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深度解析:春闱案中范闲到底得罪了哪一方的势力?

白羽居士 2021-02-24 19:17:18

在原著《庆余年》中,春闱案是范闲进入官场后面临的第一场考验。令人感到费解的是,此时的范闲在辛其物的穿针引线之下,有了“太子党”的烙印,春闱之前就在李弘成的安排下又跟二皇子见了面,两派都不得罪的情况下,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官员喊打喊杀的呢?一起跟白羽了解一下

一、二皇子的拉拢

在原著的时间线中,范闲是先大婚,后春闱,再出使北齐。这样一来范闲的“渣男”本色就被掩盖了不少,电视剧提前安排出使北齐就让范闲的“婚后出轨”变成了“婚前劈腿”。 此外,编剧提前让范闲监察院“提司”身份曝光、郭攸之提前入狱,这就相当于“春闱案”的枪还没掏出来,敌人就已经倒下了。迫切期待第二季的编剧,怎么去填这个自己提前挖好的大坑。

言归正传,按照原著的安排,范闲是春闱前两天才与二皇子在流晶河的画舫中第一次见面。在这次历史性的见面中,两个人都是心照不宣,云淡风轻地拉家常,扮演着二哥与妹夫的和谐共处局面。只是在宴之后李弘成才流露出二皇子极力拉拢范闲的意图。

原著中写到:在东宫的心目中,一千个你的份量,也抵不上长公主的一句话,所以你不能信任东宫。”李弘成很严肃地说道:“你我两家世交,我与你也算是朋友,所以要提醒你,如果真要倒下来的话,于公于私,我都希望你能倒向那边。”

这一大段的铺陈其实非常符合古代宫斗的基本套路,但凡大人物出场只把面子上的过场走一下,表示一下关切,最至关重要的话要留给下面的人去提点,这样一来就能进退有据。(如果都像电视剧第七集宗皇子杀气腾腾地拉拢,那就不叫宫斗剧,那叫宫闹剧。)二皇子既然跟范闲是初次见面,总不能昨天刚拉拢,今天就掏刀子吧?更何况二皇子在朝中的势力基本靠银钱收买,所以此时此刻的二皇子是不可能因为几天后的春闱案而对范闲下手的。那么,太子那边又会怎样呢?

二、太子党的标记

范闲告别二皇子之后回到家中,接待了鸿胪寺少卿辛其物。辛其物带来一张纸条,上面一共写了六个人的名字。范闲看了看纸条上的人名之后居然对二皇子多出了一份感激,因为如果当时二皇子也递上这么一张纸条,范闲就会被直接夹在中间,很难处理。

范闲在春闱中担任的是“居中郎”,其实负责的是会试的糊名阶段。太子让辛其物送来纸条,既是试探又是拉拢。某派清口曾经说过,为领导做一百件好事,不如帮领导办一件坏事。这次太子亲自把办坏事的机会送到面前,就是要范闲表明自己的态度。接过了这张纸条,就等于跟太子私底下完成了一次黑色交易。

范闲虽然隐隐有些愤怒,但还是接过了太子递过来的条子,还顺便接过了林婉儿手中林相、宁才人和秦家递过来的条子。毕竟此时的范只有一个空筒子“提司”的名号,却没有实际职权,哪一方势力都是他无法得罪的。

原著中写到:既然举国皆是乌鸦,我自然也不会去冒充丹顶鹤。”范闲淡淡说道,将这些纸条全数毁了,轻轻揽着妻子的双肩,往前府走去。

范闲在春闱的糊名阶段中很小心地绕开了纸条上所有人的名字,而且很私心地将成佳林、杨万里、侯季常、史阐立四个人的名字加了进去,这就是后来的“范门四子”。由此可见,范闲也不是个电视剧中的那个“官场二愣子”。这就说明,就算是有个“亲爹皇帝”他也得处心积虑地进入封建集权体制,只有进入体制内掌握了一定话语权才可能达到个人目的,实现理想和抱负;另一方面,当范闲进入体制之后就不得不与政治权谋妥协、合谋,身不由己地改变初衷。

既然范闲按照纸条的指示,已经完成了太子、林相等大佬们交办的科场舞弊任务,在后面揭发舞弊案的行动中也没有触及到这些人。那么春闱案的审理过程中,还是有大批官员对他喊打喊杀的。那么范闲究竟动了谁的奶酪了?

三、官官相欺

在范闲传出纸条,将春闱案揭了底掉之后,接下来就是审理这次案件了。庆帝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借机将礼部尚书郭家在朝中的势力铲除一些,以免尾大不掉。同时,还不能伤了郭家的元气。

于是,就有了御史郭铮、刑部尚书韩志维和大理寺少卿公审此案的局面。郭铮既代表郭家的势力又跟长公主有旧情。韩志维也接到了东宫传来的条子,想要收拾范闲,因为皇后愤怒于范闲私下与二皇子的见面,想要借此机会给范闲一个难忘的教训。但是这两个人都属于私人恩怨,想要收拾范闲自然无可厚非。

微妙的是,连大理寺少卿代表的势力居然也没有想着保护范闲,这个态度就很奇怪了。要知道三堂会审就代表三方不同的势力,要保证审理的相对公平。审理的过程中,这三位口径一致地把有功的揭弊者范闲往死里整,既不符合庆帝的初衷和平衡原则,又没有顾忌林相与范建的面子敢下狠手,其背后的因由值得深思。

因为在封建官场内部,有一个“官官相欺”现象。官场之中,权力利益和物质利益的分配冲突处处可见,为了己方争取更大的利益,官员们自然要运用一切权谋手段,壮大自己,削弱对方,或合纵或连横,相互妥协结成朋党,或互设陷阱攻击对方来谋求自己真气集团的利益最大化,这就是官官相欺的因由。

封建官场充满险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是同谋就是死敌,官员们一边要防人,一边还要整人。这是封建官场的一大特色,也是致命的痼疾。只有这帮官员们不断地窝里斗,不断地耍阴谋,弄手段,相互攻讦,才能使庆帝的皇位做的越稳,专制愈专,独裁愈独。

白羽点评:纵观《庆余年》原著,范闲也是个深谙官场三昧的官场油条。前面跟太子搞“同一战线,后面反戈一击。在太子倒台之后又派王十三郎贴身保护,把“当面叫哥哥,背后掏家伙”的尔虞我诈展示得淋漓尽致,显示出官场的深不可测和影响可怕。作者猫腻通过小说的叙事手法,对封建上层人物的政治阴谋与诡谲权术进行了冷静的理性审思,正是《庆余年》原著的小说的成功之处。

1 评论: 1 阅读:233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