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剧大赛2》另类“虎父无犬子”,中国父母什么时候才会反思?

二月野 2022-11-14 03:21:22

趁着小明参加考试,张老师偷偷上门家访,反馈学生的在校情况。

这是综艺节目《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的开场作——《虎父无犬子》,与题目相反的是,它的内容是另类的,实质是何为“上梁不正下梁歪”。

故事从很生活化且真实的老师暗地里家访开始。

对家长来说,大概都会像小明爸爸妈妈一样,为了让孩子变得更好,积极认真地倾听。

但这一幕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很不友好,唤起了那些年被老师支配的恐慌。

特别是在期中考之后,老师说“今晚要家访”,却不说具体去谁家,不知道老师会不会来,何时会来。

这种扑朔迷离令人提心吊胆、坐立不安。

绝大多数学生们都会瑟瑟发抖于张老师的上门打小报告,更怕招来一顿混合双打,或父母的失望。

故事里,张老师单刀直入,说自己执教20年,做了17年的班主任,头回见如此棘手的学生。

小明上课的时候总爱接话,听起来像在讲相声,严重起来老师都没法正常说话。

对于张老师反馈的这个情况,小明爸爸直接说,“没听说过”。

他不自觉自己一直在接下茬,“嗯、哦、哎呦、这么严重啊、啊、是啊、哦、怎么着……”

小明爸爸实力演绎了什么叫“接话听起来像捧哏”,也把张老师的一段话断得七零八落。

随后,张老师点出小明身上的第二个问题——抓不住重点,总关注一些细枝末节。

小明爸爸直接反问一句:“他周几的课抓不住重点?”

这是重点吗?

张老师说小明“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说小明爸爸把脚搭在桌面的“坐姿”,委婉地说“这个坐姿是不是对腰椎不太好?”说小明上课偷吃干脆面……

小明爸爸却一直答非所问,带偏话题。

他听不懂张老师委婉的说词,更抓不住谈话的重点,阅读理解0分。

显然,小明继承了小明爸爸身上爱接话、坐姿不雅、问题反复,难以纠正等毛病。

他身上的问题应该怨小明爸爸吗?

小明妈妈的出现告诉所有人,她的言行对小明的影响也不遑多让。

刚买菜回家,小明妈妈便与小明爸爸一来一回地接下茬,从“开车”到“油价”,到“九二年”,再到“亚运会”,最后到“老师姓张”,话题跳跃性极大。

张老师站在一旁完全插不上话,整个人都懵了,“这是怎么绕回来的这是”。

此时此刻,小明身上那些坐姿问题、说话接下茬、谈话抓不住重点等问题,再次在小明妈妈身上秀了一遍。

在面对老师家访这件事上,小明爸爸妈妈两人都是非常积极的态度。

但行为方面却很拉垮。

在张老师敦敦讲授家庭教育、家长以身作则重要性的背景音下,小明爸爸妈妈接连上演“交头接耳”、“传小纸条”。

张老师气得拿出了教鞭,气得给退休的小明爸爸爸爸打电话。

令人感到窒息的是,小明爸爸爸爸也是同样的问题,一家三代,一模一样的毛病一脉相承。

不知是该感慨基因遗传的强大,还是悲哀作为父母的他们从不反思,以致同样的毛病代代相传。

不知不觉,小明爸爸妈妈家长的身份消失了。

他们重新变成接受老师教育的学生,被老师批评教育,被要求写检查。

从前是接受学科知识的教育,现在是回炉接受如何做好一名父母的教育。

这一幕有些夸张、离谱,却也是无数观众们喜闻乐见的。

不知有多少观众内心深处藏着一丝期盼,期盼父母可以回炉再教育,期盼父母可以持证上岗,期盼父母可以稍微学会自我反思一下。

不要求父母把自己培育成教育专家,只要稍微向李校长在《家庭教育指南》一书里提出的“家庭教育十大原则”靠近一些即可。

1、陪伴在先,教育在后;

2、咬住底线,放大空间;

3、少用权力,多用规则;

4、设计策略,培养习惯;

5、搭建阶梯,化难为易;

6、随时鼓励,定期反思;

7、转移目光,发现潜能;

8、多帮少管,供给资源;

9、传递赞美,润滑关系;

10、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虎父无犬子》整个作品很完整,够好笑,也够讽刺,最让人拍案叫绝的还是最后的结尾。

张老师在这个作品里有两次拿着矿泉水喝出了喝茶的既视感,还自带吐茶叶沫子。

相信许多观众都跟小明爸爸一样疑惑,“啐什么呢这?”

直到故事的最后,张老师接到了一通电话——幼儿园老师家访,他儿子喝奶的时候吐茶叶沫子,没事还老激动。

这一幕回扣了故事开头,张老师的喝水吐茶叶沫子,以及他的老激动。

故事在最后拿掉了学历、职业等附加身份,让所有角色回归到基础的父母这一职业上。

张老师与小明爸妈没有丝毫差别,他们都陷入了当局者迷的困境,他们都没有进行自我反思。

整个作品从孩子的教育问题最终上升到父母的教育问题。

比起思考孩子的问题该怪谁怨谁,该如何教育,更难的是父母察觉到自身的问题,改正,并以身作则。

到底有多少父母会进行自我反思,并付诸行动?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删。

0 评论: 0 阅读:65