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以左为尊,写字却是从右往左竖着写,是怕袖子被墨迹染黑吗?

图图撩娱乐 2023-12-05 12:44:07

上世纪50年代初期,陈嘉庚、郭沫若联合了一众知识分子发起了一项提议,他们想要将汉语从竖写左行改为横写右行。

至此,我们国人延续数千年的书写习惯,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来了个180度的大逆转。

1955年10月,教育部联合文改会在首都北京,召开了全国文字改革会议,会议的中心思想就是建议:全国所有的印刷品都采用横写印刷。

改版前后对比

会议结束三个月后,《人民日报》和各地党报的内容正式改为横排右行,仅有小部分的标题和文章依旧保持传统的竖写左行。

竖写左行的对联

从此,竖写左行的书写习惯,便渐渐地从大众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除了学习书法的人外,现在大家在生活中见到最多的竖写左行作品,想必就是对联了。

古人竖写左行的书写习惯为何坚持了上千年之久,真的是因为怕袖子被墨迹染黑吗?

新中国成立不久后,又为何突然改成了横排右行的书写习惯呢?

古人采用竖写左行的原因

其实要研究古代的书写习惯,就要先了解他们书写所用到的载体——竹简。

在造纸术广泛普及之前,古人都是在竹木简牍上写字的,竹简就是将统一裁好的轻薄竹片,用绳子编连成册的可用于书写的载体。

象形文字的“册”,就很形象的体现了竹简的外观形态。

而通常来说打开一个竹简或是卷轴,都是右手拿着端头处的竹片,左手拿着卷成一团的竹简缓缓展开,因此古人便形成了自上而下、自右往左的书写习惯。

还有就是古代在竹筒上写字,要经过裁、切、烘(杀青)、书写、钻孔、编的过程。

也就是说古人是先制作竹片书写,然后再钻孔将单片的竹片编成册,每片写字一竖行,再将一篇文章的所有竹片编联起来,这被称为“简牍”。

一般来说,古人在书写时左手边会摆放适量的空白竹片,写字时左手拿竹片,右手执笔写字,写完一根后便随手推向右手边的空处排好,方便之后编排成册。

这也是古人从右往左书写的主要原因,这样不仅方便阅读,还便于书写。

而从汉字的特点来看,我们也能简单了解到,古人从上至下书写的原因。

我国几乎所有汉字的最后一个笔画,都是在字的中下或者右下部位,这也导致竖式书写要比横式书写更有利于笔势的连贯,尤其是草书格外明显。

还有观点认为,古人竖写左行的书写习惯,跟在石头上刻字有关。

不止我们的古人,像阿拉伯文与希伯来文都是从右往左书写的,据调查显示这与古代人经常在石头上刻字有关。

想必除了左撇子外,一般人在石头上刻字都是左手拿钎子,右手拿锤子,发力的方向都是从右向左的,这导致刻字的方向自然也是从右往左的。

但是有人会问造纸术普及后,古人就都使用纸张写字了,为何他们还是保持竖写左行的书写习惯,他们不怕袖子被墨汁染黑吗?

其实对此古人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首先古人在书写时是十分讲究仪态的,他们会将右臂悬空,有时还会用左手挽袖,尽量避免袖子碰到墨字。

臂搁

除此之外,古人还有一个书写神器——臂搁。

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放置手臂,避免古人袖子与墨字直接接触的工具,它还能帮助腕部的放松,不用的时候还能当做镇纸使用。

上面说的都是在纸张上书写时会遇到的情况,如果是在尚未编成册的竹片上书写时,古人便更加不用担心袖子被墨汁染黑了。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推崇的观点就是,与大多数认为的以左为尊不同的是,古时其实存在过以右为尊的时期......

古人“尊右”说

对于古人为何形成竖写左行书写习惯的解释有很多,而“古人尊右”是支持率最高的一种猜测。

这种说法认为古人以右为尊,以右为上,所以顺理成章的形成了从右向左的书写习惯。

但是这一猜想并没有相应的理论支持,因为从大量的历史文献中不难看出,除了少数情况外,古人大多都是以左为尊的。

比如古代的官制制度中,同样的官职,以左开头的都要比以右开头的要级别高一些,像左侍郎官级便要高于右侍郎。

官员左迁途中

但是也有将“左”视为不好的情况,比如古代中的“左迁”,按照以左为尊的观念,这个词语一定表示官员升迁了。

但实际上“左迁”表示的是:官员遭到了贬谪,这仿佛又体现了古人“以右为尊”的观念。

其实古人到底是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要看所处的具体时代。

汉文帝

《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汉文帝时期:“乃以绛侯勃为右丞相,位次第一;平徙为左丞相,位次第二。”

可以看出秦汉时期,人们都是以右为尊的,并且以右为上的习惯在秦汉以后,又延续了很长时间。

到了隋唐以后,除了元朝以外,各朝各代又都恢复了周礼,尚左,即以左为尊。

也就是说就是说,在隋、唐、两宋、明、清时,古人都是以左为尊的。

总的来看,我国还是以左为尊的朝代要多一些,因此用“古人尊右说”来解释古人的竖写左行书写习惯,是略显牵强的。

因此还是前文所讲的书写载体、书写习惯以及汉字的结构等,才是古人形成竖写左行书写习惯的主要原因。

这就有引出了另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我国延续上千年的书写习惯,为何突然被全盘否定了呢?

书写习惯改变的原因

我国第一个提出改变汉字书写习惯的,是一名叫刘世恩的学者,他在1909年便提议中国的书写习惯要向西方先进国家看齐。

但是当时刘世恩的观点,并没有得到太多人的赞同。

随后到了1919年,从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归来的钱玄同,接连在《新青年》上发表了4篇关于改变汉字书写习惯的文章。

钱玄同

钱玄同认为:“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且右手写字,必自左至右……然则汉写右行,其法实拙”。

在当时钱玄同的观点在文学界造成了极大地影响,不少人都十分认同他的观点。

中国汉字书写习惯改革后的报刊

之后又经过二十多年的发酵后,在陈嘉庚率先表态,郭沫若、胡愈之等一中文学界大佬纷纷响应的背景下,中国汉字书写习惯的改革,得到了史无前例的推进。

古籍

到了现在,除了书法、古籍以及春联等作品,人们已经很难看到竖写左行书写作品了。

不过相比于国外已经失传的那些文字,比如“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等,我国的汉字能够延续数千年不曾断绝,已经是很了不起的存在了。

0 评论: 1 阅读:82
评论列表
  • 2023-12-05 16:23

    闲得蛋疼,就你特么知道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