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古城八卦沟为何不具八卦形

老黄说故事 2019-01-07 11:49:51

八卦沟是泉州古城中排水系统的总称,在历代的排水泄洪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的修建也随历次筑城而逐步完善。八卦沟之名,源于明弘治十-年(1498年),御史张敏疏浚城中沟,于西南隅掘得大瓷瓶,瓶盖上有“巽”字,乃先天八卦西南方位之配,并非沟如八卦形。因以前没有名称,以后遂叫它“巽流”或“八卦沟”。这是从新门水关至涂门水关(总出口),直线横亘城区的主干沟,全长2250米,又称大八卦沟、大濠沟,沟体皆为石岸石底,沟面寛約3米—6米, 沟底等同。深度4米—5米。这道大濠原是远古的自然沟壑。唐代筑天水淮利用它引导笋江水漑田.修筑为主干渠,名“清渠"。北宋筑城利用“清渠"作为南城垣的护城濠。南宋筑城把南护城濠圈于城内,作为城内排水的主干沟。这道主沟“巽流”的南北,还有四个支沟区域,       1.城中心区.今新华路以东,体育場以南,二郎巷、锡仔山以西.即唐故城范围内,是八卦沟最古老的部分;沟体小干大濠,分布于各大街小巷。总长4000多米,汇集五道出水口。从登仙桥、宜春桥分注于水南洼地、涂门水关,从鲍厝巷桥、放生桥、水尾流沟分注于大濠。込些支沟均已堙废,仅小都分陶渠尚存.       2.东北区,集区域内流水,聚于广平仓沟、中营下沟、二郎巷沟出出东门水关,全长1202米,遗存完好,至今流水畅通。       3.西北区各沟已埋,原汇注溪后池出新门水关,全长300多米。       4.南区。从大濠镇南桥(兰桥)东側分支,越涂门街过花桥宫下出水门水关,沟体甚大,不並于大濠,全长427米,至今完好,流水暢通。南门也有支沟穿越于民居间,过塔堂宫口桥出海关扣注于大溪,沟体甚大,全長约900米。遺存尚好,近年堙塞。

86 评论: 0 阅读: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