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少女救赎之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猫与鹿电影 2020-04-20 21:49:00

前几天看了影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乍看之下整部影片故事性稍弱,但细品之下却有很多亮眼之处。无论是反派角色的塑造、“问答环节”的点睛之笔还是细节的把控都让人觉得很惊艳,所以我想谈谈这部影片。

一、模糊的反派,不明显的阻力

故事梗概: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少女奥特姆意外怀孕之后,由于所在地堕胎受到限制,奥特姆与表姐从家乡前往纽约,完成这次自我救赎之旅。

前面提到的整部影片中没有明显的坏人来为难主角,没有什么大的阻力需要主角去克服。而且整部电影乍看之下,甚至可以说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但回忆整部影片,真的没有所谓的“对抗力量”吗?不,有的,而且很多。但是他们藏的太过于隐秘,太过于狡猾,很容易让我们忽略掉。

影片中奥特姆在台上表演节目,台底下有个男生在嘘她,她假装无视继续唱下去。餐厅吃饭对奥特姆骚扰的男生,不肯表扬她的父亲。这些“不善”的小细节,被导演用最平和的方式,把女主奥特姆所面临的处境表现出来。

奥特姆面对这些“反派”,她是怎么行动的呢?她在台上继续歌唱,她不再忍受尴尬的家庭氛围愤而离席,她拿起一杯水泼向了骚扰她的男性。站在一个未成年少女的角度而言,这是她能够做到最大的反击。

奥特姆去了诊所。医生给她做了检查告知她怀孕10周的消息,医生劝她生下孩子,还给了她关于送养孩子的手册。甚至怕无法劝说她,还给她放了流产手术的视频。目的是为了让未成年的她受不了血腥与残忍而选择生下孩子。虽然这位医生看起来很温柔,但做起事情来却是“蛇打七寸”,直击要害。

站在奥特姆这个未成年怀孕少女的角度而言,这个医生就是她面临的“对抗力量”。医生并没有告知她人生还有其他的选择,如果你不想生孩子,也可以选择不生。在另一部影片《朱诺》中,偷尝禁果的朱诺得知自己怀孕的消息后,想去打胎,一些人站在诊所外面抗议打胎,朱诺则是被劝说成功的人。

奥特姆和表姐去了纽约,那里的医生提供了真正意义上的帮助。在进入例行的问答环节后,这时候我们猛然发现奥特姆的伴侣,孩子的爸爸作为整个事件的罪魁祸首是缺失的,连一个镜头都没有。但她在回答是否收到过胁迫发生性关系时候的表情已经告知了大家答案。

无端恶意骚扰的男生、冷漠的家庭、诊所中劝阻她生下孩子的医生、超市的老板、地铁上的暴露狂、未曾露面的宝宝爸爸等等,他们就是这部电影中的“大反派”,他们制造了一个个不明显的阻力。

他们没有与女主奥特姆起正面的冲突,更没被使用过多情节去塑造。正是这些没有过多镜头展示的人,成为了影片中的一个个反派人物。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反派们一个个都非常狡猾,让人看不清真面目。

这些狡猾的反派们,成为了女主角奥特姆想要达成愿望的阻力。他们无处不在,他们看似无害,甚至很难注意到他们的存在。从对抗力量来讲,整部影片是非常成功的塑造了一个个“面目模糊”的反派人物。

二、剧情冲突不够,但“回答”却成点睛之笔

有些人说这部影片拍的故事性不强,像纪录片一样拍了一个真实事件。诚然整部影片采用了线性叙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奥特姆这趟纽约之行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小困难,但都很平淡“解决了”,并没有什么大的矛盾冲突。以剧情波折程度来看,观感性稍差。但在平淡的镜头之下,是一个女孩子的自我救赎之路。

站在一个成人的立场去看待这场“救赎之旅”, 整部电影都显得非常的平淡,缺少波折。但如果站在未成年少女的角度去看待这些遭遇,涌动的暗流之下,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无论是奥特姆选择泼向骚扰男的水,还是小镇医生劝说生下孩子后沉默不语,奥特姆都在进行着抗争。只是站在成年人的立场而言,她的这些行为都显得不够激烈、不够决然。

问答环节与影片名字呼应成为亮点。影片《从不,很少,有时,总是》有着一个看似有些拗口的名字,但剧情进展到了奥特姆与诊所工作人员对话的时候,才真正的点题,解开了谜底。工作人员让她回答一些问题,用从不,很少,有时,总是回答。开始的时候奥特姆还能自如的做出回答,到后面那些问题让她开始哽咽,无法回答。

回答这些问题,意味着回忆不美好的回忆,意味着二次伤害。奥特姆哽咽的表情已经给出了答案。正是这次问答揭示了影片的主题,回应了电影的名字。这里影片采用了长镜头拍摄,镜头之下是奥特姆逐渐开始崩溃的面容。这个年轻的女孩连崩溃哭泣都带着克制情绪。奥特姆所遭遇到来自另一半的伤害此刻才真正的显露出来。

影片中的一些细节增加了真实性与带入性。整部影片中充斥着大量的细节镜头,奥特姆被内衣肩带勒红的肩膀、做B超时候肚子上的淤青、笨重的行李箱、姐妹两个勾起的手指、奥特姆的鼻钉等等。正是这些细节,让整部影片更加的真实。

影片中的次情节丰富了主情节内容。在去往纽约路上奥特姆姐妹偶遇搭讪男子。后来两个女孩因为带的钱不够,所以只能露宿街头。这时候她们想到了之前留过联系方式的“搭讪男子”。于是表姐约了这个男孩最后和他借了钱。

表姐用约会换取了车票钱,看似女孩主动进行的“一场交易”,但这又何尝不是对女孩的另外一种伤害呢?弱势的她们,打工赚的钱远远不够,又无法与家里说明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找曾经被搭讪过的陌生男子求助。

三、主角塑造缺少力度,但胜在真实

前面提到了影片中一个个的反派人物,他们非常狡猾,也无处不在,反派人物塑造的非常成功。但作为影片中的主角奥特姆,影片的刻画却是缺少力度的。我们看到了一个冷静自制的奥特姆,面对生活中种种的不善意,她能够坚定自己,遵从自己的内心。她是一个表面看起来冷漠但内心十分坚定的女孩。

遭遇手术之前问答环节,她暴露出了脆弱回避的一面。这时候我们见到了她内心柔软的一面。虽然导演把镜头都给了女主奥特姆,把她在压力之下的表情都收录了进去。但还是不够,这个女孩更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表露出来。女主奥特姆从头到尾都是她自己,没有看到她内在的成长。

在另一部影片《苏菲的抉择》中苏菲一次次说起过去的时候,苏菲内心深层次的东西逐步暴露了出来,甚至是面对选“儿子还是女儿”的时候,苏菲下意识选择了儿子,无意识下的选择被逼了出来。虽然主角奥特姆缺少内在成长的刻画,但影片中这个有些寡言的少女却有着自己的坚持,塑造的很真实。

结语:

《从不,很少,有时,总是》这部影片重心在于未成年怀孕少女身上,她们涉世不深,却遭遇了种种“恶意”。如何正确的引导与帮助她们,不光是父母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虽然整部影片有不足之处,但不妨碍我们去思考影片背后的深意。

0 评论: 0 阅读: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