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非良人!

想念指尖的烟草味 2021-10-11 14:15:23

要说现在最火热的内地演员当属吴京,想必大家对他并不陌生,从《我和我的父辈》到国庆档期的电影《长津湖》等等。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位热爱演绎事业并且有才华的全能演员。看国庆期间上映的《长津湖》11天票房便已突破亿大关,目前在票房榜排在第七的位置,和《复联》也就是一两天的票房差距,而《我和我的父辈》上映第10天,累计票房突破11亿。就在这个时候,有些因妒成性的吃瓜群众又出来搞事情了。所呈现出的畸形的论调便是二部电影都沾“爱国红利”,应该把票房收益捐出来。

这样的谬论不是第一次出现,这种人的思想相当荒谬。仔细研究,不外乎涉及两个问题:一是拍爱国题材电影是否等于做“爱国生意”?二是捐款是自由还是义务?电影是一种表演艺术、视觉艺术及听觉艺术。其一,电影作为文艺作品,在为观众提供娱乐消遣的同时,也发挥着反映时代、宣传教育等功能,具有一定的意识形态属性。其二,电影生产早已工业化,从项目开发,到拍摄剪辑,再到宣传发行,涉及大量工种,都离不开预算成本利润这些现实的经济概念。电影的双重属性同时并存不可分割。先看看电影《长津湖》,该片投资规模达2亿美元,制作规模超7万群演和工作人员,为了更高度的展现战役的艰辛与战士的无畏生死的精神,拍摄历时200多天。影片所体现的志愿军不畏生死顽强作战,不怕牺牲,艰苦卓越的精神,这不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榜样吗?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我们的民族英雄——他们不怕苦不怕累,舍小家保大家的英雄气慨,不正是保家卫国, 不畏牺牲的解放军战士吗?

在看看电影《我和我的父辈》,《我和我的父辈》通过《乘风》、《诗》、《鸭先知》和《少年行》四个篇章,从小人物视角切入,反映时代的变迁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延续。《乘风》影片取材于抗日战争时期一支战功卓著的铁骑队伍——冀中骑兵团,他们为保护群众撤离,拼死抵抗日军,描写的是英勇无畏、飒爽英姿的冀中骑兵团战士。《诗》以1969年我国研发长征一号火箭、发射首颗人造卫星为背景。《鸭先知》取材于中国第一支电视广告诞生的背后故事。以此致敬改革浪潮中敢为人先的父母一辈。《少年行》机人“邢一浩”肩负特别使命从2050年回到2021年,邂逅了怀揣科学梦想的少年小小,两人意外组成了一对临时父子。上面“爱国生意”论,明显把电影的商业属性和非商业属性割裂并对立,把自己放在道德制高点。创作爱国题材的作品不等于“发爱国财”,如若按照他们的逻辑,只有拍情呀爱呀的电影应当赚钱,只要有一点凸显爱党爱国色彩的电影,就该分文不取?那还如何去进行更多更优秀的创作?再有是否捐款,从各个角度,都属于个人自由。捐了,值得赞许;不捐,也不用说三道四。一些人热衷于逼捐,背后的逻辑是认为高收入群体应当更有社会责任感,而且做了什么都要广而告之。我们不得不承认,看似默默无闻,其实用实际行动来支持的人不是更值得大家尊敬吗?我们要懂得一人履行社会责任的途径有很多,绝非捐款这一类,也不一定都是公开做秀的。比如,导演拍了一部好作品,引发了全社会对一个群体的关注,这不是履行社会责任吗?惩恶扬善,传播真善美。

一个不论大小的企业家用真才实干经营好一家公司,不仅带动了大量就业,满足了社会所需,这不是履行社会责任吗?捐款虽然是一个直接、可见的方式,但绝不是唯一的。倘若捐款要做到高调,岂不脱离了本心?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从书信走进互联网新时代,各种作息在一时之间迅速流传,当然有利的前提下必定会有某些方面的弊端,例如:现在网络空间,“喷子”很多,为了蹭流量,歪曲事实,所以有的时候善良的人一定要引起警惕,别被有心人利用盲目跟风给他人造成伤害。这难道不应该引起人们的反思?这些想法究竟是真实存在,还是刻意为之?《长津湖》和《我和我的父辈》,从上映之时,就有自以为是“众人皆醉我独醒”之姿,你可以用更好的作品去超越,但不能只嫉他人才华而进行批判,这是不仁义的。我们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从而完善才能越来越优秀。从《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我们看到了涌动的爱国热情,也看到了一些跳梁小丑的表演。或是搅混水,或是无脑喷,人生的路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希望用美生我们擦亮自己的双眼、保持理性,让“无脑”言论无机可乘,让我们的互联更加清爽怡人。

0 评论: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