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上热搜?逆潮流文化“刺头”怎么在顺潮流吐槽大会站稳脚跟

怡儿话书影 2021-02-25 15:23:41

2021年2月,春节的余味还在,和你一样,我还不太情愿从温暖喜悦的氛围中走出来。

这个时候看《吐槽大会》这个笑点不断,吐槽热点人物为己任的节目,是不错的选择。

许知远来的正是时候。这是2021年2月21日的一期吐槽大会。

“cp是一种未兑现的爱情”“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缺陷。”

许知远金句不断,不带脏字吐槽够狠。

节目播出后,许知远更是上了热搜,这大概连他自己也不一定想到吧。

当逆潮流的许知远站在顺潮流的吐槽大会舞台上,本身就有喜剧色彩。

“一个文化人,自认为有文化,文化暴露癖患者”

李诞口中的许知远就是这样一个随时想让人知道自己是文化人的许知远。

气场不合的许知远,怎么在吐槽大会上找准自己的位置?

1 许知远说了啥能上热搜

他吐槽张大大,“亚里士多德走进柏拉图的房间,说出那句我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时候,房间一共几个人?”

这是说张大大文化低,不懂哲学,只能问小学生的问题 。

他吐槽李雪琴“李雪琴你好,我是许知远,你看着北大的门槛,多低。”

这是说李雪琴蹭热度,降低北大门槛。

“薇娅卖梁启超的书,大概会说,好多字,好实惠,梁启超来了也卖不出这个价格”这是说薇娅文化不高,只能用好多字好实惠来卖书。

更狠的,是吐槽金星。

毒舌金星,谁敢轻易吐槽,许知远敢。毕竟他原本就是一个刺头。

“金星,金小姐,她有一种把全世界的事都变成家长里短的能力。我想,即使鲁迅上了她的节目,她也就是问问,在北平一个月挣多少钱呢,你的故居是租的还是买的,后来跟闰土还有联系吗?”

这是说金星的节目内涵不够,只能问收入,房子还有人际关系等家长里短的话题。

最后的一个顶针式吐槽更是高潮。

说到小说《雪国》,“张大大,小说,是一种作家写的、假的事。”

李诞,作家是一种你以为你在从事的职业。

阎鹤翔,职业你曾经拥有过。

三句话,讽刺了张大大没文化,李诞看似有文化,阎鹤祥离开郭麒麟就失业了。

听许知远的吐槽,不一定马上回过味来,但后续再听,简直是绵里藏针,精准地很。

被称作吐槽大会的阳春白雪,有文化的吐槽。

就这样,做了五季十三邀节目,写了很多书的许知远,只上了一期吐槽大会,就上了热搜榜。

他的气场看来还是和吐槽大会挺合拍啊,为何说他不合时宜?

2 许知远的堂吉诃德气场

有人说,比吐槽大会更搞笑的是许知远在薇娅直播间的表现。

什么,他还上过薇娅直播间?

没错,2019年许知远上薇娅直播间卖他的日历。

豆瓣伙伴因此上了淘宝伙伴的主场去观看,怎么看都很违和。

就像薇娅说的,我和许知远老师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和很多人都是两个世界的人。

薇娅不理解居然有从来没用过淘宝的人,许知远不理解怎么能有人把所有的精神都放在物的世界里。

从小生活在铁道系统的大院里,辗转多个学校,生活在北京,却很少有一种强烈的大院认同感。

常常是旁观者的角度看世界和思考。

直到高中时,听了孔庆东老师的课,讲述荷塘月色,那田田的荷叶中,热闹属于蛙鸣不属于我的寂寥。老师的解读深深打动了许知远。

老师对北大的推崇也影响了他。

1995年,他走进北大校园,听了很多课程,有戴锦华,钱理群,还经常和读博的孔庆东老师在一起。

再后来,就是大家熟悉的许知远,在杂志网站等各大媒体发表自己的文字,还曾在经济观察报中做了两年的主笔,意气风发,采访了世界经济界的很多人物。

他在大学时期写作的一本书《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到现在还在很多人的书单里。

再到后来,许知远出书,办单向街书店,做有争议的人物访谈节目《十三邀》。

看起来挺和潮流的啊,他采访过马东,李诞,罗振宇,甚至薇娅等时代先锋。

但他也采访过诗人西川,史学家许倬云,看起来不是这个时代前列,却对时代有深层思想影响的名家。

他的不合时宜在于,无论是在媒体,书店,或者做节目,他都是一个敢于质疑的人,有人说他就是一个刺头。

他对大时代的商业化社会,消费至上始终有质疑,在他看来大众商业化的反面就是精英文化崇高精神的没落。

你难道没有对这个时代有不适应,他问马东,内含着你怎么可以这样随波逐流的意味,这也是他对很多在商业社会如鱼得水的人们的疑问。

马东的回答耐人寻味,粗鄙是一种人性需要,人们对莎士比亚的喜爱和今天喜欢流行文化没有什么不同。

如果说早些年,许知远的质疑会有更多的追随者。

那么当时间来到直播间购物都可以狂欢的时代,许知远就更像是一个被时代淘汰的不入流的人,甚至引发一些人的反感。

这个许老师究竟是谁啊,自恋,油腻,看不上大众娱乐,又要摆出想要走近的样子。

3 吐槽大会什么气场

其实相比许知远走进直播间带货的那种直观的突兀。

他走上吐槽大会的舞台,更像是一种内在的走错片场感。

吐槽大会什么气场?

特别适合这个时代的气场,那就是戏谑,把一切看来高大的人和事拉回到地面来调侃吐槽。

一直以追求崇高进步为己任的许知远,在这个舞台上,自然会显得不合拍。

诞生在2016年的吐槽大会,微信已经诞生5年,微博诞生7年。

移动网络盛行,大家都进入碎片化时代,微博,朋友圈还有更多的社交网络让文字从传统的纸墨中跌落下来。

文字率先跌落神坛,成了社交网络的吐槽法宝,碎片化交流,随时吐上一吐,快乐的很。

吐槽大会从诞生到现在每年一期,经历过起伏,但总体还是站在时代的潮流之中。

主流非主流的人物都可以吐槽,只要你有槽点,当然从商业的考量还是会考虑有流量的人物。

没有流量也要造点CP来吐槽。

许知远的“文化暴露癖”很自然的成为吐槽大会可以直面的一个槽点。

可惜这个槽点,不太好把握,一不当心就暴露了自己没有文化。

相比金星,张大大拿他的长相说事,李雪琴和薇娅从自己擅长的角度出发倒是引发一些思考。

李雪琴“北大毕业,却在网红节目中赚流量”说的是许知远似乎言行不一,一边自诩清高,一边又来到网红节目博流量。90后不想与他相处。

薇娅吐槽许老师带货带不动,备货压力低可以亲自配送。卖书带拖鞋就是卖的一个教训。

两人分别从言行和带货专业角度进行吐槽,倒也精准,还不带人身攻击。

吐槽大会诞生五季,从一开始的惊艳到后来,慢慢成为网友眼中的明星洗白大会,他们也想有所改变。

于是节目团队来了一个节目大变化。

不仅吸纳更多脱口秀演员,还邀请了相声界,主持界的名人,其中就包括许知远。

4 知识分子的里子,吐槽大会的风格

许知远其实明白自己和吐槽大会气场的不搭。

他的定位没有变,还是渴望提醒一些人。

只是他聪明地用吐槽大会的方法表达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

人还是要多读书的,还是要有理想的。

无论是做节目,还是带货,否则真的会很匮乏的。表演文化也是很难长久的。

就像他说的,他的吐槽更多是从做事和工作出发并不直接谈论个人。

甚至有人说,他的吐槽方式更接近揭露社会现象的幽默讽刺,显得高级一些,也类似源头来自西方的脱口秀的吐槽。

这也许正是李诞邀请许知远来的一个初衷,这是吐槽大会变革的一个野心。

毕竟,仅仅是吐槽娱乐圈那些事,究竟能走多远并未可知。

当许知远的《十三邀》刚开始的时候,他大概不会想到自己会在第五季的时候,来到一个以吐槽为己任的节目中,同样也是第五季。

事实上,同一个平台的两个节目,好像相聚千万里,能聚一起原本就是身在这个时代的好处。

那就是百花齐放,各自存在,还能聚在一起探究一下彼此,迸发出奇特的火花也是有趣。

既然李诞可以去十三邀,成为一个现象人物,许知远来到吐槽大会也是非常自然的。

李诞的姿态常常是人间不值得,我想活在浅薄里。却又要出书,以作家的姿态。他其实在南方报业工作过。

许知远常常是,我不会放弃理想主义的姿态,却又会拧巴着自己,去采访李诞,网红主播,还有更多自己不理解的热点人物。

他其实也到直播间卖日历,为了书店也到处想办法。

也许像李雪琴说的,言行不一。可是每个人都可能想要做的和实际做的一致吧,有时是因为还在路上,有时是身不由己。

展露自己的错位尝试,这未尝不是另一种真实和勇敢。

也许,当许知远式的人物走向吐槽大会,或者吐槽大会多邀请一些不同色彩的人加入,正是这个包容的社会更有活力和殊途同归的可能性。

好像看理想的一个新节目,说是我们需要解困节目。

不同于一味吐槽,一味歌颂的,提出问题和缺陷,同时也提出了已经在做的解决方案。

这样的节目指出问题弊病,让人看到现实,也给出尝试和解决行动,给人信心。

这是理想主义不陷入空想,现实主义不走进犬儒的好办法吧。

写在后面:

其实,看到许知远站在吐槽大会上侃侃而谈,几乎每一句都是金句的时候,我就知道,理想主义者并没有脱离时代,只是学不会自然相处罢了。如果想做一定也能做到,哪怕是吐槽呢?

看到李诞嬉笑着介绍文化暴露癖患者许知远,我也知道外表随意又轻松的这一代人,内心未必没有自己的想法,只是想要用自己的方式先让生活没有那么沉重。

再来寻找内心的一些念想。

谁说,许知远这样的理想主义者不合时宜,他只是说出我们已经不敢说出的话。

谁说,吐槽大会只有适应潮流,没有点自己的思考,网红主播,当红明星,文化人,毒舌主持,体育人等都聚在一起,原本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马东说,娱乐是人的先天本能,文化是沉淀的产物。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理想主义者和现实主义者原本就不是必然割裂的,他们是可以用行动走在一起的。

您说呢?

今日话题:

你认为许知远开始妥协了么?他还是原来的许知远么

@怡姐话电影,一方水土一方人,地理角度看电影。

0 评论: 0 阅读: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