢家;王建国更厉害:我就是不想去

好歌献给你 2020-03-12 17:37:29

由于疫情影响,各行各业都受到了一定冲击。

在这样的冲击之下,德云社、开心麻花、笑果脱口秀、嘻哈包袱铺四家国内顶流喜剧厂牌抱团取暖,推出线上栏目“喜剧场免费看”。率先登场的就是李诞团队。

郭德纲、沈腾、高晓攀也将携各自团队以“直播+点播”的新模式,为网友带来全新作品的线上首演。

这是国内喜剧厂牌新形势下的首次互联网平台齐聚。

说到喜剧行业,2017年以前大众心目中的喜剧定位似乎还停留在“赵本山为主的东北小品”、“郭德纲掀起的相声热潮”以及“沈腾领衔的现代舞台喜剧”三大板块。

虽然2012年东方卫视就开播了《今晚80后脱口秀》,但这档深夜节目几年下来也只是积累了小范围的声音,脱口秀到底是什么?大众仍然一头雾水。

2017年《吐槽大会》的诞生,开启了国内喜剧产业的新阶段。

李诞、王建国、池子,三位曾经在《今晚80后脱口秀》上就展露锋芒的年轻段子手,以幽默的方式,用“新闻实事+明星黑料”的角度,解读不同嘉宾的脱口秀节目,一时间引发大众舆论热潮。

同时,《吐槽大会》第一季13.8亿点击量的收官成绩,也证实了脱口秀这一“舶来品”在国内是有其巨大商业价值的。

于是,乘着《吐槽大会》的春风,以李诞为首的脱口秀演员们也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诗人”成为了李诞的人设标签。李诞用“人间不值得”等金句勉励年轻人学会放下,享受快乐,得到了一众年轻人的热捧。

桀骜不驯,什么都敢说,成了池子的人格魅力点,综艺节目中也能常常看到他的身影;

三人之中,唯独年长的王建国一直在”半红不红“的状态挣扎,第二季《脱口秀大会》一直被认为是夺冠热门的他,最后惜败于卡姆手下。

抛开池子不谈,细细了解之后你会发现:

“顺风顺水的李诞”和“被动前行的王建国”,恰好代表了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态度,而正是因为他们的选择不同导致了结局的大相径庭。

拿个简单的小事情,来看待一下李诞和王建国为人处世的迥异之处。

说它是小事儿,其实还真不算小。有一次机缘,李诞和王建国都有机会见到王思聪。最后李诞去了,可王建国没去。

“国民老公”王思聪的鼎鼎大名,就无需赘言了。这里说的“见到王思聪”的“机会”,并非粉丝追星式的见到,而是实实在在、有沟通有交流,一次平等的会面。

彼时,李诞和王建国虽然在圈里小有名气、甚至声名鹊起,但在大众认知中,他们跟王思聪还是有着“八杆子都打不着”的距离。

原因无他,王思聪的“国民度”是与生俱来的,没得比。老祖宗早就总结出来了:“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

再说回到那次“小小的”会面。临行前有朋友还善意的提醒李诞:希望你对名利场更警惕一些。

但李诞自己太知道他想要什么了。

李诞想红,他想赚钱、赚大钱。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没别的,想红就是因为看人挣钱眼馋”!

他更知道如何拿到他想要的东西,所以他去了。后来,站在风口上的李诞不断扩大他的商业版图,联合创办的笑果文化一路加速变现,迎来高光时刻。

风光最盛的时候,笑果文化一年完成3轮融资,估值高达12亿。当年与他会面的王思聪,也是背后的投资人。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王建国没有去,看上去很厉害是吧?视机遇如粪土、王思聪我也不稀罕见,其实恰恰相反。

至于为什么没有去?连他自己都很矛盾和困惑,如果一定要有个原因,王建国如是说:不知道哪根弦不对,我就是不想见。

那么现在把这个题抛给你,如果给你一次和王思聪见面交流的机会,你会去吗?

换成我的话:说实话我想去,做梦都想去,但问题是我去了跟王思聪聊什么呀?

问问他到底交过多少个女朋友、或者打听一下他欠的那1.5个亿都还清了吗?恐怕我都没办法鼓足勇气直视“老公”的小眼神。

除了这些没意义的事情,我还真想不出来,我能跟王思聪聊点儿什么“有营养”的话题。

以上是我的考虑。归根到底,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机会,可能我也就停留在“只是想想”的层面了。

换成是你,我不知道你会作何考虑。但我的确没有做好“见王思聪的准备”。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机会,但有些人永远都不会准备好,也永远都不会有准备。不得不承认,我自己就是这类人。

所以,我对“王建国没有去”这个事情,特别能感同身受。相信大多数人也会和我一样,能理解当初王建国的迷茫和困惑,还有他的“不知道哪根弦不对”。

人群当中,其实我们很容易就能区分出“假佛系”李诞和“真丧”的王建国。

「1」

1989年,李诞出生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是地地道道的“草根”出身。父亲在一个矿上当小领导,原本生活过得还算安逸,后来矿场衰败,连这点骄傲的资本也没了。

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天赋”存在。

李诞打小就天资聪颖,他曾是班上最顽皮的孩子,但称得上有才,也是老师认为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可他年岁渐长,叛逆也开始滋生。

初中时候因为第一拿腻了,他对读书便失去了兴趣,读到高中,他把满腔热情全都投入到看小说上。

李诞高考落榜,复读一年才考上了一所广州的大学,选择广州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单纯的想离家远一点。

上了大学的李诞也不消停,像个哲学家一样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想不明白就喝酒,很丧,觉得全世界的人都是傻瓜。

于是,他开始在网上把自己的内心感受转化成一些短诗和段子。

比如这些:

人生在世,你只要知道两件事。1、这世上绝对存在不需要读书也很聪明,不需要努力也过的很好,甚至不需要钱就能快乐的人。2、那个人绝对不是你

王大爷说,自己在家炖肉,在快熟的时候,会听见炖肉说,孤孤独独,孤孤,独独

本来只是想找个发泄口,可连他自己都没想过,随便发发牢骚、说说废话也能火。

当时,有广告商来找他写段子,开价1500一条,李诞没答应,骨子里文青的清高让他本能的排斥铜臭,他觉得挣这个钱会脏了自己的文字。

毕业那年,李诞满怀理想的进入《南方人物周刊》实习。

春运期间,他和成千上万的农民工一起彻夜排队,老老实实的买到回内蒙老家的火车票。偶然机会他却得知:跑春运口的同事能轻松搞到车票。

尚有“道德洁癖”的李诞被人情和关系狠狠扎透了心窝,他的世界观崩塌了。

他突然顿悟,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现实且残酷,跟世界较劲没什么意思。

有人悟透一个道理需要一辈子,有人只需要一刹那。虽然李诞悟透的缘由,在很多人看来可能是浅薄、幼稚的。

李诞是个幸运儿,因为这次实习他彻底打碎了之前的价值认知,迅速清理内心并强行摒弃了自己以往的想法。

他开始选择和这个世界妥协,决定让自己做一个俗人。

在许知远的谈话节目《十三邀》中,李诞作为被访人对自己的过去说了这样一段话:

“因为我可能,以前是那种有道德洁癖的人,毕竟还是小孩,小孩其实道德感最强,他觉得你要完美嘛,现在回想起来很正常,就这样吧,世界运行的逻辑就是这样,没有我想的那种道德洁净的东西,既然世界就是这么运行的,我就不嘚瑟了,我就加入大家一起运行呗”

正因如此,李诞开始和过去告别,逐渐变成了舌灿莲花口吐芬芳“人间不值得”的后来的李诞。

2012年,李诞经朋友介绍加入《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组,担任台前主持王自健幕后写手的角色,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节目制片人为了丰富节目形态而“踹上”了台。

此后伴随着王自健每期重复的口号“建国打蛋蛋”,他和幕后写手王建国也逐步由幕后走到了台前,一跃成为脱口秀行业的领军人。

再后来,《今晚80后脱口秀》的大批主创出走,这帮人合伙创办笑果文化并折腾出全新节目《吐槽大会》,点击量破18亿。

「人间不值得」成为了网络金句,这句本来没多少深意只是用来安慰那些不开心网友的话语,在李诞的个人社交网站上仅仅出现了3次。

但这句话对于李诞和他的忠实拥趸而言,意义重大。这成了李诞的人设。

他常常对网友说,“不用太努力,快乐就行”。

于是,讨厌人设的李诞在自己一系列行为下也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设——用最不努力的生活态度活成一个有趣的灵魂。

然而,李诞的不努力和随便都是他面对世界的“外衣”,真实的他未必是这样。

台上风光无限,台下无比拼命,这才是真实的他。

不仅如此,李诞给人的印象总是接地气、什么都会说,但事实也并非这样。

接受《人物》采访后,李诞特意给记者发信息,叮嘱道:我的回答里会影响公司利益的麻烦千万不要写。

你可以把他看成是做人的智慧,也可以解读成商人式的狡黠。李诞对待那些可能招致风险的事项,其实处处小心。

就连去日本旅行,他都不会发自拍,害怕被人说成“精日”。

所以,这个不断重复着“希望自己活得流于表面,活在浅薄中”的男人,用自己无比努力和天赋般的人群洞察才成就了现在的样子。

从无人问津到被大家熟知,这其中的波折痛苦,远非外人所能知晓,而他也很少在公众面前袒露心迹,因为他明白,宣扬努力的人太多了,“诉苦”是无法引发大众共鸣的。

「2」

说完李诞,再来聊聊王健国,他们的抉择可谓背道而驰。

第二季《脱口秀大会》收官,节目中王建国不断输出自己的孤独与纠结,当他还深陷“表达自我还是取悦观众”的矛盾时,毫无深意一顿暴讲的卡姆用几乎疯狂的表演彻底将他击败,并迅速脱颖而出,开启了自己的国内剧场巡演。

排名第二,正如王健国的喜剧人生。

他和李诞在上学时就认识,现在的李诞早已不是原来的李诞,可王建国仍然是那个王建国。

这个大众印象中的标准东北小伙儿,本名未知,据说根本不姓王,只是他觉得“王建国”这个名字有一种朴实感,宛如邻家老街坊,像极了自己执拗、顽固又守规矩的性格,所以就用它来当了笔名。

在社交媒体的“饭否”时代,王建国跟李诞一样都是知名段子手。

彼时,李诞靠着在广告公司写文案每月挣3000块,王建国签约晋江论坛写网络小说,每月1500。

两人见面后,因为王健国的梦想是成为一个小说家,但李诞却讥讽道“写奇幻小说是不能称为小说家的,「家」这个字不能这么用,你必须有造诣才能用「家」”

两人喝了点酒,因为这件事吵得面红耳赤,差点就不相往来了。

后来他们达成共识,一个词意而已,各退一步,不争了。

“原来的李诞非常刻薄,总爱拿着他的理想主义讥讽别人,是个特别讨人厌的人”,王建国回忆此事时说道。

而随着名气的提升,王建国也发现李诞变圆滑了,甚至喝多了还为这个事道歉,这时的李诞已经彻底妥协了,他的事业正蒸蒸日上。

节俭是王建国离开家以来到现在都还保持的习惯,就算现在挣得多了也不敢乱花,总怕钱没了。而李诞则是根本不想有没有的事,往前冲就是了,没了就没了。

当初正是因为李诞的带路,他们才从广州一直闯到上海,他的成功离不开李诞,但也活在了李诞的阴影里。

李诞曾多次劝导王建国不要沉沦在自己的世界,不要这么丧,应该走出去,但王建国依旧坚持自我,没有变得如他一般顺从和圆滑。

李诞云淡风轻就能轻易俘获观众喜爱,王建国拼尽全力只能拿第二。

相比较池子、卡姆这类表演性质更多的脱口秀风格,王建国钟爱在段子里夹杂一些个人情感,有时候这些台词并不好笑,甚至笑着笑着观众就开始沉默了。

一次表演中,他讲到有个客户对他的讥讽、挖苦,甚至威胁撤资时,王建国严肃地说:

这还不是为了你,我知道你要践踏我的人格,所以我早就把我的人格捏碎碾成粉撒在了柔软的天鹅绒上,这样你在践踏的时候,就不会伤到你。

说到这,就连一向捧场的李诞也笑不出声了。

很显然,和李诞相比,王建国身上并不具备艺术家气质和成为公知领袖的特质。

即使他能通过周边环境看清这个世界的规则,却也无法完全抛下自我做一个“迎合者”。

他们的共同好友、编剧史航曾这样评价李诞“先不拿自己当回事,才能拿别人不当回事。他用自己的垫底方式反衬了每个人的人生中都还有一点希望”。

如果说李诞的清醒、通透甚至圆滑是众人向往生活的标准答案,那么王建国便是平凡众生里一个有血有肉的缩影代表,他有理想也了解现实,但不甘的自己却一直在两者之间拉拉扯扯,“丧”成了他面对世界的初始姿态。

王建国做过一档美食节目,他在节目中卖力的招商但只拿到了一期赞助,这也让他足够兴奋。

在节目中,伴随幽缓的背景音乐,他说出了自己与普通人一般的梦想:

等钱赚够了,就回东北,买一个小房,装修成自己喜欢的样子,天天蹲在屋子里写小说做饭,享受余生。其实我也知道,钱是赚不够的,但人总得有个念想不是。

「3」

《奇葩说》里,嘉宾薛兆丰曾说“诞兄为了鼓动我去吐槽大会,给我打了不少电话,所以他不是一条咸鱼”。

的确如此,李诞不是一条咸鱼,而是一个非常精明且善于打捞的“捕鱼人”,那些被李诞捕获的人才是“咸鱼“。

他用自己的成长经历顺应了这个时代,逐渐摸清世界运转的游戏规则后成为了这场比赛中的强者,他当然是我们想成为的样子,但那是模糊且遥远的。

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成熟的中年人,王建国不像李诞一样能达到内心的自洽,活得非常拧巴,想赚钱又不想向世俗低头。

这更像是我们平凡生活中那些小有成就的人,虽无法大富大贵却有着朴素而简单的愿望。

快乐的途径并不惟一,我相信在我们初入社会时,大家都想活成李诞的模样,可最后大多数人都成了“王建国”——拼命在理想与现实上拿起、放下、疲惫地再次前行。

每个人的活法都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解,无论我们最终成了什么样子,也不要因为自己的平凡而抱怨。

虽然李诞面对世界时融会贯通般的相处模式值得敬佩,但别忘了,世界也是由那个常常一出场就介绍说“大家好,我是王建国,其实我不太喜欢这个舞台”的大多数“丧”代表构成的。

参考资料

1.《人物》专访:《李诞“浅薄如水” 我的价值观就是都行、可以》

2.《南方人物周刊》:《李诞 我决定充分暴露,泥沙俱下》

3.《新京报》专访:《王建国的脱口秀人生》

4.《十三邀》:许知远对话李诞

4.《脱口秀大会》节目视频

0 评论: 2 阅读:906
评论列表
  • 2020-03-18 17:09

    刚开始喜欢李诞,现在喜欢建国,最初喜欢是因为快乐,后来是因为心底的触动和深思,我们都曾是曾经的李诞,我们都是现在的建国,虽然我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就是有一点心酸,还有一点隐隐作痛。

  • 2020-03-16 20:11

    他们两没有好坏,说实话,我更喜欢建国,即使这是舞台上的人物设定。但建国虽然活的没李诞精彩,但是能按自己想要活法活着的人,才是真正的快乐。每个人有想要的活法,没必要改变别人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