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一直“陪”在他身边,一辈子长不大

奶宝育儿堂 2021-02-26 20:53:02

说到陪伴,很多家长应该都有这样的感觉:陪伴太少,觉得亏欠孩子;陪伴太久,则还担心孩子不独立。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网友们都有很多观点,但对于陪伴多少的问题,却没什么观点。

父母在陪伴孩子时,应该如何权衡利弊?应该怎样适度地使用自己的“权利”?

换一个角度想,如果你的上司一直在身边监督,那么会是怎样的体验呢?其实孩子也是一样,不管学习也好,生活也罢,孩子学习本领究竟是为了什么?

如果父母什么都不管,就是一直“陪”在他身边,那孩子一辈子也长不大,可以说这是毁掉孩子的最快方式。

父母的陪伴误区

1)陪伴上的越位

很多时候,原本孩子思考一下就能想到解决方法,父可母总是焦急地期待,催促孩子赶紧向结果靠拢。

还有的父母甚至会代替孩子完成思考,直接给出答案,还振振有词:这么简单,答案都摆在那里了。或者是,你看别人家孩子,你就会太慢了!

越是这样,父母陪伴的质量越会下降,最终结果只会造成孩子的抗拒。

2)眼光过于挑剔

“这么简单的题,做了几遍还做错!”、“再过半小时写不完作业别吃饭。”

很多父母在陪伴孩子时,都会说出这样的话。大家似乎都一样,刚开始挺有耐心,可慢慢就开始着急了!

其实在陪伴时,盯着孩子的哪个方向很重要,比如父母始终看见的是孩子进步点,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就会一直愉悦轻松,但如果用挑剔的眼光,孩子自然就会显得一无是处,最后搞得自己精神紧张,孩子也一头雾水。

3)没有给孩子独立空间

孩子小就可以没有独立空间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根据研究发现,婴儿在吃奶时,如果旁边有人说了太多关于这个孩子能吃之类的话,那这个婴儿的吸吮能力就会下降,并且哭闹。

这说明婴儿也会享有自己的隐私空间,如今很多地方都设有母婴室,不仅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除了妈妈外,孩子也是需要独立的。

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里说:“有的父母不尊重孩子独立人格,只把子女当作自我延伸。子女就像昂贵的衣服、漂亮的首饰、修剪整齐的草坪、擦拭一新的汽车一样,代表着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水平。”

过度的关注和陪伴,只会让孩子丧失生活独立性,让孩子不适应社会,造成社交障碍,严重的甚至会有人格障碍。

作为父母,应该怎样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呢?

1)有进有退

高质量的陪伴不是24小时盯着孩子,而是在孩子有需要,向外发出信号时再去陪伴。

可以说,在孩子3岁前的陪伴很重要,这段记忆是孩子一辈子难忘的,如果想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3岁前就多和孩子腻在一起。

但是在3岁后,陪伴就可以适可而止了,父母可以和孩子商议出游计划,或者是家庭聚会,增加生活的乐趣和仪式感。

2)用自己的正能量影响孩子

父母要有积极乐观的正能量,并且能将其传递给孩子。比如说利用讲故事,或者是角色扮演,大一些的孩子也可以是家庭会议等,处处体现尊重和关注。

孩子就会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爱,在家庭中参与感更强,更加有责任心。家里定期召开关于父母,关于孩子的家庭茶话会,说说近期高兴沮丧的事,这也是在沟通上打开彼此心扉,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3)让孩子由内而外产生动力

父母可以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在自己工作或是做家务,处理生活困难时,不妨让孩子也来感受一下,孩子只有体验了才会记住,这也是在为孩子独立生活打基础。

父母在提高孩子生活技能的同时,大可以让孩子不断试错,允许孩子用自己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反复讨论,在没有触及原则问题上,放手让孩子自己研究,给孩子足够多的时间思考,总结。

写在最后

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是一个完整而独立的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父母的引导,更需要科学的教养方式。

陪伴孩子有技巧,有时“陪”得越多越废,父母只有真正掌握陪伴的尺度和方式,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这一点意义重大。

一起努力做智慧的父母,陪伴得恰到好处,让孩子时刻感觉到爱的同时,不觉厌烦。

0 评论: 0 阅读: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