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拆弹专家2》上映后,刘德华又掀起了一波热度。
刘德华的动作戏多,体力挑战大,但他仍坚持亲自上阵所有动作镜头。
而且完成质量极高,武打戏一气呵成、力度到位,身手矫健地让人不敢相信他已经59岁。
身材更是几十年如一日的完美,记得有次采访,有网友问“电影里刘德华的断腿效果是怎么拍出来的,真的断腿了吗?”
刘德华大笑回应:“真的砍了,然后接上了。”
接着,就当场把腿掰高到头部以上,还灵活地动了动脚踝。
韧带的灵活度,简直让人叹为观止。
众所周知,柔韧度是一个必须长期锻炼,才能保持的东西。刘德华抬起的这一脚,展示的是好身材,更是他几十年如一日的自律力。
刘德华身上一直有个“传说”:出道30多年,体重保持在63公斤,从未变过。
真假不知,但外表来看,刘德华的好身材确实一直在线,几十年未变。
那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之前的采访中,刘德华公开过日常食谱,“一日三餐都吃谷类杂粮、原味乳酪和白煮鸡肉”。
为了保持身材,这样单一的食谱,他已经维持好多年。
除了“管住嘴”,当然少不了“迈开腿”,健身是他每日必做清单的第一位。
主持人问刘德华:“你这样,不会腻吗?”
他表示:“不会腻,腻的时候,就拉起衣服看看腹肌。”
控制饮食、保持锻炼,说起来容易,难的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偶像、明星,一到中年就发福,一胖就再也回不去?
不客气地说,如今内娱的年轻明星,身材拼得过刘德华的恐怕不足10%。
普通人无须那么严格的身材管理,但不可否认,自律和不自律,往往过的是截然不同的生活。
长期以来,自律都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追逐自律,但真正长期自律的人寥寥无几。
其中原因,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很多人过分迷恋意志力,想靠硬撑养成习惯,形成自律。
但意志力是个有限的资源,耗尽后就会有反噬,就像拉一根橡皮筋,越使劲,回弹的力量也就越大。
因此,你越“自虐”,结果可能越差。
今天分享5个自律相关概念,让你摆脱自制力魔咒,更快更好更久地保持自律习惯。
01
掌握改变公式
有一个改变公式是:不满(D) * 愿景(V) * 下一步行动(F) > 阻力(R)。
也就是说,只有D、V、F的乘积大于阻力,改变才会发生。
让改变事半功倍,可以从3个方面入手:
①保持适度不满足。
美学家蒋勋观察到,乔布斯在得知自己罹患癌症之后,眼神有了鲜明的改变。
后来,乔布斯才做出了一系列改变世界的创举。
类似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也是因为忧患中更能够保持不满感,而安乐中更容易陷入舒适区无法自拔。
保持适度的不满足,才能为我们的改变,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②细分下一步目标。
改变需要耗费我们巨大的能量,如果能够拆解出细分、可执行的下一步目标,每天都知道要努力完成多少,我们就可以增强控制感。
如此一来,我们就能把精力放在刀刃上,而不是任凭本可避免的压力应激,过多地消耗我们身心能量。
③梳理可能的障碍。
不少人在改变时,会重点考虑公式的左边。
例如,不少人看了鸡血文章,心头震动,告诉自己“再也不能这样温水煮青蛙了,我要早起、锻炼、学习、练习”。
但很快,一两周后就打回原形。原因就在于,对于阻力估计不足,应对失当。
真正要产生改变,更为关键的是动力要大于阻力。
总之,想要改变可以提升动力,也可以降低阻力,最好双管齐下,使得动力大于阻力,促进改变产生。
即便改变效果不明显也没关系,只要正向效果持续累积,量变就会引起质变。
02
巧用路径依赖
你是否有思考过这样的问题:
电脑键盘上26个字母的排序,是否经过某种严谨、科学的论证?
比如,这种排序比较符合手指灵活运用的生理规律,又或者与英文字母的使用频率有关?
真的是这样吗?事实并非如此。
早期的键盘是机械式的,因为“Q、W、A、S”这几个键很容易坏,为了便于修理,人们便把它设置到了键盘左上角的位置,这与手指的生理运动规律,以及英文字母的使用频率,完全没有关系。
于是,在电子化键盘问世的时候,就有人对这一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新的排序方案,结合了英文字母的使用频率,以及手指的生理运动规律,可以使人们的打字效率提高近30%。
于是,有关组织和机构很快便接受了这一科学建议,开始普及推广新的键盘。
结果却出人意料,尽管人们知道重新排序后的键盘有诸多好处,却没有人愿意接受它,因为人们已经习惯了键盘原来的排序方式,不愿意再改变自己的习惯。
如果全世界的人,要适应新键盘,这是巨大的转换成本。
两害择其轻,于是,这个并不科学的字母排序,就一直沿用至今。
所谓路径依赖,指的是事务一旦进入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路径依赖就像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形成,就不容易轻易走出。它本身是中性的,坏习惯会路径依赖,好习惯也是如此。
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始时必须谨慎选择,“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如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只有走入好的路径,才会起到正反馈的作用,最终通过惯性和冲力,产生飞轮效应而进入良性循环。
一旦上了轨道,就如同培养了习惯那样,大幅减少资源消耗,很容易坚持,即便想放弃,还不容易做到。
03
培养微习惯
作者斯蒂芬·盖斯和多数人一样,喜欢舒服、逃避改变。
从高中开始,盖斯就一直想把锻炼变成习惯,每天锻炼30分钟,也付出不少努力,但10年过去都没有坚持下来。
偶尔斗志大爆发,他也只能坚持两周,最终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有时连原因都没有,就直接放弃。
在沮丧之后,他想,不要30分钟了,就做一个俯卧撑吧。
于是,他趴在地上做了1个俯卧撑,可是,既然都已经摆好姿势了,索性多做了几个吧。紧接着,他又打算再挑战1个引体向上……
从那天起,他开始继续使用相同的策略:每次设立的目标都尽可能小,这样容易坚持。
设立微型目标:完成了,再来1个……
逐渐地,他把一个俯卧撑,变成了看似不可能的30分钟锻炼,写下了《挑战1个俯卧撑》。
两年后,他拥有了梦想中的体格,写的文章是过去的4倍。
这就是微习惯,即一种数量或质量上显著降低标准、近乎微不足道的习惯。
习惯再微小,也还是习惯。
虽然每天只做1个俯卧撑,看1页书或者写50个字,但是每天都做,具有重复性。
同时,做这些的时候,是在无意识中,就好像每天刷牙一样,不用打任何鸡血,不用调动额外的意志力,做起来不费吹灰之力。
久而久之,这些行为就容易坚持下来。
04
警惕虚假疲劳
我们跑步跑一段时间,心跳加快,两腿发酸,觉得很累,脑海里一直回响着一个声音“不行了,停下吧”,很想就此停下来。
但如果忍一忍,咬咬牙,调整呼吸,减慢一些速度,但不停下来,而是继续往前跑,那么,疲劳的感觉并不会加重。不知不觉,我们又往前跑了很长一段路,坚持到了终点。
之所以说是虚假疲劳,指的是:这不是真正的疲劳,并不会使我们失去前进的能力。
虚假疲劳,是大脑的自我保护机制带来的,它是一种自我保护。大脑希望我们,停留在低能量消耗的舒适区。
只是这种自我保护,是过度的自我保护,如果偏信大脑本能发出的信号,我们就很难突破舒适区。
因为大脑发信号的时机,通常都会提前。也就是说,在真正的疲劳来临之前,先让我们感到虚假疲劳。
比如说,如果专注、坚持,你可能读1个小时比较坚硬的书籍,读完后觉得精疲力尽,大脑被掏空。
但当你读了30分钟时,虚假疲劳的信号,就已经释放得足够充分。例如,你可能已经觉得精力不济,有抛开书、停下来休息的冲动。
极端的情况是,如果一感到虚假疲劳就停止,那可能永远都不会有进步。
比如说,有些人简单应付工作之后,“吃饱就玩,玩累就睡,睡够就吃”,不运动、不学习。
这的确是很舒适,但时间一久,只会留下走样的身材、贫乏的大脑和单薄的能力。
我们需要提醒自己,要分辨出,什么是虚假疲劳,什么是真正疲劳。
如果有一点不舒适,就开始打退堂鼓,那么,这个人就无法提升能力,做出有价值成果。
05
防止过度自律
有研究团队做过一项调查,采访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多年校友,让他们回忆学生时期假期经历,再谈谈对当下生活感受。
让人意外的是,接受采访哥大校友并没有很多人对毕业后成绩感到骄傲,却有不少人后悔大学假期都在学习,没有出去多玩玩、多走走。
这些校友最大愿望是,自己在当学生时,少一点自律,多感受生活,而不是再自律些,取得更大进步。
所谓过度自律,指的就是超过限度的自律。
防止过度自律,首先要明白自律是达成目标手段,本身并不是目标。这包含三方面涵义:
①明确目标
自律只是工具手段,我们不能为自律而自律,而是先要明确自身目标。
例如,有些人用早起打卡来自律,但打卡仅仅是形式。
我们首先要明确早起要做什么,否则如果只是跟风打卡,那是“他律”,只是纯粹自我损耗,而不是自我控制。
②审慎运用
明确目标后,我们接着要思考,在什么时候、什么情境下动用自律;如非必要,不用自律,因为使用自律,要消耗资源。
比如固定穿着、习惯做法等,都不需要或者很少动用自律。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意志等认知资源节约下来,去做最有价值、最有挑战决策和行动。
③评估产出
就好像购物需要评估产出和性价比,使用自律也要评估过度自律值不值。
例如,在工作中我们适度自律、做好期望管理,比起过度自律、增大对方不切实际期望值,对双方都更好。
我们可以降低负荷,对方可以减少反噬。毕竟,压抑过久,我们难免消极对抗或者直接爆发。
在自律过程中,我们要注意调用元认知评估自身自律程度、压力水平等状态,如果发现较为勉强,往往是过度自律信号,就要注意调整。
学会什么时候不使用自律,尤其是过度自律,才能让我们更快接近预期目标,并降低捡芝麻丢西瓜概率。
众所周知,村上春树是一个高度自律者。30多年,坚持每天跑步一小时,从不懈怠。
可被人夸赞“意志超人”的他,曾经也觉得坚持太难了。
为此,村上找到一位从未落下过一天的训练专业长跑队员,向他请教自律秘诀。
结果,那人很直接地告诉村上,其实为了谋生只是不得不跑啊。
这时,村上春树突然意识到,个人的动机到底有多重要。
于是,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跑步的目的——坚持跑步,可以帮他保持健康和体力,而这是实现写作梦想的必要条件。
怀着这样强烈的信念,他才最终将跑步变成了自己戒不掉的习惯。
很多人追求自律,却没真正问过自己,我到底想通过自律得到什么?
每一个极致自律的行为后面,往往都有着强烈的内在动机。
所以,如果你想达成自律,不妨先找到自己的内在动机。
与君共勉。
反正健身都是有钱人才玩得好!底层人哪有时间啊,最多就是跑步!其他不敢想,也没精力去[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华仔过了下午六点就不吃东西了!这个习惯坚持了很多年
[得瑟]我就厉害了,可以从118-168之间自由来回切换
我爸除了不健身外也挺自律的,尤其是饮食作息方面,不过他快瘦成条柴了,我奶奶还让我买点补品给我爸,补个鬼,能正经吃肉都不至于这样[笑着哭]
天天吃这个赚钱干什么[笑着哭]赚钱还有动力吗?[得瑟]
没有人强迫你我自律,还是找借口过老样子吧,无法体验自律后的生活状态,但还是佩服
我就佩服刘天王的自律,那一日三餐的食谱吓得我赶紧去吃块巧克力蛋糕压压惊!自认永远做不到他那样,不过偶尔轻断食是很必要的,毕竟还是要保持漂亮。
我觉得,不用太多,一百万现金放我面前,告诉我只要能保持100斤(常年130-140斤),就是我的,我绝对能做到
他吃素都好多年了,鸡肉个鬼噢
好文章[点赞]
我一普通人,为嘛要为八块腹肌放弃这世间美食?
[汗]讨厌把任何事都规划出来个123
这个好
这是那年的新闻了!人家德华都吃好几年素食了!!!
我感觉过分自律的人往往都会偏执,不知道刘天王生活中是不是个偏执的人[得瑟]
华仔太自律了心疼啊点赞!
[呲牙笑]喜欢打桩的还是要多吃牛肉,鸡肉真的顶不住消耗。[得瑟][鼓掌][得瑟][鼓掌][笑着哭][红脸笑][呲牙笑][呲牙笑][呲牙笑]
前提:有时间+有钱。好了,这已经打死大多数人了
还不如说刘德华一直在扮演刘德华!现在想想他挺怪的!就像一个演员一直在演戏,而且是在演自己!
有道理!
大部分人工作结束后就很累了,哪还有时间健身,做这些要有钱有闲的人
我他妈都快活不起了!你还在跟我说每天要想着吃什么做什么?我钱花不完我也自律[病了哦]
我记得他老婆不是素食主义者吗?他不是自己说陪着老婆一起吃素?
[呲牙笑]你喜欢自律是你自己的事,不强迫别人就行!看见别人不自律就觉得别人这样不好,你以为是机器人,都一个样呢
我也是这么吃的,一个月后带状疱疹
健身会上瘾
什么都不吃,那么有钱有名图什么?活着有乐趣吗?
自我掌控的都是强者,而且强的可怕。老子有句话叫作,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真佛只说平常语
靠脸蛋和身材吃饭的明星,健身属于工作。有个屁羡慕的。我们一般的上班族去健身,有人会给你发工资吗?没钱哪来的动力?
刘德华吃素,哪来的白煮鸡
刘天王皈依了,早就不吃肉了
比国足的人才好太多
关键是活在世上就是为了享受 不然赚那么多钱干嘛? 适当的锻炼自律必须的身体好活的久,如果太过苦了 就失去了意义
10%?
掌握改变公式。。这个牛
没那条件,该干啥就干啥
王俊凯也可以做到
刘半桶水又出来炒作了,你吃什么跟我们有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