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燕梳楼 作者:燕梳楼
大年初一,笑顺父母。
这个贺岁档,电影《你好,李焕英》口碑炸裂。
就凭贾玲和沈腾这两位当今喜剧界的杠把子,就让我们对影片“笑果”充满期待。
果然,昨天带孩子去看时,现场笑声一片,几乎是每隔几分钟就是一个包袱。但笑着笑着,有人就哭了。
在忍不住抽泣的观众中,有一个就是我。
都说共情是一种能力,但更是一种经历。
这种感受,只有失去的人才能明白。
这是我第二个春节没有回乡了。
倒真不是为了响应号召,就地过年。
而是因为,家乡早已成了故乡。
这部片子,贾玲用了四年。
四年前,她的同名小品,就让无数人笑哭了。
在这个越来越难逗笑观众的时代里,唯有真情最动人。
贾玲自然明白这个道理。这个故事里的每一个镜头,似乎都穿越而来,既是她的童年,也是我们的过往。
在观影之前,我真的以为这就是一部纯喜剧影片,更不知道李焕英是谁。
后来才知道,原来贾玲的母亲真的就叫李焕英。
早在贾玲读书时,李焕英就因车祸去世了。
但贾玲答应自己母亲的,却一样都没有做到。
这也成为她心中最深的痛。
正如贾玲自己所说:
“母亲去世后,即便我上了春晚,我能嫁得很好,我再怎么怎么样,我都始终很难开心起来。晚上躺在床上就会想,我妈不知道,失去她,我失去了过年的意义。”
子欲孝而亲不待。这种痛,惟失去方能懂。
所以,她用了四年时间,来完成这部影片。
来怀念母亲,也来治愈自己。
影片从一个小胖丫的出生开始,直到母亲意外离世。贾晓玲似乎就没有做过一件让母亲开心的事。
别的小朋友吃饭要喂,她从来都是“再来一碗”。读书,考试一直都是垫底,而且是全年级的。
高中毕业,别人都考上了大学,她只考上了成人教育。为了哄妈妈开心,她找人办了个假证,在大宴亲朋的喜庆氛围中被当场拆穿。
她以为颜面扫地的母亲会大骂自己一顿,但母亲并没有,骑着自行车载着她一路温和的说笑,相信自己的女儿一定会有出息,会买上最好的小汽车。
就在这一瞬间,一辆大车疾驰而来。
贾晓玲没事,母亲却生死未卜。
病床前的晓玲悔恨交加,后悔自己没有用,没有做一件让妈妈高兴的事。
于是,恍惚中她穿越到了1981年。
02:这一年,她的妈妈还未嫁,她也还没有出生。
她突然发现,年轻漂亮的妈妈,原来可以有更好的选择。
可以不嫁给自己的爸爸,也可以不是生像自己一样又笨又胖的孩子。那个孩子,一定很聪明,可以出国读书,可以当大导演,可以一个月赚八万。
如果是这样,妈妈会不会很高兴?
然后,她便决定牺牲自己。
拼命的撮合由沈腾扮演的厂长的儿子沈光林。在她认为,如果妈妈当初嫁给了厂长的儿子,生下的就不会是自己,就一定比现在更幸福。
但每个人对幸福的定义并不相同。妈妈并不愿意嫁给一个享受着厂长父亲光环的官二代,更喜欢过自己想要的朴素生活。
为了让晓玲死心,她和另一个烧锅炉的男人扯了结婚证。
当乔杉扮演的父亲出场时,片场一阵大笑声,我却哽咽着哭了。
真正让我们看懂这世间为人父母和子女真情的是晓玲和妈妈喝酒那一段。
晓玲不甘心的说:
“你以后会有一个女儿,成绩常年年级第一,长大后去国外名校读导演专业,毕业了在好莱坞拍电影,月工资八万。”
而妈妈却说:
“我的女儿,我让她健康快乐就行了。”
所以你看,父母可以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可孩子还没有学会接受自己的父母是一个普通人。
就像晓玲一样,认为如果妈妈可以嫁给厂长的儿子,就不像现在这么穷苦,这么普通。
而对于妈妈来说,所谓幸福,不过就是找一个喜欢的人嫁了,然后接受孩子的一切不完美,无论如何,那都是自己的孩子。
贾玲,第一次,让人们知道了李焕英。
对贾玲来说,这可能是对母亲最好的纪念。
它不仅让观众喜欢上了自己,也喜欢上了自己的母亲。
虽然母亲意外离世时,只有48岁。她一辈子最喜欢的,是那件绿色的皮大衣。
但所有人都知道了,原来贾玲的妈妈,叫李焕英。
李焕英,就是贾玲的妈妈。
03:但人生总是如此,子欲养而亲不待。
当初贾玲刚演这个小品时,台下的岳云鹏哭了。
他说贾玲表演的太过于真实,也很容易让人想起自己的父母。
2013年,岳云鹏在德国演出时,接到了父亲突然离世的消息。
想到自己为了演出连自己父亲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他忍不住放声大哭。
哭完了,一看时间马上就要演出了,然后抹去眼泪登上舞台,强忍悲痛把笑声送给现场观众。
父亲在世时,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能看到他上春晚。三个月后,岳云鹏接到了春晚的邀请。
可是,已经去世的父亲再也看不到了。
如果成功能来的再早一些,该有多好啊。
而早已功成名就的黄渤,谈到父亲时一样泪雨滂沱。
开始时,他以为父亲年纪大了,总是忘事。
直到有一天,父亲把他当成了老战友。
他沉默了一会,告诉父亲:
“我是你儿子。”
可父亲盯着他看了一会却说:
“我从来没有过儿子。”
说到这里时,黄渤已经泣不成声。
已经被执行死刑的赖/小/民,从原银监会办公厅主任,到后来主政华融集团,可谓权倾一时,光宗耀祖。
无数人变着花样巴结他,仅其母亲账上就有人送上3个多亿。
临刑前,他被特批回去参加母亲葬礼。当他跪在灵堂下的那一刻,是否也在后悔为母亲蒙羞?
曾经的高光与成功,又所为何来?所去何处?
再成功的人,在母亲面前也是孩子。
是母亲嘴里的狗儿和翠花。
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认为,自己的功成名就,才是对父母最好的回报。
但对于父母来说,哪有什么功成名就,名利双收,他们只在乎自己的孩子是否健康,平安,喜乐!
别人只关心你能飞多高,
只有父母才在乎你飞的累不累。
就像贾玲在影片中所说的那样,当你努力想努力补偿母亲的时候,其实母亲早就知道了,于是她便不动声色的满足着孩子,让孩子放下负担,轻松向前。
这个世界上最无私不求回报的爱,永远都只有父母啊。
只可惜,父母和孩子,只有单程票。
彼此的角色,也无法互换。
04:赵朴初说过:
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其实,为人父母从来都是只有付出不求回报。他们不惜用尽浑身最后一丝力量,也希望能把孩子送到幸福的彼岸。
父母在的时候,风雨总是绕过我们,向他们倾斜。
所以现在,我特别羡慕有父母的人,羡慕上有高堂下有幼子的其乐融融。
贾玲在影片中说,从记事起,母亲好像就是中年妇女的模样。
是的,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也是如此,永远都是那一头短发,一身的确良衬衣,和一脸温和的笑容。
我们恰恰都忘了,她也曾经年轻过,有自己的梦想,有自己的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我们,她们才在生活的消磨中,一天天的暗淡了梦想,消磨了青春,乌丝变白发,成为我们印象中的模样。
这可能就是所有为人父母的宿命吧。
有了孩子,就有了责任,有了欲罢不能。
孩子可以在天上挑妈妈,可妈妈从来不会挑孩子。
希望每一个渐渐老去的父母,都能被岁月和子女温柔以待。
特别羡慕那些高堂仍在的人,那该是多么和满的天伦之乐。
利用春节的这段时光,好好陪伴自己渐渐老去的父母吧,莫等子欲孝而亲不在,怀念永不如相见。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但对失去的亲人的人们恰好相反。
我能够理解,贾玲为什么把自己导演的处女作,用自己的母亲名字命名。
因为这个名字,与她血脉相连,命运与共。
这是她怀念母亲李焕英,最好的方式。
所以,我今天也借此怀念一下自己的母亲。
她和李焕英一样,虽然有名有姓,
但普普通通,鲜为人知:
你好,刘传玲。
写到了心里深处。共鸣。谢谢你的分享。我想我们都心存有感恩之心的有孩子同时也是有父母的幸福的人。
我还没有看,不作任何评论
虽然不喜欢她的小品,虽然还没看过这部电影,但看的出她在用特别的方式表达对母亲的思念,就冲这就应无反驳,就值得尊敬。
建议如果是买票观看,那你就不要看了,用这个票钱给你父母买点吃的!没必要看别人,天下父母心基本都是这样。真是没必要把自己父母搬到银幕赚钱!
女贵母荣
写得很好!
表演好看吗?
不认识
都说时间是最好的解药,但对失去的亲人的人们恰好相反。 所以,我今天也借此怀念一下自己的母亲。 她和李焕英一样,虽然有名有姓, 但普普通通,鲜为人知: 你好,刘传玲。 你好?谢中华。
嘚嘚这些破事,黔驴技穷了吧!
唉
你好,你焕英,电影挺好看的。
不能眼红啊!得自己努力啊!
贾玲她妈不是姜昆他老婆么?
电影《你好,李焕英》导演;贾玲
恶心的贾玲
同感
可笑,真可笑。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